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荆州历来是长江中游的重要城市.文章从历史文献入手,确立了对清代荆州城市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并从城市发展的诸多事件中选择标志性事件作为划分依据,将清代荆州城市发展划分为恢复期、发展期、早期现代化期以及快速转型期4个阶段.对地域城市发展阶段进行探析具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其敏 《华章》2007,(11):12
清代苏州城市面积扩大,功能结构变化,其周围市镇亦随之壮大,两者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分工,形成了市镇对府城密切的依存关系,市镇在经济上的独立性日益削弱,成为府城附庸.  相似文献   

3.
作为清代全国重要的经济型市镇,周村经济在清代尤其中后期臻于鼎盛。随后的衰落有军事掠夺的重要因素,但彼时周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网络的变迁、经济结构、区域社会的管理等因素也颇值得探究。周村经济的变迁代表了北方的经济型市镇发展的一般道路,即受交通、市场主导力量、市场中心地变迁而制约却最终被硬性打断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清代荆州作为全国驻防地之一,其城市的政治作用不言而喻。荆州作为城市区域和文化范畴,已顺其自然地成为政治中心贯彻和统治地方思想的地域坐标,成为政治话语表达和笼络文化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容忽视的是,教育作为城市重要的一个场域,对荆州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所带来的意味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市镇作为一种市场形态,是中国传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交通条件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清代皖江流域的市镇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市场层级关系,具体而言,可分为传统型市镇、地方集散型市镇、流通枢纽型市镇,同时,这些处于不同市场层级中的市镇也承担着不同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在一些云南的盐矿产区兴起了一系列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在这些市镇的形成过程中.大规模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大批前来从事采矿的外省移民的涌入是其成因的两大主导因素。这些因素不但影响此类市镇的布局和发展规模,而且影响到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及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皖中市镇在生态环境上大都是傍水而建,处于水陆交通的关节点,是联系乡村与城市的纽带;皖中市镇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市场贸易,而贸易物品的主体是服务于农耕和农民,因而带有很大的农业市镇性质;皖中市镇在人员流动上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城市化过程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8.
清代是晋省城市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间内,太原府的晋商尤为活跃,他们直接带动了太原府乃至山西省的商业发展.从市镇的角度出发,依据城镇集聚理论,探索明清时期太原府的市镇状况,分析晋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发现晋商在明清时期对山西的市镇的影响是必然的,程度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近代开埠通商对中国近代传统城市的发展具有深层影响,传统城市空间也因此产生多层变化a探讨清末荆州府沙市镇开埠通商后,城市商业空间产生的变迁,对清代城市、长江中游城市发展以及荆楚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明清时期的河南市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大量市镇在河南水陆交通沿线兴起,河南市镇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涌现出一批中等市镇和大市镇,成为河南与外地商品流通的重要节点。市镇经济的发展更好的满足了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促进了农村副业和手工业一定程度的发展,促使大市镇出现了城市的特征。但是,受河南自身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市镇发展有很大局限性,这也影响了市镇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1.
近代苏北市镇手工业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工具的进化,表现为传统手工工艺的改进、近代机器的推广以及非自然动力的使用;二是生产组织的进化,表现为手工工场的兴起以及手工工场向近代工厂的转型。近代苏北市镇手工业仍然是市镇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近代工业形成互补,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清代 ,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 ,一向被世人认为是蛮夷之地的怀化 ,其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尤其是水路交通便利的沅水流域及其支流沿岸 ,一批商业市镇迅速崛起 ,从而带动了怀化商业的发展 ;怀化商人开始活跃起来 ,并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具有较强实力的商人队伍。  相似文献   

13.
清代,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一向被世人认为是蛮夷之地的怀化,其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水路交通便利的沅水流域及其支漉沿岸,一批商业市镇迅速崛起,从而带动了怀化商业的发展;怀化商人开始活跃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具有较强实力的商人队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经济的高涨,州县城市的兴盛,人口的增加,从北宋中期起,各种市镇在太湖流城广泛兴起,并呈快速发展之势。到南宋时期,不仅形成了颇为密集的市镇网络,而且市镇的工商业普遍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市镇形态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市镇的广泛兴起和发展,直接推动了太湖流域农村市场的成长,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引发了农村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云南边疆地区市镇发展的高峰时期之一,也是云南边疆地区城市化的发端时期.原因主要是清政权加强了对云南的控制、人口的增加、农业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然而,由于很多市镇正处于草创阶段,所以总体上城市化水平不高.很多市镇由于先天不足,很长时间里都受到发展瓶颈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清代荆州城市救援和社会福利体系发展逐渐由政府主导转为民间慈善机构为主体,在救助孤老贫幼、丧葬方面救助机构数量大、种类多,覆盖面较广.民间自主救助机构的出现,完善了城市救援和社会福利体系,在救助孤老、保障贫幼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荆州最早作为城市元素进入袁宏道创作视野,其荆州诗文关注荆州城市、城市市民及文化精神,与其后来在苏州吴县、北京、杭州等城市所作的诗文不同,有着独特的荆楚城市文化特征。荆州城市对袁宏道本人及其日后文学创作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宜昌是长江口岸的重要城市,其真正发展是在清代。本文通过考察宜昌城市在清代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认为宜昌是一个转口性极强的贸易城市,进一步闸述了转口贸易城市的发展和国内经济状况、社会环境、运输状况及地理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市镇是草市和镇的统称。聚落萌发草市,草市成长为镇市,这一乡间商品经济渐进的、自发的过程贯穿于南宋。南宋时期两浙路的市镇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这主要从市场的繁荣、海港的崛起和商税的增加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荆州八旗驻防设立于康熙二十二年,乾隆时废除禁止各地驻防官兵与地方交流制度,逐渐同当地人民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俗特点。其婚丧习俗融合清代满族习俗又受当地汉族礼俗影响而有所简化。对荆州八旗驻防婚丧习俗与清代满族及荆州当地汉族习俗比较,对发掘地域文化内容和特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