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保山历史上有内八景与外八景之说。内八景在城内,分别是"西山晚翠、明月太保、白昼观星、法明晓钟、铜壶滴漏、梅鹿争春、荷池观奕、龙池夜月";外八景在城外,分别是"蕉洞春光、哀牢金井、神坪赏花、梨花香雪、北津烟柳、金鸡温泉、云崖卧佛、鱼村晚钓"。"鱼村晚钓"说的便是位于保山城东五公里处的打鱼村、三家村、老鸦寨一带的村民在夕阳下泛舟湖上、撒网捕鱼的美好情景。或许有人会问,打  相似文献   

2.
文化景观基因理论对当今市镇建设、传统聚落与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理归纳及分析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的相关文献资料,其相关研究集中在文化景观基因理论形成背景和景观基因识别两方面。文化景观基因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相关研究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学着力研究的五大主题(乔丹和罗文垂),详释了文化景观的定义及组成.阐述了宁夏文化景观的组成及特点,分析了地理环境对宁夏南北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影响,伊斯兰文化和移民文化对宁夏文化景观的渗透和侵入.  相似文献   

4.
保山作为小城市,但小城市亦有大文化。本文首次引入社会学、人类学中的"场""、圈"理论对保山的文化建设进行考察。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保山大文化建设已经具备文化"场"的初型特征与资源基础,可以形成文化"圈"效应,二者的关系是一种线型发展的梯度线索,既统一,又辩证。并强调对保山大文化观的树立与培养,发挥保山大文化的标识功能、路径功能、理念功能的"软实力"作用,努力实现文化"场""圈"的建设旨归,即实现保山的经济文化一体化工程,树立起标徽式的保山小城大文化。  相似文献   

5.
村落文化景观属于国际环境法中的"人类共同关注事项",并且对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已有相关的国际环境条约涉及。贵州省有着丰富的村落文化景观,在保护与利用中反映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权与发展权上的矛盾。在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中,我们应该坚持国家环境资源主权原则及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同时将软法性文件变为硬法性文件,明确各国在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中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6.
当前,快速城市化对地方文化的负面效应日益明显,"地方文化"、"多元文化"、"历史"、"传统"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和推崇。城市的发展不能以割裂传统历史文化为代价。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以磴口县地理环境分析为基础,挖掘其独特的地方文化,根据文化特质划分为文化大类、文化亚类以及文化元三个等级。利用文化展示规划手段,在磴口城区构建景观单元、景观点和景观元,构建磴口城区文化景观区域空间系统。最终达到释放磴口地方文化的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美学价值效果,为塑造磴口县城市文化形象,传承城市记忆,构建宜居家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保山彝族是保山主源土著民族,也是现代保山主体少数民族,但保山彝族传统文化目前呈现弱化趋势,消逝迅速.从语言文字、服装服饰、传统节日、道德习俗、民族意识主客观五个方面概述了保山彝族传统文化现状,分析指出保护意识淡薄、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项目建设薄弱、原生环境被破坏是当前保山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宏观、微观角度提出了加强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墓园作为安葬逝者和寄托生者哀思的场所,其规划和建设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营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墓园景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墓园文化景观内容的分析,在墓园文化景观的表达上提出文化主题的再现、视觉语言的抽象、认知经验的隐喻和文化内涵的象征四种方法,为墓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化景观着重于自然和人类的长期互动和演变的关联性,强调遗产是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重要前提.滇西地区的传统聚落以古道驿站型发展演变居多,其文化景观构成也与此相适应.基于纳入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的传统聚落,在梳理滇西地区古道驿站型传统聚落演变历程和文化景观特色的基础上,以板桥古镇为案例,分析其文化景遗产资源的要素构成,借此探索古道驿站型传统聚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坝子上就有许多带"屯"的村庄,是明洪武年间随傅友德、蓝玉、沐英从南京、江西等地从军垦田屯兵过来的。以"屯"命名村寨名是保山本地区的历史遗存。明代在保山实行的卫所及军屯制度,不仅构成了保山汉族移民的主源,同时缩小了保山同内地生产力的差距,极大地促进了保山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