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负荷反复练习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中去,师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认真探究,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发现。那么,“合作———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戏剧教学中如何应用呢?1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戏剧的氛围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取决于适合学习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该创设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语言环境,这个语境应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趣味性。在讲戏剧单元之前,我用脸谱歌导入…  相似文献   

2.
在音乐教学中,导入的方式很多,方式运用得好,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我采用的是童话故事导入,即创设童话情境的方式。例如,“森林里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动物狂欢节,大象爷爷请小白兔给我们送请贴,邀请我们参加。”学生一听,觉得挺有意思,兴趣来了。我的音乐教学往往就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实施的前提是保障自主学习能够开展的基石。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思想上确认,在行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也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参与平台,并利用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4.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本文阐述了构建“自主探索学习”式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不是直接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告知学生,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或证伪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学习的开展源于“探究”契机的出现,即问题情境的创设。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 ,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成为我们实现课程改革的必究之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语文课程教学在“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其具体做法是 :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的源泉我在教学中以激趣为手段 ,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如教学《寓言两则》时 ,课前教师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 :“这节课老师让大家听两个…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广泛运用的一种入课模式.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促进数学知识的有效生成.情境教学中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往往过多地关注于情境的创设,而忽略了情境的数学化.现以具体的案例对比分析如下.案例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教学片段.师:什么是数轴?数轴有哪些要素?师:你能描述学校的位置吗?  相似文献   

8.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据此,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改变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操作、观察、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和研讨等探究活动中来,将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研究、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一、贴近生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数学来源…  相似文献   

9.
陈静 《考试周刊》2010,(2):176-177
一、问题的提出 授人以渔是师者的最高教学境界。本次新课改的亮点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就是建立在学生对化学问题探究解决的过程之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无疑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前提与关键,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丁仁慧 《小学生》2013,(11):31-31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将单一的、他律的和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的、探索的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此,笔者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初探: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教学中创设恰到好处的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情趣。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为了引出这一数学概念,我设计了一个情境:中韩两国的足球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化学教学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吸收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必须采取主动的学习心态才能完成,而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心态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问题驱动”,从而对新知产生悬念般的期待,为此,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坚持和发展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挖掘教学内容的情趣性,创设生动活泼、富有启迪性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自主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究、体验,并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蒋卉 《湖北教育》2003,(21):46-47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快乐地成长,这成了我们课改实验区每一位教师共同的心声。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学习方式的变革?怎样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结构?结合《鸟的天堂》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问题是探究的动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该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新授课中通过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不是直接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告知学生,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并在收集各种证据的基础上证实或证伪假设,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探究学习的开展源于“探究”契机的出现,即问题情境的创设。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设问题情境。一、做好课前准备,孕伏“探究”的契机探究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是引发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并为学生的探究明确方向。在探究学习开展之…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和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新课标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某些老师为了互动而"糊"动——"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该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新授课中通过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又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若能在一课伊始,借助巧妙的导入设计,创设一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冉浓郁的学习氛围,便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得轻松自然。  相似文献   

18.
陶然 《文教资料》2014,(21):186-187
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环节。良好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本文将从英语课堂导入的理论基础入手,结合具体的方法对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显才  周晶 《小学语文》2014,(10):14-17
阅读课创新改革的落脚点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从教到学的转变。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国内一些学者从“个性化教学”理念出发,给出了答案。个性化教学以“珍惜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为基本出发点,旨在创设最有利于每个学生得到最好发展的环境,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达到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目标。由此,在阅读课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从学生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传统数学学习中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需要改变。要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主要表现为一个探究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数学概念。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数学概念。教师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转变呢?一、创设一个较好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