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里藏针”藏不住——“棉·绵”辨 有同学造句时写道:“他处理问题能力很强,他的特点是棉里藏针。”其中的“棉里藏针”是“绵里藏针”之误。  相似文献   

2.
他是央视热播剧《夺粮剿匪记》里那个人见人爱的别样警卫员“小土豆”;他是电影《决战刹马镇》里和林志玲、孙红雷对戏,令人捧腹大笑的“绿毛裤”;他是电影《建党伟业》中让导演一再加戏的爱国青年“匡互生”;他是电影《画壁》中跟随邓超一起进入画壁仙境的憨厚小书童“后夏”;他是湖南卫视热播剧《宫·锁珠帘》里让人爱限交加的“苏培盛”……他就是包贝尔。  相似文献   

3.
9月18日 晴 所谓伊人,就在我班。什么“伊人”啊,不就是名字里带了个“伊”字嘛。更令人不解的是他名字里还有个“重”字,看他瘦得皮包骨,风大一点不定就把他吹飞了呢,论“重”,应该看看本人的体型再下定义。至于“陈”,那是他的姓。他是谁?就是集帅气、聪明和暴力于一身的超级同桌——陈重伊是也。  相似文献   

4.
陈鑫桐是我们庆阳二小六年级的学生。他白净的脸上挂着一副近视镜,看上去斯斯文文的样子,可实际上他“厉害”着呢!平日里,他在学校逞强好胜,还有几个“小哥们”围着他转。他傲气十足,脾气暴躁,学习不用功,是班级里的“小露王”,在学校也是个人见人怕的“棍儿”。陈鑫桐觉得自己很“英雄”。  相似文献   

5.
他在街上游走,似乎漫无目的。街市平静,一切如常,没人注意到他。忽然,他停在一扇门前,迅速掏出一把钥匙,打开门闯了进去。还没等房子里的人反应过来,他已一把扯掉伪装,露出怪异而狰狞的面目,开始施展邪恶的法术。不一会儿,房子里“变”出了另一个“他”、又一个“他”、再一个“他”,许许多多和他一模一样的“他”。  相似文献   

6.
在棋场上,他有“小棋王”之称;在校园里,他有“灌篮高手”的美誉;在竞赛里,他是全国高中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银牌”获得者;在清华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比拼之中,他最终选择了前者,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在水木清华里行走,做一名出色的“华仔”……他就是2006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毕业生董成博。作为一名全方位发展的学生,董成博说:“我也很平凡,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  相似文献   

7.
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他的确是一个“童年质情节”极强的人。顾城在诗歌创作中固守在自己那片单纯、晶亮的童年经验里,偏执地拒绝着成熟。在他的诗歌世界里,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大睁着“黑眼睛”的、童真而又任性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左家明的理财本事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他所有的功夫都是得他父亲的真传。他的父亲在那个北方小城里,是首屈一指的“铁算盘”,当然,也有人在背地里叫他“铁公鸡”。左家明从小耳濡目染,几乎把他父亲的精髓部分全都继承了过来。  相似文献   

9.
电视里每天播出几分钟的成语小故事,引起了儿子的浓厚兴趣。为加深他的记忆,我趁热打铁,在他完成作业的休息时间,有意识地与他讨论电视里、他的语文课本里或儿童报刊上的成语小故事。什么“怒发冲冠”呀,什么“惊弓之鸟”、“杯弓蛇影”呀等等。后来,我提出与他做比赛成语  相似文献   

10.
论葛利高里     
葛利高里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典型。历来对他有各种评价:四五十年代,流行过这样一些说法:“按社会地位上说,葛利高里是中农,是中农在大革命中的反映,”“他站在十字路口上,动摇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脱离人民,滚向了反革命的泥坑。”到了八十年代,评论界的认识有所深化,“葛利高里正是在那些战争与革命的年代里反复动摇于革命和反革命之间,最后终于堕落成为反革命的独特的哥萨克中农的艺术象征”;“葛利高里是一个典型的中农代表”;“葛利高里是哥萨克部落制度的殉葬品,他的一生是哥萨克传统观念的俘虏。”笔者认为葛利高里是一个典型的“有弹性”的文学形象。归为一点的说法都欠妥,现提出自己的拙见,就教于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11.
我们学校有一位很懒的班主任——老陈。同事们之所以称呼他为“老陈”,并非他的年纪很大,而是因为他为人忠厚老实,从不与人争强好胜。学校里的“先进”没有他,他不着急;学校里的“十佳”又没有他,他还是不愠不火。之所以说他“懒”,是因为他从不注重修面和穿着,时常被人误认为是建筑工地上干杂活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曾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已知她是他的平方.求她.”这是什么样的题呀!你可能猜不透。给一点提示:“他”存英文里是“he”.她在英文里是“she”.于是就有:一个两位数的平方是一个三位数,  相似文献   

