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峡两岸隔绝了30年以后,从1979年起,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对台湾文学的评论和研究已成了一门“显学”,至今已有多部台湾文学史,并有专门的台湾诗歌史,台湾小说史和台湾散文研究著作。但是,也许是研究者的忽略,也许是资料难以搜集,也许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对台湾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文学,或者干脆不作论述,或者只在专著中略作评论,因此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对台湾通俗文学的情况,还是若明若暗,并不怎样清楚。方忠的《台湾通俗文学论稿》则对台湾通俗文学作了全面、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资料翔实,观点新颖,为台湾文学研究作了一项拓荒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提高通俗文学水准有两条通途 ,一是提高文学品位 ,一是提高文化价值。通俗文学属于简单文化和俗文化。具体表现在它的来源和产生、文化诸要素构成、所担负的功能、所运用的技巧、所表现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等方面。将通俗文学划为简单文化和俗文化是指通俗文学审美形态的初级性、基本性、普遍性 ,优秀的通俗文学同样包含着人们所需要的文化价值。给予通俗文学以恰当的文化定位 ,是关系到正确地发挥通俗文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所在 ,是正确对待通俗文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俗文学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通俗文学水准有两条通途,一是提高文学品位,一是提高文化价值。通俗文学属于简单文化和俗文化。具体表现在它的来源和产生、文化诸要素构成、所提负的功能、所运用的技巧、所表现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等方面。将通俗文学划为简单文化和俗文化是指通俗文学审美开矿的初级性、基本性、普遍性,优秀的通俗文学同样包含着们们所需要的文化价值。给予通俗文学以恰当的文化定位,是关系到正确地发挥通俗文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所在,是正  相似文献   

4.
通俗文学不同于高雅文学和探索文学的显著特征在于它的趋众性,即它符合大众的社会理想、思想意识、民族习性以及接受习惯、欣赏情趣和审美定势,它要最大限度地趋向大众、贴近大众。这种趋众性规范制约着通俗文学相应的模式化。通俗文学的模式是指隐藏在通俗文学现象组织后面受制于趋众性的一种普遍规范,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定性,是通俗文学存身立命的根本。通俗文学的模式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更是在一定的文化传统背景里形成的,是一定的文化模式在通俗文学中的反映和表现,会随着时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本土言情小说的写作、出版异常火热。从琼瑶到席绢、于晴等,言情小说的流行和热卖成就了众多的言情小说创作者,也繁荣了台湾通俗文学市场。文章探讨了台湾本土言情小说主要的几种传播方式、被广泛接受的社会背景、读者情况等,以期能够管窥台湾言情小说的传播与接受概况。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中,海外从来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板块,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海外是中国通俗文学文献的重要收藏地,特别是日本、韩国及欧美一些国家,不少重要文献在这里发现。其次,海外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重要传播地,不少作品被翻译和改编,对当地文学及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再次,海外有一支精干的研究队伍,在中国通俗文学领域取得了不少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以二战为界,海外中国通俗文学的研究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二战之前,基本上是一种零星分散  相似文献   

7.
<正> 这些年最时髦的人物是那些身高体壮、西装革履,囊资丰厚,常常出没于舞厅饭馆的“倒爷”;这些年最畅销的图书是那些言情武打、侦被公安、印制粗糙,常常出现于个体书摊的“通俗文学”。正如“倒爷”们的文化水平、举止风度可以用“低俗”来概括一样,通俗文学的名目的本身就标明了它的特征。可以说,“倒爷”与“通俗文学”的“俗”,正是一种代表着俗文化观念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当“倒爷”伴随着商品经济“放活”而出现时,通俗文学也已经作为商品经济时代的一种商品形式出现了。正是这样,我认为,商埠意识与通俗文学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通俗文学是商埠文化意识在文学领域的特殊表现,是商埠文化的应运产物。  相似文献   

8.
面对九十年代以来严肃文学被大众文化,通俗文学挤占生存空间的严峻现实,不少人忧心忡忡,倍感失落。严肃文学作家不必怨天尤人,不能惶惑迷乱,他们必须克服“唯我独尊”的孤高心理在多元互补的文化格局中寻求与通俗文学合流、与大众传媒牵手的契机与良策。  相似文献   

