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社会性别中"他者"的女性,是以被扭曲的"镜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在主流话语的浸染下,长期以来,女性形象及认识仍存在着悖谬之处。这主要包括新时代女性的自强不息与依附传统观念之悖;女性的情感特色与缺乏创造性之悖;女性的日益增强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性别的否定之悖。当代女性随着自觉性的不断提升,社会评价逐渐提高",镜像"也开始逐渐被打破。女性的社会解放与自身解放,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样板戏"作为"文革"特殊历史环境下的文艺产物,产生距今已四十余年。"样板戏"的突出特征是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的女性英雄形象。从历史角度看",样板戏"女性形象数量众多出于江青的政治野心;从政治角度看,女性群象的出现成为了响应政府"男女平等"号召的工具;从社会角度看,主流媒介"炮轰式"的报道是导致"样板戏"女性群像形成的重要原因;从文化角度看,"样板戏"中女性众多是文艺创作受官方文学话语"钳制"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中,潘金莲、潘巧云与阎婆惜三个女性都因红杏出墙,最终惨死在男性刀下,留下了"淫妇"的骂名。在和男性交往中,三人虽性格不一,表现各异,但在根本上都处于被观看和审视的弱者地位。除了书中的男性人物,在她们背后,叙事者那带有偏见的目光更笼罩了一切,并潜入文本,通过强行干预的叙事行为导致了"淫妇"形象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看,"华女阿五"打破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女性的偏见,冲出了唐人街父权制的天罗地网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在人格上获得独立,这对于在美国文化中被压制、被妖魔化的华裔女性而言,"华女阿五"的形象提供了具体而存在的文本,可以积极建构美国文化的华裔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客家影像的历史叙事与文化建构,客家女性成为历史叙述的主体,成为文化景观的符号,借由女性形象的视觉符码,女性身体承载了历史叙事与文化认同的双重功能。两岸三地的客家影视剧在不同地域文化历史背景下,客家女性形象塑造中均呈现女性图像化、女性符号化的影像特征,由景观所代表的女性身体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功能,性别叙事的背后是族群历史建构,女性符号承载的是族群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通过两个家族的传奇历史塑造了四个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耐莉符合维多利亚时代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家庭天使"的典型。凯瑟琳、伊莎贝拉和小凯蒂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追求爱情、反抗压制,既展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又透射出身处男权社会的思想矛盾。其间渗透着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人生体验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7.
词被视为"诗余"、"小道",反而在儿女之情的表现上,在女性形象的刻画上,解放了思想,放开了手脚。所以我们看见许多在诗文中、在官场中正统庄重、不苟言笑的君子,一旦涉笔于词便一样地堆翠叠玉、情意绵绵。从整体上看,宋词在女性形象的刻画、儿女之情的抒发上,是文雅的成功的。这不但是对诗的题材领域的一大开拓,也是艺术表现方面的一个重要拓展。  相似文献   

8.
从拉康镜像论交叉视域看,《福尔赛世家》中的伊琳,身处典型男权制社会的女性,其主体构建过程必然决定于男性"他者"与她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男权制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规范性注视"下,以及其夫索米斯提供的否定她自我的存在的"他者"与她的主体构建形成一种否定关系时,她的女性自我意识被极度压抑,几近泯灭;与志趣相投、两情相悦的波辛尼互相吸引,互为镜像,从对方的镜像中看到自己认同的"他者",她的自我意识开始复苏萌芽;而老乔里恩对她的无私援助与精神支持和小乔里恩对她的欣赏肯定及灵魂交流所提供的"他者"的持续同化也幻化为她的镜中之像,成为她构建自我的对应物,最终成就了她的主体构建。  相似文献   

9.
青春家庭剧中的都市女性类型多样,大致有“他者型女性”、“自我型女性”、“依附型女性”三类,每一类女性形象背后都潜藏着“父权制”隐秘而强大的宰制力量。对“他者型女性”的规训体现了父权对女性社会价值的界定权力;对“自我型女性”的惩诫体现了父权话语对女性行动意义的言说权力;对“依附型女性”的矛盾心态体现了父权制既压迫女性也束缚男性的特点。现代女性在电视剧中鲜少被描绘为果敢、独立、专业、自由、智慧的女性形象,这与现实生活中广大女性对社会的承担背道而驰。这一方面显现了传统父权文化对女性价值低定位的强大意识形态影响;另一方面也显现了当代媒介文化对女性主体性价值缺乏认同与倡导。  相似文献   

