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是一部经典的女权主义批评文本,女性“他者”特性的消解与独立身份的追求是其重要主题。小说的女主角简·爱极力主张女性与歧视妇女的男权价值体系抗争,走出“他者”的阴影,争取权利,彰显女性存在的价值,最终在经济、思想和人格上建构了真正的独立自我。  相似文献   

2.
从华美早期女作家艾迪丝·茂德·伊顿姐妹开始追溯,对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和任碧莲等女作家作品的文本策略作历时解读,充分显示华美女作家在以文学实现其性别、族裔身份重建过程中,文学场内、外动力机制对华裔女性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J·K·罗琳是在20世纪末登上文学舞台并且大放异彩的英国女作家。1997年,罗琳在英国出版了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很快就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位。她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英美各国甚至世界范围内迅速风靡,不仅吸引了众多儿童,而且也令无数成年人废寝忘食地沉迷其中。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通过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基础上加入儿童文学的幽默和温暖,给哥特式小说添加了新的时代特征。本文从传统哥特小说的构成要素入手。解读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对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当代性别研究理论认为,性别身份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巴恩斯的男性身份经历了建构、挫折和重构的过程。杰克最终识别了男子气概的伪装,领悟到纯粹的英雄精神,并以此为基础重构男性自我。  相似文献   

5.
《厄舍府的倒塌》是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坡恐怖小说的创作特色。本文将从美学入手分析爱伦·坡恐怖小说的恐怖之美,指出作者的审美观是继承了伊曼努尔·康德美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女性主义对《简·爱》的阅读揭示了文化语境对文本阅读的决定作用,它促使我们探寻《简·爱》的女性意识的复杂性的生成机制。在小说文本中,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略的。一是小说的罗曼司式的叙述策略;另一是主人公在情爱纠葛中呈现的的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7.
惠特曼·阿新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小说一经出版即引起评论界的争论,阿新这一形象也为评论家所关注。本文拟从姓名、身份认定及言行风格三个角度出发,对这一人物作细致分析,透过这些方面探查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深意,及作者塑造此文学形象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是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本文论述了托尼·莫里森的生活文化背景和创作经历,对托妮·莫里森作品中处在不同社会文化夹缝中的人们命运遭际的极富魅力的小说世界作一剖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追求真爱、平等,是女性的楷模。根据简·爱的成长经历,对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她从自卑、自强,到自信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10.
爱·伦坡小说内容怪诞诡谲,风格多变,其小说的主题更是复杂多样。本文主要从神话原型的视角,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探究爱·伦坡小说中逃离"情结"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1.
斯德哥尔摩(美联社)——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因其以“诗歌历险和感官享受“为特点的作品在周四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勒·克莱齐奥今年68岁,是继2000年华裔法国人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2.
曲静 《文教资料》2009,(11):35-36
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五桩婚姻。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婚姻的分析,探究简·奥斯汀理想的婚姻观,并指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索·贝娄的四部重要的小说,揭示索·贝娄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观察和揭露西方文化中的悲剧,并从侧面反映犹太教的积极因素使索·贝娄免于陷入存在主义者的绝境,成为积极且杰出的当代作家。  相似文献   

14.
钱伟 《教育探索》2009,(1):142-143
埃德蒙·金比较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卡尔·波普尔的否证论和批判二元论、现象学和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埃德蒙·金系统地分析了比较教育研究的层次和功能,非常重视比较教育研究的“生态背景”并且建构了完整的研究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2月5日,俄罗斯文学射出了本世纪的最后一道光芒,这就是名不见经传的米哈依尔·希什金大爆冷门,他的长篇历史反思小说<攻克伊斯梅尔要塞>经过层层筛选,终以绝对优势获得俄语布克奖.与希什金同时进入最后决赛的其余五部作品的作者,都是俄罗斯当代文学的大腕儿:曾三次进入该奖决赛的,来自萨拉托夫的阿·斯拉波夫斯基、莫斯科的维塔利·佐洛图哈、彼得堡的尼古拉·科诺诺夫、现居荷兰的玛利娜·帕列伊和现居以色列的斯维特兰娜·申布伦.颁奖仪式在莫斯科著名的马里奥特大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16.
一、大赛宗旨 稳固信心,攻坚克难;肩负责任,与时俱进:珍爱友情,建构和谐。 二、大赛主题 信心·责任·友情。 三、参赛对象 全国各地小学生。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2月7日,一年一度的俄语布克奖揭晓,<库科茨基医生的特殊病例>被评为该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其作者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成为俄语布克奖自1992年设立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女作家.俄语布克奖在其10年的历史中,似乎总是对男性作家更加倾心,在获得过提名的56位作家中,包括乌利茨卡娅在内,只有11位是女性,她们分别是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夜晚时分>,1992)、尼·戈尔拉诺娃(与其丈夫合著<教育小说>,1996)、奥·斯拉夫尼科娃(<像狗一样大的蜻蜓>,1997)、伊·波里扬斯卡娅(<影子的旅程>,1998)、亚·奇斯佳科娃(<对于她一人是否太多?>,1998)、亚·瓦西里耶娃(<我的小玛鲁夏>,1999)、维·普拉托娃(<岸>,1999)、玛·帕列伊(<午餐>,2000)、斯·申布伦(<玫瑰和菊花>,2000)和塔·托尔斯泰娅(<吉斯>,2001)等.……  相似文献   

18.
西德尼·谢尔顿在他的最为人称道的小说《假如明天来临》中,通过主人公翠西·惠特尼的传奇经历,揭示了他对于社会与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一、大赛宗旨 稳固信心,攻坚克难;肩负责任,与时俱进;珍爱友情,建构和谐。 二、大赛主题 信心·责任·友情。 三、参赛对象全国各地小学生。 四、大赛时间  相似文献   

20.
广东实验中学在校长课程领导下,校本课程建设逐渐形成了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原则:以合理的目标体系和开发原则规范校本课程建设;2.教师:赋权·增能·问责;3.课程:评价·筛选·精品化;4.学生:选择·参与·成长;5.模式: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创新型人才培养一体化;6.收获:教师·学生·学校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