13.
在棋场上,他有“小棋王”之称;在校园里,他有“灌篮高手”的美誊;在学科竞赛里,他是全国高中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银牌”获得者;在清华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的比拼之中,他最终选择了前者,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在水木清华里行走,做一名出色的清华学子。他就是辽宁省实验中学的董成博,2006年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的一名高三毕业生。  相似文献   

14.
“超级马里奥”是一款电子游戏,深得小表弟喜爱。说起我的小表弟,他可是绝对忠诚的“马里奥”迷:吃饭时想的是超级马里奥里的变大蘑菇,浇花时想的是超级马里奥里的火力花,买东西时想的是超级马里奥里的小金币,哼歌时哼的是超级马里奥里的背景音乐……所以,人人都称他“马里奥”。  相似文献   

15.
赵翌希 《特区教育》2014,(10):20-20
我问小竹笋:“小竹笋,小竹笋,时间去哪儿了?”竹笋说:“他藏在越来越密的竹林里!”我问妈妈:“妈妈,妈妈,时间去哪儿了?”妈妈说:“他藏在你一天天长高的身体里!”哦,我知道时间还去哪儿了——他藏在无数个日出日落里,他藏在校园渐渐长大的芒果里,他藏在妈妈越来越多的白发里。  相似文献   

16.
管建刚 《江苏教育》2022,(78):64-65
<正>一眨眼,我跟徐栋老师相识已经10多年了。他扎根乡村学校18年,于2018年调到城区学校。他走过的22年语文教学之路,引发了我以下思考。“学术”是“做”出来的小学教师要看得起小学,小学教师要看得起小学教师,小学教师要看得起小学教育。徐栋说小学课堂里藏着“大”学问,而他也一直追寻着小学课堂里的“大”学问,这就是小学教师不看“小”小学。可以说,他的学术研究是从小学课堂里“长”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呼噜———呼噜———”这声音时而清脆,时而厚重,有时像狮吼,有时像鸟鸣;长短不同,风格迥异,千变万化。这就是我们寝室里“呼噜大王”潘钿杭的杰作。一说起他的呼噜,我们寝室里的同学无不埋怨。还没有熄灯,你听,他早打起了呼噜。潘钿杭像奏乐一般,“啪啪”、“轰轰”、“呼呼”、“咚咚”,搅得我们不得安宁。郑浙峰说:“他这么讨厌,索性跟生活辅导老师说一声,让他搬到别的寝室去。”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啊!他搅得我们每晚都睡不着。”只有鲁俊杰说:“不行,难道别的寝室就没有意见了?”“不怕,我有绝招,我上次在电视里看到吹口哨可以…  相似文献   

18.
“X里”和“X中”是经常使用的两个方位结构。X后边的方位词“里”和“中” ,通常指事物的“内里”或“内中” ,都是“里头”的意思。因此 ,“里”和“中”往往相通 ,“X里”和“X中”往往可以互相替换。如 :手里→手中丨心里→心中丨家里→家中丨庄子里→庄子中。但是 ,“夜里”不能说成“夜中” ,比如“我夜里做了一个梦” ,不能说成“我夜中做了一个梦” ;“途中”不能说成“途里” ,比如“他正在来北京的途中” ,不能说成“他正在来北京的途里”。为什么 ?你能说出个所以然吗 ?观察可知 ,“X里”和“X中”并非任何时候都是等同的…  相似文献   

19.
作文不难     
尹春霞 《湖北教育》2009,(10):52-52
在学生中安插“卧底”,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件利器,有了“卧底”的小报告,谁在厕所里吸烟,谁在寝室里捣乱,谁夜间翻墙外出上网等等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上学期,我选中了张超锋做“卧底”。他虽然成绩不好,但是纪律观念很强,且为人很正直。为了保护他,我从不单独找他谈话,有时还故意放“烟幕弹”,使学生们找不着北。他通常是把“情报”夹在作业本里传给我,有了这些“情报”,我的班主任工作也开展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20.
悠悠同桌情     
她、他,是“冤家”,可“冤家”偏偏“路窄”。新学期,老师把他俩调成了同桌。他把书包往座位上一扔,坐下一扭头,还给了她一个白眼,把她气得鼻子里“哼哼”直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