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语言、回族教坊与回族社区幼儿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特定的社区化,对每个社区成员施加影响,对社区内的学校教育系统地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要发展回族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协同家庭、社区、幼儿园的力量共同提高办学质量。其中,重视社区教育的力量,求得其支持,对回族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改变其幼教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回族语言的特点和功能提供了现代幼儿教育与回族本土化相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回族话是以回族社会和回族文化为语言基础,在回族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许多富有民族特征的语言词汇,这些民族语言词汇,就是回族社会文化的反映。回族先民的语言的确丰富多样,表现出了多元的特征,但这些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即以伊斯兰文化为基础。回族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也不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成份。如在回族常用语言中,也有不少儒家思想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回族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回族聚居区。回族人以汉语作为自己的语言,并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中的词汇。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以及动物的血等;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忌讳在背后诽谤和议论他人。  相似文献   

4.
民俗旅游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对游客有强烈吸引力的、具有明显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业已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回族的风俗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具有极为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特征,作为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开发潜力巨大。在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一是要重视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其他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突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二是充分体现并尊重回族的民俗习惯,防止将回族民俗文化庸俗化、伤害回族民族情感的猎奇行为。三是注重回族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增强回族民俗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民族文化特色。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寻找回族民俗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契合点,重点围绕回族清真饮食、回族节庆、回族服饰、回族艺术、回族民俗观赏等方面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孙亚娟 《林区教学》2009,(10):120-122
幼儿期的文化体验将影响到成年期文化观念的产生与建构。在充分了解回族地区幼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幼儿园教育促进回族传统文化的具体途径。通过开发以回族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园本课程;增强教师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加强家庭、社区和幼儿园的合作与互动等方式,能进一步推动回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回族习惯法是回族穆斯林在世俗生活中实践其宗教信仰的产物。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国家权威在寺坊中的确立,国家法对习惯法的冲击,坊制裁的逐渐消亡,回族青年信仰危机的出现,回族穆斯林守法意识的加强和回族习惯法自身的局限性,致使回族习惯法在当代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回族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回族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均兴办了回族中小学校,为更多的回族儿童和青少年受到良好的教育提供了方便条件,深受广大回族群众的欢迎.回族中、小学在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上必须充分体现民族特点,明确回族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回族培养人才.但是有些学校只是挂着回族学校的牌子,对回族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并不十分明确,表现在对如何吸收更多的回族子女入学,如何提高回族学生的学习成绩,促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缩小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差距上缺少有力的措施;有的不善于根据回族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地探索回族教育规律,而是用办普通学校的一  相似文献   

8.
回族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从新疆到西藏,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都有回族居住.周总理指出:"回族散布到全国,没有一个省没有回族,几乎没有一县没有,可靠的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县都有."回族自治地方,到目前为止,有宁夏回族自治区,临夏、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门源、化隆、张家川、孟村、大厂六个回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贵州的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回族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唐代.唐宋时  相似文献   

9.
青海门源回族在习俗上不仅具有回族群体的一般特征,即宗教性和融合性,同时受门源地理、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充分认识门源回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客观评价其优良习俗的积极影响和不良习俗的消极后果,探讨传统回族文化与当代社会积极适应的途径,将有利于营造和谐共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传承了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人口过千万的少数民族,它没有独立的民族语言,但其使用的语言却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本文立足于地域和民族研究河南回族用语,发现河南回族用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11.
回族     
回族是我省少数民族人口较分散的民族之一。全国总人口为860多万。云南回族在居住方面的特点是:主要聚居于交通沿线的重要城镇以及这些城镇附近的平坝。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相似文献   

12.
回族     
<正>回族人自称"回回",通用汉语,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广泛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人民是和汉族、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生活的。在文化上,因为受阿拉伯、波斯等西亚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回族人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3.
经过不断的进步和充实,回族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文化,它融合了回族人民的风俗民情、饮食、思想情感等内容。回族文化不仅渗透到回族人民生活生产中的各个方面,而且对回族舞蹈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回族文化在舞蹈创作中,结合回族文化,及反映了回族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优秀创造力,极大地推进和弘扬了回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尚武是回族自古以来的民族圣行,凡回族聚集之地,必定习武成风,安徽蚌埠作为回族聚居地之一,也是如此。回族特有拳种查拳、心意拳自民国时期传入蚌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文章通过追溯蚌埠回族武术的历史渊源,详述查拳、心意拳的传入、发展及分化,力求完整地展现蚌埠回族武术的历史,并辨其真伪,引起关心回族武术的学者关注,进而共同探求回族武术事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回族是河南省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在全国仅次于宁夏、甘肃,居第三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回族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国内其他少数民族教育相比,特别与全国教育的整体水平相比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河南回族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南回族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回族伦理思想综述   总被引:2,自引:18,他引:2  
回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回族伦理思想是指回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是中国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伦理思想在回族的理论形态和实践领域均有广泛的反映,长期以来在回族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起着规范与准则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今天,认真发掘、整理、继承和弘扬回族伦理道德思想及其文化,无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回族壁毯装饰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的重要部分,它融汇了回族的日常生活及宗教文化。人们在制作、使用壁毯的过程中植入了文化的象征体系,把艺术与文化完美地集合起来。当然,回族壁毯装饰艺术还有其重要的实用功能,在回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经济价值又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回族作为中国本土儒家文化与外来伊斯兰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有他本民族特殊的礼仪习俗。主要表现在饮食、婚姻、丧葬、文化等各个方面。通过对回族婚姻形式发展演变的研究,对回族族际婚的主体双方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探究回族族际婚姻的真实情况,探讨回族族际婚姻对回族文化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回族教育要有回族特色,回族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应具有民族性,回族在其七百多年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令世人瞩目的民族文化,无疑是对回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丰富、最亲切,最生动、最富实效的思想宝库之一,挖掘整理回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并利用其对回族学生进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教育;历史使命教育;发奋学习,建设家乡,振兴民族教育,是我们从事回族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试对回族文化的教育功能做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学者对回族的国家认同研究相对比较少,集中在对回族国家认同的变化、特点、内容和途径上。国家认同指涉内容及其衡量指标的研究是今后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