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3,(A3):24-25
湘西苗族鼓舞是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它以鼓乐指挥生产劳动,传播民族文化,娱乐身心,并把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种类有机组合在一起,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特色,旨在将湘西苗族鼓舞特有的艺术魅力全方位地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是历经演变而来的,每种文化也都是具有其鲜明特色的,在历史久远的发展中不同的民族文化共同形成了了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而我今天想要讲述的是在我国56个民族中比较独特的苗族的文化,在本文中我想着重探讨一下湘西苗族鼓舞的动律特征,主要从湘西苗族鼓舞形成的影响因素、湘西苗族鼓舞的表现形式以及苗族鼓舞的主要动律特征开展开。  相似文献   

3.
湘西苗鼓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湘西苗族鼓舞”是湘西苗族民间艺苑中的一枝奇葩。简略地探讨了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风格特点、表演形式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4.
湘西苗族鼓舞是湘西苗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本文主要对苗族鼓舞的起源、形式、特点和节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湘西苗族鼓舞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探讨、分析了湘西苗族鼓舞保护和传承的价值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了一个"四驱"保障体系,促使湘西鼓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地在世界舞台尽情展示自己独特的民族魅力。  相似文献   

6.
湘西苗族鼓舞的历史考察与分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族鼓舞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它以鼓、舞的形式描绘人们的生活、精神,声声不息的鼓点舞步千百年来传承着苗乡的风土人情。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鼓舞进行了历史学分析,考察其起源、近现代发展轨迹,对苗族鼓舞分类、节奏特征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最后提出苗族鼓舞的现代化发展思路与措施,为这一古老文化在旅游产业经济运作中得以延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论湘西苗族鼓舞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苗族鼓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它是了解与认识湘西苗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保护与开发被现代文明边缘化、濒危化的湘西苗族鼓舞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任务,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念并建立制度化的保障机制,通过恰当处理民族旅游与苗鼓艺术的关系、建立政府行为与苗族鼓舞的互动模式,最终达到保护与开发湘西苗族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欧艳君 《教师》2013,(13):27-28
在苗族雄厚璀璨的文化中,苗族鼓舞是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苗族祖先在无文字的文化环境中,通过口传心授留传给子民的一种蕴含着苗族同胞几千年生产劳动、生活习俗、审美情感的艺术瑰宝。苗族花鼓舞又叫打花鼓,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民族民间舞蹈。2006年5月20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鼓舞被国务院列为第  相似文献   

9.
接龙舞是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的一种祭祀风俗舞蹈,由于其保存完整,因而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傩舞是傩仪中的舞蹈部分,其表演时间一般为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湘西苗族至今仍保留着数量较多的傩舞。傩祭仪式的主要目的是祈求人丁繁衍和祈祷农业丰收。傩舞是苗族祭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苗族人民祈福和祝祷的愿望,同时也表现了苗族人民热情善良的品格。本文主要从湘西傩舞文化内涵、湘西傩舞发展现状以及湘西傩舞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讲解湘西苗族傩舞文化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湘西苗族服饰艺术绚丽多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代,民族民间艺术在学校美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共识。美术教育或者素质教育不能脱离本土、本民族的独特文化情景。湘西中学美术教学应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把湘西中学美术教学与苗族服饰艺术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此强调本土文化对创新性思维教学的作用,实现素质教育及中学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例,分析了湘西苗族鼓舞的文化属性。在旅游开发中,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重组、复兴、再造等方面的资源配置,才能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求异、求新、求乐等方面心理需求,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化。这对少数民族地区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发展旅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湘西地区的苗族人民由于地望的特征,荆楚文化的遗风以及东方审美意识的共同熏陶与影响才创造出了具有神秘、古朴而多样的银饰形式,所以它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蹴的,而是中华大地上一支独特的艺术奇葩,是华夏文明与荆楚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苗族人们生存环境与世态民情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湘西苗族傩面木雕历史渊源流长,在傩文化中原是傩仪、傩舞、傩戏表演的一种道具。但作为一种木雕类别或木雕艺术品,它有着自身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所呈现的艺术特征,有一种原始古朴稚拙的魅力与美感,体现了湘西傩面木雕工艺的文化价值。对湘西苗族傩面木雕的艺术特征、工艺传承与创新进行综合解析,以期促进湘西苗族傩面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15.
民居建筑,是随着社会的演进,群体生活被家庭结构取代后出现的。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的建筑有其独有的鲜明特色。本文以湘西苗族吊脚楼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美学视角探析该民族吊脚楼建筑中所传达的美的思想及其象征意义,这将有助于民族地区艺术的发展。同时,对湘西苗族吊脚楼的研究也是深入研究苗族和南方其它民族民居建筑审美文化的基石,也能使人们更好地解读湘西,了解湘西苗族的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6.
花灯戏是一种民间歌舞戏。从湘西麻阳苗族花灯戏的起源、艺术形式、表演内容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旨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地相融和交流,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湘西民族民间音乐是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结合体,千百年来,经过融合、嬗变、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音乐文化交融的格局,从音乐学角度观察,它具有独特的形态与特色。  相似文献   

18.
从湘西苗族音乐的巫文化特性出发,阐述湘西苗族音乐艺术的"巫性"特征及表现,对湘西苗族音乐所表现出的原始性、宗教性等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湘西苗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种类,开展形式与时机,以及主要的参与人群,分析了在“留守族”社会背景下,湘西苗族农村妇女对民族传统体育再传承的价值,并就如何充分发挥湘西苗族农村妇女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力图在提升湘西苗族农村妇女地位的同时,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湘西苗族服饰图案通过丰富多彩的款式反映出苗族厚重的历史积淀,图案中的纹样表现出一种单纯的形式美。本文从湘西苗族服饰图案入手,着重研究苗族服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从而反映苗族服饰的文化体系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