9.
通俗文学的研究率不由径,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论文从冯保善《文化视阈中的近古文学研究》一书说起,评述了其研究通俗文学的两个特点,即深厚的文献功底和睿智的学者眼光。同时,论文还指出,研究通俗文学,既要主张对传统文化的熟稔,也应怀抱对现代生活的情趣,惟其如此,研究才能产生心灵的呼应,并发掘人生真正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通俗文学一直被放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版图之外。进入新时期后,随着社会思潮的开放.通俗文学逐渐被一些有识之士所关注和研究,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在研究界日渐成为一门“显学”。不仅有专业的断代通俗文学史出现.在报纸杂志上也有大量研究通俗文化的文章发表。这些著作和研究文章多致力于通俗文学的古今转型.以及各个历史阶段优秀作家作品和相关文学现象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面对九十年代以来严肃文学被大众文化,通俗文学挤占生存空间的严峻现实,不少人忧心忡忡,倍感失落.严肃文学作家不必怨天尤人,不能惶惑迷乱,他们必须克服"唯我独尊"的孤高心理在多元互补的文化格局中寻求与通俗文学合流、与大众传媒牵手的契机与良策.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通俗文学自1978年开始发展,至今已呈现出日益纷繁的格局,同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也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接受。日前大陆的通俗文学还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因而也诱发出一些问题:通俗文学对严肃文学构成了冲击;通俗文学本身曾出现了两极化(性、暴力)倾向;一些青少年从通俗读物中接受了不良的思想等等。显然其中许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大众对作品的潜在需要有关,也就是本文所要谈的“接受趣。”  相似文献   

13.
当代武侠小说的发展,以台湾与香港为主要重镇,并透过媒体传播,迅速成为通俗文学的主流,尤其作家金庸更代表着华人武侠小说创作的重要指标。由于金庸武侠小说的阅读热潮,以及媒体将金庸武侠小说改编为电影与戏剧的风潮,因而衍生“金庸现象”。故以台湾1950-199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的流通情况作为论述主轴,亦藉由金庸武侠小说对台湾武侠文学的各种影响,进而析论“金庸现象”,并剖析开启“金庸现象”的历史与文化因素,与“金庸现象”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效应。另外,研究台湾1950-1990年代的社会环境,与金庸武侠小说从“创作”、“禁止出版”至“开放出版”历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特别是传媒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大众文化迅速在中国崛起,已经成为强势和主流文化.受此影响,通俗文学的崛起和大行其道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有必要对近年来大众文化笼罩下的中国通俗文学发展之路进行勾勒,并探讨通俗文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1949年之后,缘于政治因素,两岸三地通俗文学的发展,台湾方面因为商业运作的模式自由且日趋成熟,得到充分的发展《,皇冠》(1954年2月—)正是台湾通俗文艺杂志中的翘楚。它虽雅俗融混,又特意强调走向通俗大众,而商业特色更让它发展为庞大的文化集团。  相似文献   

16.
“通俗文学”概念并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因为其概念语义与实际涵容对象不符;它虽是针对“纯文学”而提出,而事实上要在文学中特别分一些“纯”文学则相当困难。因此,造成了关于“通俗文学”论争的错位——对象确认上的错位和评判价值尺度的错位。中国传统的所谓俗文学实际是指“民间文学”和“市民文学”,有着独特的文化属性,而目前的“通俗文学”则缺乏这种可构成范畴界说的条件,实际是专指流行于书摊的言情、凶杀、武打、侦探之类的小说,其读者文化层次较低。在“通俗文学”概念的使用和有关理论的阐发中,存在着与文学现象的脱节和悖谬之处。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情节小说、情绪小说和性格小说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7.
“通俗文学”是现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从创作到作品到读者接受都表现出了现代特征,其原因在于现代社会社会关系的商品化以及对个人世俗欲望的肯定,因此“通俗文学”是现代社会中以消遣娱乐为核心,以经济关系为本质的活动。与此相对比,前现代的世俗娱乐文学则与宗法社会关系相联系,它是一种前现代社会中以整合社会为核心,以文化传承为本质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上海曾是中国通俗文学的大本营,都市的繁华、市民的激增、报章的兴办、文人的加盟等,使通俗文学在上海不断得到繁盛与发展。鸳鸯蝴蝶派成为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滥觞。新中国建立后通俗文学创作一蹶不振,中国的通俗文学让港台作家占据了大半江山。必须打破长期以来通俗文学卑下的观念,继承中外通俗文学创作的优秀传统,注重通俗文学寓教于乐的艺术品位,加强通俗文学创作的批评与研究,开拓通俗文学创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以"宗教生活"亦即社会一般信仰和仪式、行为体系为观照对象,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宗教复杂性的合理思路。"宗教生活"与"通俗文学"之间不仅仅是"影响—反映"的关系,而且是深层次的"需求—功能"互动关系。以"世俗性"和"商业性"为本质特性的"通俗文学",对近世中国社会一般宗教生活起到了传播、抟合、建构的作用。"通俗文学"作为一种关键性媒介和创造力量,在大、小传统分殊、区域文化多样、阶级差别显著的古代中国社会实现价值观分享和文化共同体认同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台湾《现代文学》杂志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台湾光复后文学思潮紧密相关,是在与以“战斗文艺”为代表的右翼文学思潮、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以“乡土文学”为代表的左翼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通俗文学思潮互相对话中形成的。它以现代主义为主,兼收并取了其他文学思潮的滋养,具有民族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