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易翔 《新闻窗》2008,(4):120-12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诸多属性中最刚性的本质的一种属性。它是新闻独特力量和高贵品质的主要源泉,是整个新闻大厦的基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违背真实性原则写假新闻的也不乏其人,他们不尊重新闻事实,编造假新闻的行为,违反了党和国家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起到了负面的宣传效应。那么,如何做到遵守新闻的真实性而不写假新闻呢?下面,笔者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现实呼吁:用新闻立法惩处假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媒体的毒瘤,而今一些假新闻不仅泛滥于地方媒体,也开始出现于国家级权威媒体,致使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大打折扣。痛打假新闻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媒体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组文章,透析假新闻的成因,阐释治理假新闻的对策,使大家识别假新闻,痛打假新闻,消灭假新闻。  相似文献   

3.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而如今假新闻在媒体上频频出现,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民众对新闻的信任度大大降低。本文试从新闻采访环节入手.谈谈如何避免假新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假新闻每年依然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事业的发展。本文以《新闻记者》评选出的2010年十大假新闻为例,分析了假新闻的特点、成因,提出了预防和减少假新闻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近年来假新闻却屡禁不止。最近,《新闻出版报》、《中华新闻报》分别对2001年来发表在各地媒体上的假新闻,进行了公开揭露。对假新闻进行披露不仅可以使广大读者明目清脑,更好地辨别假新闻,更重要的是使假新闻没有容身之处,最终杜绝假新闻。——编者  相似文献   

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新闻界一致公认的原则。然而,由于某种复杂的原因,假新闻屡禁不止,“打不疼”、“打不死,稍不留神,就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受众的面前。当受众的感情遭到愚弄时,他们就会在心理上对传媒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这决非耸人听闻,假新闻正在吞噬真新闻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杨清波  屈凌云 《军事记者》2003,(1):35-35,38
近几年,假新闻源源不绝,社会、经济、娱乐、科技等领域都难逃“此劫”。上海某新闻杂志特评选出了中国2001年十大假新闻,其中有最富有想象力的假新闻、最伤中国人自尊心的假新闻、最让人作呕的假新闻等等。因新闻失实而引起的一波又一波娱乐新闻官司或扬言要打的官司也早已不成“新闻”。新闻报道应该真实,这是新闻工作应遵守的共同准则,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可近年来,媒体假新闻层出不穷。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假新闻缘于激烈的报业竞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市场…  相似文献   

8.
陈红 《新闻窗》2005,(4):44-44
一、假新闻严重影响媒体声誉,在“假新闻”之前更早被提出的是新闻失实问题。1984年全国新闻真实性问题座谈会在山西太原市举行。会议针对当时新闻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闻报道失实问题,认真分析了发生失实现象的原因,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办法。新闻的失实问题中包含了假新闻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传媒竞争日趋激烈,虚假新闻也屡屡不止。虽然这些假新闻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却并非毫无规律可循。研究其规律,对打假大有好处。一、假新闻的特点 (一)规避风险,大胆造假 近三年的“十大假新闻”,就内容方面来看,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是假新闻的重灾区。2001年的“十大假新闻”中这类  相似文献   

10.
邓涛  陈航 《传媒》2003,(1):21-22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闻的整体和新闻的各个部分,包括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应准确无误。如今,随着传媒业竞争日益加剧,有意无意地误传、炒作假新闻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成了某些媒体应对竞争的“杀手锏”。假新闻严重败坏了新闻职业道德及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11.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媒体的毒瘤,而今一些假新闻不仅泛滥于地方媒体,也开始出现于国家级权威媒体,致使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大打折扣。痛打假新闻是社会的责任,更是媒体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组文章,透析假新闻的成因,阐释治理假新闻的对策,使大家识别假新闻,痛打假新闻,消灭假新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必然会出现新鲜事物,新的媒介技术,也在影响着网络环境,尤其是假新闻的出现对网络环境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影响。在2018年,也是假新闻比较猖獗的一年,假新闻也出现了以下特点:社交媒体在虚假新闻生产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专业媒体忽视新闻专业主义对新闻真实缺乏核实、假新闻更加博人眼球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辟谣难。假新闻最直接的危害是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新闻真实必须是新闻工作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如何应对假新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核实新闻真实性、人工智能解决识别假新闻困境。  相似文献   

13.
新闻自诞生到现在,假新闻和真新闻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时不时地要出来露露脸。对此,新闻界内外都是深恶痛绝。在假新闻家族里,假新闻照片更是防不胜防,很容易迷惑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4.
假新闻的成因这个问题,由于关系到假新闻的源头,进而关系到假新闻的最终遏制途径,向来是假新闻研究的重头戏,以致被人认为是不再有新意的课题。但是经过仔细的分析不难发现,众多学者对于假新闻成因的探讨,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现象上的,往往成为一种简单的罗列。有人曾经发表了一篇名为《新闻失实的原因与防止措施》(刘保全作,《当代传播》2003年第一期)的文章,指出了假新闻的十五个成因:《中外假新闻大曝光》和80年代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15.
遭遇假新闻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但不容避讳的是,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报道也不时出现,并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在新闻实践中,我就碰到了一次假新闻,所幸自己没上当,但让我不愿意看到的是多位同行却充当了这则假新闻的"二传手",数家媒体担当了传播这则假新闻的"话筒"--  相似文献   

16.
“报纸的首要功能是向人们提供新闻,把新闻从源头输送到读者那里。“①但从历史的早期到现在,假新闻一直都在威害着新闻业。假新闻与假冒伪劣商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句话反过来说即是,不真实的新闻都是无生命的新闻。然而在新闻界,很多“新闻”常跟这个常识开着玩笑:它们虽然是假新闻,却也“活”得有滋有味。这一类型的假新闻一般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负面现象,现举几例如下: 现象一:某市市民不讲卫生,手中瓜皮果壳随处扔。很摩登的小姐、  相似文献   

18.
假新闻何以泛滥成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到今年第1期<新闻记者>发表的<2001年十大假新闻>,我不知该笑还是该哭.笑的是这些假新闻之荒谬绝伦,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哭的是这些假新闻大多出自专业新闻工作者之手,并且被一再转载.我们的新闻媒体居然制造了这么多的假新闻,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悲哀!  相似文献   

19.
假新闻剖析     
假新闻剖析杜宝风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介上失实报道和假新闻屡屡出现,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败坏了新闻工作的声誉。为此,摆在新闻界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假新闻给社会、给新闻事业带来的严重危害,积极进行新闻“打假”。纵观这些年来在一些新闻媒介上...  相似文献   

20.
刘昕 《今传媒》2013,(1):61-6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近年来,媒体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假新闻,严重地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究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传媒竞争的激烈、记者自身职业素养不到位、撰稿人为谋取私利而胡编乱造、编者的疏忽大意是主要原因。本文除了简单论述假新闻产生的背景、成因和危害,还简述编辑人员甄别和防范假新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