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言论自由是宪法自由权利中的重要内容,如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不同类型的言论是否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美国法院在充分认可言论自由的价值基础之上,提出了言论的双价值理论与言论自由的等级保护制度,对高价值言论、低价值言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由于该权利本身潜在的危险性,现实中,该权利的行使受到了重重限制,几至基本权利的丧失。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言论自由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运用经济学的成本与效益分析法能对限制言论自由的成本与效益作出客观的分析,如限制言论自由要付出什么成本,不限制会产生什么效益,以及在不同的领域如何实施。放松言论限制将成为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网络表达自由是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宪法基本权利的一种表现途径。本文在论述公民网络表达自由内涵及特征基础上,全面审视权利的积极价值及负面社会效应,并对权利的规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反对宪法司法化的学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是可以通过宪政立法的方式将公民的宪法权利具体化,用这些具体法律去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因而从根本上看不需要宪法规范的直接司法适用;二是宪法规范只是行为规则,不是裁判规则,不具备可司法性。对这两点,我不表赞成。首先,公民的某些宪法权利不可能也不需要用宪政立法的方式具体化,因此宪政立法虽然重要,但不可能替代宪法司法化的价值;其次,宪法中虽然有一些纲领性权利规范不具有可司法性,但多数宪法规范既是行为规则,又是裁判规则,具有可司法性。当然,就宪法司法化的具体操作而言,在受案机关上,出于对法治成本的考虑,可以利用现行普通法院系统,而不必另行设立宪法法院专司违宪诉讼案件;在受案范围上,只宜受理具体行为违宪案件,而不应行使对立法的合宪性的审查权和对国家机关权力争议的审查权;在受案程序上,可以适用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处罚前置等程序,而不必单独设立一套宪法案件的司法诉讼程序;在宪法解释上,应依据经验法则限制在常识范围内,不应作扩大或限制解释。  相似文献   

5.
公民表达权是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入,公民权利意识逐步觉醒.保障公民的表达权、赋予公民更多言论自由的空间,已成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达成共识的孵化器.探讨公民表达权的宪法保护问题,有助于加深对公民表达权这一宪法权利的认识,也有助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论自由是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它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社会的安全阀。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写入宪法予以保护。但同时,各国在对其保护的同时也都给予了限制。言论自由是具有相对性的公民权利,对其进行限制的标准不同也就造成了实践中司法判决结果的不同。我国目前关于言论自由保护与限制的现状还存在着明显不足需要加以完善,应该注重合理把握言论自由“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具有必然性言论自由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而广义的言论自由还包括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在现代宪政国家和地区,言论自由属于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35条将言论自由作为基本权利予以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8.
宪政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政治文明进步的结果和标志,作为宪法自由权的公民表达权与宪政有着密切的关系。公民表达权实质上指的是公民表达自由权,它是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统一,最初是由言论自由发展而来的。在现今的宪政实践中,表达权的涵义已不局限于言论自由,主要包括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艺术表现自由和集会自由。公民表达权是人类首要的基本人权,具有政治自由和精神自由权利的属性。对于公民表达权的宪法保障可以从立宪保障和行宪保障两方面着手,树立保障公民表达权的宪法观。  相似文献   

9.
诉讼效率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孜孜以求的基本价值,是权衡严重紧缺的司法资源和空前的办案压力的现实情况后所做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司法改革中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迅速审判程序是以提高诉讼效率为突破口,加强程序性问题的人权建设的基本程序,与之相对的迅速审判权是刑事诉讼领域当中应充分肯定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10.
<正>一、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具有必然性言论自由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而广义的言论自由还包括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在现代宪政国家和地区,言论自由属于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35条将言论自由作为基本权利予以明文规定。名誉权是民事主体就其信誉、声望等获得的社会评价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其属于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  相似文献   

11.
沉默的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一项重要保障,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对沉默权作了规定,有些国家甚至直接规定在宪法中,便其上升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或者说对公民权利的一项宪法性保障,本文旨在探讨沉默权的基本含义,理论渊源和历史渊源,沉墨权在我国刑事司法中将起到的意义及我国确立沉默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言论自由是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门户网站在提供言论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出现因不当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带来的混乱。当前我国在管理互联网网站言论方面存在着法律法规落后、管理职责不清、管理模式缺陷和救济困难等问题。因此,完善互联网言论自由的管理体系是构建互联网新秩序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网民言论自由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13.
对宪法权利的法律保护及其规律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宪法是人民契约的产物,是国家权力存在的合法性依据。宪法权利是利益的综合保障权,是“合法”、“合理”、有效的法律权利。因此,宪法赋予了每一个公民参与法治社会的基本的“行为可性”相对公民而言“宪法权利”基本价值属性是“法治性权利”。  相似文献   

14.
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程序法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力 《教育科学》2002,18(1):12-15
受教育权利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面对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公民(包括学生)受教育权利被侵害却难以得到应有的法律救济的现状,当务之急是在从实体法上完善对受教育权利保护障的同时,从程序法上明确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使受教育权利真正从一种法定权利转化为每个公民实际享有的现实权利,这是21世纪法治国家维护宪法的尊严和公民权利的优先性对教育,立法和司法领域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宪法秩序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宪法追求的价值——社会发展是和谐社会充满活力的源泉、宪法制度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探讨司法机关在私法领域内适用宪法的理论和实践、司法机关在公法领域内适用宪法的问题、宪法司法适用的规则、完善宪法的司法适用,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界定弱势群体概念,分析我国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社会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构筑加强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基本框架: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运用宪法司法手段,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采用多层次的保护途径和方法,保护弱势群体;在法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扩大弱势群体的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17.
宪法司法化在今天的法学界不再是一个陌生和时尚的话题。不少的专家和学对宪法司法化的是与非,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宪政的内在价值和最终目的必然要求宪法司法化。控制国家权利要求宪法司法化,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要求宪法司法化。宪法司法化是中国走向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区分教学自由与言论自由可以探讨教学自由的范围与界限。教学自由是宪法确认的基本权利,它是社会基本权而非言论表达自由,是教师在教学场所传授专业知识的权利,属于非政治表达的范围。教师对专业知识和科学知识的选择和决定是教学自由的重要内容,它排除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干涉,所以,教学自由被限定在专业知识领域内。教师不得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政治表达,其言论自由只能在开放式的公共领域内展开。  相似文献   

19.
人格权的权利属性,即人格权到底是一种民法权利还是宪法权利,在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法国、德国法中对人格权规定的分析,分别从宪法的本质、宪法与民法之间的关系和目前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情况,探讨人格权的权利属性问题。最终得出人格权是民法权利的一种,需要通过民法来加以规范和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网络民主保障了公民言论自由权、监督权的实现,《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三款,侵害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不利于公民广泛参与政治。在民事权利与宪法权利的博弈中,应当优先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完善网络侵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