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出发,又不囿于基本理念,阐释了语文教育的新功能,归纳了语文教改的新方略,提出了语文教改的新实践。从本质上、方略上和操作上对语文教改趋势作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新理念为中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行动指南,它明确地预示了中学语文教改的走向.通过对语文教育新理念的研究,笔者认为,语文教改会呈现以下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题多做”是国内外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尝试。在不同的国家,对“一题多做”的理解存在差异,具体操作也有差异。透过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思考不同国家教育观念的差别,也可以通过比较,用他山之石攻我之玉,寻求中小学作文教改的途径,使作文教改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实现作文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将以《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理念为依托,通过中国与美国、日本作文教学“一题多做”的比较,思考作文教改的一些问题。在我国,“一题多做”是在20世纪80年代语文教改中提出的主张。这一主张在相当范围…  相似文献   

4.
周建云 《文教资料》2006,(31):105-106
高师中文专业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来实施教学,就成了我们中文专业教师亟待思考研究并解决的新课题。本文主要从教改的角度思考和探讨高师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已很难找到一种语文精神,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将给语文教改带来新的教学理念。文章从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发,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教育目标、语文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呼唤充满语文精神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6.
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引领下,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然而,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时下一些语文公开课,不少老师的“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其实已偏离教改轨道,走进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7.
背景本刊2002年12A发表《民间教改又一人》一文,介绍了山东省青岛市高中语文教师王泽钊的“教改”情况,引发了社会各界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到语文课程与教材改革上来。为了对语文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本刊特地请王泽钊来编辑部做客,并与上海市的部分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对面交流。本刊还约请了其他省市的部分语文教学工作者围绕语文课程、教材、教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期话题就是这些活动中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人文性的阐述仍不够明晰确定,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人文性显得盲目不确切,从而导致语文教改充满争议难有突破.笔者认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是语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只有以美育的理念来指导语文教学,才能将语文课程的丰富人文性充分展现,才能纠正传统语文教学的诸多偏失,引导语文课程改革走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承传与创新:语文教育改革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改实践呼唤哲学的思考包括语文课程改革在内的这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酝酿到实施,已经有了七八年。纵观这场新课改的整体实施与具体运作,大致可以归纳为这样三个发展阶段。首先,上行下效,闻风而动,新课改几乎成为一种“举国体制”,简直是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以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颁行,新教材的启用为标志,新一轮语文教改拉开了序幕;《语文课程标准》的正式颁行则将把语文教改推向新高潮。而一年来的语文教改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则告诉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中的一些辩证关系,既不可“穿新鞋走老路”,跳不出自己习惯的旧框框;又不可“在倒洗澡水的时候将婴儿一块儿倒了”。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十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2001年后,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方向。近年从对教改的调查看,淡化了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并未使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并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矛盾,为此,认为不能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2.
关玲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5):115-116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十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2001年后,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方向。近年从对教改的调查看,淡化了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并未使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并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矛盾,为此,认为不能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3.
要使中考测评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主张的教改合拍,须在命题覆盖教材所有内容、试题选材避免过于注重成人作品、试题命制凸显语文特性、试卷评改向开放诊断及反馈转变等方面为教改发力.通过中考测评改革,倒逼教改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4.
有人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可见构建语文课程的能力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一种趋势。但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在教改过程中又有些矫枉过正:在突出人文性和语文素养时,却又忽略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互动的灵活性,加之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一拍即合",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趋势.而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并能更好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师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专语文“分项教学”,是我校自1991年开始推行的一种语文课程教改尝试,五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在全国教育界、专家同行的支持与指导下,此项教改巳日臻完善,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特别是围绕“按需施教”的原则,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分项教学”是中专语文教改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当前阅读课堂提倡标新立异的教改浪潮中,"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实现动态生成的个性化教学"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话题。一、营造民主氛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18.
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文字运用与思维、审美密切相关,语文教改必须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素养。将思维品质与审美意识视为语文教育基本理念,既要体现关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语文教改要逐步实现思维与审美等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论魏书生语文课程观对新课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对新时期语文教学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挠着魏书生的解读者们。一个是魏书生语文教改经验推广的艰难性问题;另一个是魏书生语文教学的非语文化倾向问题。我们认为正确理解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钥匙”。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他的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对科学理解语文课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魏书生语文课程思想,以期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一、魏书生语文课程观的价值取向1.重视学生主体性开发取向魏书生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对新时期语文教学进步暾出了重大贡献,但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挠着魏书生的解读者们。一个是魏书生语文教改经验推广的艰难性问题;另一个是魏书生语文教学的非语文化倾向问题。我们认为正确理解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钥匙”。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他的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对科学理解语文课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魏书生语文课程思想,以期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