10.
在商业经济大潮下,男性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多半沦为欲望的代码,跳不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然而,冯小刚导演近十年创作的多部贺岁片展示了新的女性形象塑造趋势,一方面,影片对以往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并弱化了传统的两性关系;另一方面,影片也着力建构崭新的女性形象,展示了更加多元化的女性社会角色。尽管受到其商业属性的束缚,影片中的女性仍然未能完全逃脱"女人被讲述和被窥看"的模式,也未完全突破传统男权话语,但影片依然展示了女性谋求独立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11.
马晓宇 《文教资料》2014,(31):143-145
在徐克的武侠电影中,女性抛却花瓶身份,成为江湖世界中一抹明艳的存在。拥有多元文化乡愁的徐克对于女性角色表现出温和、尊重而又中庸的态度。虽然徐克在人物形象和表现形式上均有所突破,但在原罪诱惑与两性关系的探索上,女性主体依然作为“他者”被介绍。刀光剑影中,女性终归还是带有奇观属性的诱惑者和“被看”者。  相似文献   

12.
韩剧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娜拉"们,她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徘徊。这类女性又分为三类,一类是隐藏女性特质,扮演成男性,以优势性别进入社会竞争的花木兰型;一类是女性意识过强,完全颠覆传统道德标准的野蛮女友型;还有一类被女权主义者称为"妖妇",她们是以偏激的方式对男权社会进行反抗的"坏女人"。  相似文献   

13.
宋钰颖 《林区教学》2014,(2):105-107
在审视存在于不同时期女性的图像形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图像再现中的女性形象表现出的视觉隐喻,认为女性的图像形象集中体现了男性基于文化优势而拥有的视觉霸权。在女性图像中,女性是被动的受凝视的对象,她们被设定为适合任何人的凝视,而无法选择自己"看"还是"被看",也无法选择"看"的对象。在男性目光的注视下,女性这个角色被缩减为一个"物品",代表了一种价值的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性只有在依附于男性的视线时,她们的图像形象才具有可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通过直面女性的情欲使女性的生命存在获得了一种主体地位,使女性从那种不公正的扭曲中摆脱出来,这种对妇女性权利的公平正视,是人性得到尊重的一个基础。但另一方面,它也走进了一个极端,女性形象成了"情淫"的化身、"情欲"的符号。文章主要从"欲海沉沦者"和"欲海超脱者"两大类五小类来分析《金瓶梅》中的淫娃荡妇形象。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这些形象寄托着当时人们的不同感情。很多女性被歌颂,甚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地位。我们研究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可以从文化层面上来认识中国女性的特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俗文化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对社会商业模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族企业传承中多为"子承父业"的模式。随着温州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加之温州女性勤劳与有智慧,女性不仅可以创业,而且还可以成为企业的传承人,女性在商业社会中的能力与地位逐渐得到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在小说集《传奇》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参与了人物性格的塑造.经过比较,大体上可以将其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无母爱的扭曲者形象、有自我意识的反抗者形象和无自我意识的顺从者形象.在她们身上,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排斥、男尊女卑观念的遗害、女性心理的某些隐秘东西以及作者自觉的女性意识和对男权社会的反叛.  相似文献   

18.
荷马史诗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于那个英雄时代的女神与妇女等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无论女神还是女人,她们女性意识都还没有萌发,处于屈从和附庸的地位,女性用男性的标准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被缚在男性的尺度之上,成为了男性的“他者”。  相似文献   

19.
刘丹  徐勤 《考试周刊》2011,(46):28-30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分别从生态岛人性、男权社会的依附品、男权统治的牺牲品和唤醒女性意识四个方面,揭示铁凝的小说《咳嗽天鹅》由生态的忧思发掘出人性的深邃,把人性的深层世界的善恶组合体予以充分地展开,在对人性的理性审视中,进而更深一层探究作者对女性在现实中的软弱与被主宰的命运进行了冷峻的揭示,旨在客观公正地评价《咳嗽天鹅》中香改这一形象,阐明在男权社会里,女性作为"第二性"的他者位置。  相似文献   

20.
霍小玉是按照男权意识形态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其出身、容貌、品性、言行无不体现男性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但霍小玉形象在被男性作家"理想化"的同时其实也在被"空洞化",作者蒋防从男性中心主义出发,在有意无意间漠视霍小玉的自主意识和生命意志,把其塑造成为甘愿为男性牺牲一切的爱情奴隶。霍小玉形象表面的理想性与深层的空洞性一体两面,或许均源于男性作家对女性群体的无知和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