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彤阳 《小学生》2010,(6):35-35
论语中有很多经典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喜欢它呢?它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君子与小人六年五班李国栋指导老师李小燕我们学校开展了"读《论语》,学做人"这项活动后,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许多道理。我  相似文献   

2.
钱逊 《语文新圃》2007,(11):41-42
《论语》中多处谈到乐(快乐的"乐"),第一章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2010,(6)
论语中有很多经典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喜欢它呢?它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君子与小人六年五班李国栋指导老师李小燕我们学校开展了读《论语》,学做人这项活动后,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许多道理。我  相似文献   

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之后经常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  相似文献   

5.
论“学”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篇》《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 ,是一部孔子以及弟子言论、行事的集子。上引三句话 ,即《论语·学而篇》第一节。第一句大意是“学习后按一定时间温习它 ,不也是很高兴的事情吗 ?”第二句即“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第三句即“别人不了解你 ,你却不生气 ,不埋怨 ,不也是君子吗 ?”三句话看起来很简单 ,理解起来很容易 ,若分别深究一下 ,问题就来了。先谈第一句。孔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作为人应该做到的最起码的要求 ,…  相似文献   

6.
《论语》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般注本都这样解释:"学习而且不断复习,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但我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从字面上看也讲得通,但三句话各自独立,毫无联系。我每每心生疑惑:孔子  相似文献   

7.
陈复兴 《师道》2014,(6):43-44
说起《论语·学而》中的孔子三问,大家都津津乐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这句话如何解读,大家就见仁见智,五花八门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论者都忽略了孔子说这句话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正>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中《论语·十二章》的第一章内容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这一章也是《论语》的开篇第一章,被后世称为"孔门三乐"。一乐:学习之乐。教材将"时习"注解为"按时温习";将"时"注解为"按时"。这样的注解在学术界还存在一定争议。一些学者将"时"解释为"恰当的时机";将  相似文献   

9.
儿童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入不知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注释:说:同"悦",愉快、高兴。愠:怨恨。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惘,迷惑。殆:危险。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i)。"(《论语·为政》)  相似文献   

10.
本色孔子     
接触孔子,是因为《论语》。年少岁月,懵懂之间记住了那些朗朗上口的语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今天这些文字早已嵌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民族的心理底色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读《论语》的时候,会感觉到孔子是个朴实而且温厚的人。你看,书里面记载他的言行,第一条就是说人怎样才能快乐,样子不像一个严峻的老师。怎样才能快乐呢?首先是学到的知识能够时时温习。在温习时,我们的聪明才智有了增长,心里岂不是很愉快吗?古时交通不便,远道访友那是很难得的事情,难得的  相似文献   

1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的开篇句,大多数人都明白其中的含义,即:学习并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但如今重读此句,我却有些不惑。  相似文献   

13.
冯书香 《考试周刊》2012,(93):50-50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五单元《〈论语〉八则》一课,收录了《论语》一书中的八段对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其中之一,且位于所选八段对话之首。  相似文献   

14.
《论语》的前三句是:“学而时习之,小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演讲录》中,刘良华说:“我希望老师们滨《论语》,实在没有时间,你至少可以读《论语》前三句。”刘良华认为,这里的“学”就是“阅读”,“习”就是“习性、习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把阅读变成习惯,  相似文献   

15.
《论语》开篇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这里强调的是君子应该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不高兴,郁闷于心。不了解自己即不理解而误会自己,君子要做的不是为自己辩白,君子怕的也不是"人不知",而是"病无能焉",所谓"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六则》的首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似文献   

17.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本体",简而言之就是"根本","情本体"即以"情"为人生的最终实在、根本。视情感为本体,或许是中国哲学最为显著的特点。《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洋溢着学习的意趣与快乐之情。"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反复说的这些话,有一共同的情感基调,这就是快乐,是快乐之情。  相似文献   

19.
大凡文章的开篇,往往反映文章的主旨、基调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论语开篇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这些文字中所蕴含的古老的教育与人生智慧,对当下的教育生活仍然有参考的价值,其中反映的关于学教生活的深刻内涵也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释义]孔子说:"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不是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是一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一种君子的风格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