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聚居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当地彝族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党中央民族政策的贯彻,关系到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研究选择了云南省文山市东山彝族乡彝族聚居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后东山彝族聚居区基础教育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缩小该地区与城区教育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彝族聚居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当地彝族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党中央民族政策的贯彻,关系到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研究选择了云南省文山市东山彝族乡彝族聚居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后东山彝族聚居区基础教育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缩小该地区与城区教育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实施基础教育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民族贫困地区。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制订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本文以百色地区为例,就当前民族贫困地区实施基础教育的难点及对策等问题谈谈我们的实践和认识。  百色地区地处广西西部,北接贵州,西连云南,南与越南交界,是滇、黔、桂三省区边境物资主要集散地。全地区辖12个县(市),总面积为3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58万人。百色是个革命老区,也是个多民族聚居区,全地区有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68%;百色地区是…  相似文献   

4.
新疆、西藏、黑龙江等边远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相对迟缓,这也制约了当地基础教育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基础质量,巩固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果,党中央历来重视边远及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工作,但在边远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矛盾和困难,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加快边远及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教育差距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跨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好坏,已越来越成为关系到边境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的重要因素;以德宏州为例,对跨境民族学生的基础教育问题进行一些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6.
对民族乡村的教育开展研究,目的是为解决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落后的问题,努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对有效处理民族问题、维护民族统一更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跨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国家全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还影响到边境沿线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以文山州为例,从现实因素、体制因素、重要因素、主观因素、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其对跨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海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刘旭东一青海全省境内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5.1%,少数民族聚居区覆盖了全省面积的98%。其中人口比例较大,且已形成了一定文化特质的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经过世代繁衍,这些少数民族逐渐归依于藏传佛教和伊斯兰...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素质低是造成民族基础教育落后的直接原因。因此,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不仅关系到在职民族师资队伍的稳定、提高,同时更关系到民族基础教育的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我国2000年“普九”工程的顺利实现。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对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滇南哈尼族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同文化形态的冲击、影响和交融,哈尼族语言文字的使用面临新的困境。网络传播所具有优势和特点,为哈尼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为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家为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抚优政策,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状况。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从升学率到普及率都实现了实质性提升,随之而来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及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此,现阶段如何尊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自身发展特性,客观认识制约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天然病因,预测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教育对于提升民族素质、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协调民族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裕固族聚居区,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和自身经过多年发展具备的各方面优势,根据国内外教育经验及先进理论,规划裕固族聚居区教育发展蓝图的新目标——国内一流水平的基础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到民族教育的发展。研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民族团结。本文以云南省姚安县葡萄小学为个案,对该校的师资队伍现状做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边远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哈尼族迁徙史诗是哈尼族文学史上的明珠,记载了哈尼族在迁徙中逐渐发展成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民族特质。通过对哈尼族迁徙史诗民族认同功能的分析,更清晰地认识迁徙史诗在哈尼族民族主体精神建构以及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制约着哈尼族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关键在于哈尼族人才队伍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要问题是:人才队伍数量较少、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干部政策,严格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逐步将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努力提高哈尼族现有人才队伍的质量,充分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从基础教育抓起,提高哈尼族人口整体素质,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文化资本和重要资源,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探索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对民族地区脱贫致富,解决民生问题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仡佬族发源地和主要聚居区的黔北仡佬族聚居区为例,分析仡佬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仡佬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内陆大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人口8700万。境内有3个民族自治州和4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415万,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惟一的羌族聚居区。四川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大小凉山,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办学的客观条件极差。针对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特点,我省把发展寄宿制学校作为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保障措施摆在突出的位置,并在寄宿制学校校点布局、基本建设、经费投入、内部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四川民族地区寄宿制学…  相似文献   

18.
从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和谐性看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梯田文化是人类遵从自然,利用自然的典范,是哈尼族与同区域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创造,为和谐社会的结晶,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优秀民族文化的推动作用,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从而营建自然和谐、乡风文明、各具特色的民族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多民族性、多地理性、多社会性的发展状况,决定了云南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多维度考虑,我们应着眼于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使云南较少民族的基础教育得到显著提高和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东西部差距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里,由于社会历史发展原因,东部地区是汉族聚居区,而西部地区乃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东西部差距问题就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变成民族问题,变成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问题。坚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使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