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发地区的社区发展采用“先导式发展”路径,贫困落后地区难以遵照此路径,因为多重脆弱性叠加是贫困落后地区社区发展的陷阱,突破发展陷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在助强的同时,补齐短板,建构“反脆弱性发展”.脆弱性分析是揭示一定区域内社会、社区结构的范式,将其具体化为社区脆弱性分析框架并应用于解释社区脆弱性及其应对时,可理解为三个环节.用社区脆弱性框架分析西藏社区发展,可见其外部脆弱性与内部脆弱性叠加、累积式脆弱性与冲击式脆弱性叠加、结构性脆弱与胁迫性脆弱叠加.反脆弱性发展中,“政府服务社区”是反脆弱性社区发展的主体格局建构,“增强地域力”是反脆弱性社区发展的能力建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连片特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连片特困地区应以内生发展为根本,充分利用自然富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机制,提升劳动社会力量。在注重内生存量式发展的同时,还应引进“外助”型发展方式,以外助帮扶为保障,统筹“减贫”“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种“共生型”内外一体化可持续发展路径,为连片特困地区实现“减贫”到“脱贫”向“共富”的根本转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脆弱民族地区主要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限制与禁止开发区,主要为国家连片特困区。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常发展自然资源开发为主导的产业,易陷入"资源诅咒"陷阱,阻碍经济发展。生态脆弱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可规避"资源诅咒",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为此,应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工艺加工、创意文化等多种文化产业。同时,要在规划、政策、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形成保障对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态,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举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升连片特困地区人力资源的素质、巩固扶贫成果、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连片特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发展举步雏艰,总体一个字——“难”:兴办难、招生难、稳定难、发展难.对于连片特困地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需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统筹职教资源,最终更好地服务于连片特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连片特困地区基本都处于生态脆弱地区,然而传统扶贫开发只顾眼前利益,专注于经济发展和输血式扶贫,忽视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人力资源的发展。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积极探索开发式扶贫创新模式。从金融支持角度出发,提出连片特困地区开发式扶贫必须基于"绿色扶贫"、"产业化扶贫"、"提升式扶贫"三大战略选择,并进一步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农村金融体系为主体、国有商业银行为支撑、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开发式分阶段分层金融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摘帽的村落多达700个以上,且大多分布在“燕山—太行山”集中特困连片区,其旅游脱贫模式值得关注。旅游脱贫村落的农户生计可持续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关键。研究发现,“政府+村民+村集体”“政府+企业+村民”及“村集体自主开发”是河北省常见的三种旅游脱贫模式。为保障农户在旅游参与中的生计可持续性,自组织视角下的内生动力系统和他组织引领的外部支持系统对旅游脱贫村未来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实现从经济扶贫向非经济扶贫路径转向,与社会企业等他组织建立合作共赢关系,是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绿色发展是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大凌河是辽宁省西部地区最大的河流,生态区位极其重要,推进大凌河流域实现绿色发展,对于维护辽宁省生态安全、推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具有重大意义。在对大凌河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探究大凌河流域生态脆弱性的驱动机制,进而提出推进生态治理、发展生态经济、完善生态制度、增强生态意识等绿色发展路径,以期为生态脆弱地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8.
区域主义(一译“地区主义”)于二十世纪在欧洲得到了较好体现,但东亚区域主义将在自由贸易区建成后面临一个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由于东亚区域主义自身的脆弱性和东亚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共同造成的。中国战略机遇期内能否通过有效的双边外交解开周边外交中的“疙瘩”、增进东亚区域主义的认同、更好地以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身份参与东亚事务,决定了中国国家利益能否得到充分实现。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9.
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新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准确识别其贫困人口和贫困状态是开展扶贫攻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利用英国牛津大学开发的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对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进行了多维测量。数据表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户家庭存在着多个维度的贫困,贫困指数较高,其中住房面积、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对贫困指数的影响较大,此外,地处武陵山区的湖南、贵州部分地区的农村多维贫困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0.
杨杰 《考试周刊》2012,(85):11-12
连片特困地区急需GIS人才.连片特困地区高校非GIS专业的GIS教学也亟需优化改革。本文针对连片特困地区高校GIS教学存在的弊端.从课程教学的几个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以期提高该地区的非GIS专业的GIS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未来10年,我国将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更加注重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问题。可持续生计理论及其分析框架中的生计资本视角,为清晰地呈现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状况、致贫因素和治理策略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运用生计资本视角对渝鄂湘黔边界武陵山区149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社区进行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研究发现:生计资本系统既可以较为全面地呈现和评估困难地区村庄和农户的生计状况和贫困状况,也可以清晰地表达致贫的影响因素;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现状体现为自然资本贫瘠、物质资本不足、金融资本短缺、人力资本匮乏、社会资本薄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治理,需要科学评估或监测村庄和农户的生计资本,并通过改善脆弱性环境、改革不合适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从战略策略上分层推进,以增进生计资本,达到优良的生计产出,最终实现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善治。  相似文献   

12.
田晓黎 《教师》2012,(35):107-108
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标志着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正式开始实施。深入了解湖南武陵山片区本土高校知识分子的地位,分析其在武陵山片区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其为实现武陵山片区的“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生态脆弱区(ECOTONE)面临脱贫与现代化建设的双重任务,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既是实现双重任务的手段也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生态脆弱区的城镇化必须考虑生态脆弱性和特殊的人地关系。在分析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生态脆弱区城镇化的具体实际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城市理论、生态学理论、城市地区理论和新城市主义的观点,参照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生态型城镇化是生态脆弱区城市化过路的必然选择,“大分散、小集中”是脆弱生态区城镇化可行的区域性策略。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林高明 《山东教育》2014,(1):125-125
“随着补助政策逐步实施,农村教师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教师收入水平将高于城镇教师。”——前些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其实我国《教师法》早就对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有所规定。但实际上一些地方并没有做到。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关乎“教育良心”。唯有真正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才能吸引、留住好教师,农村教育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的扶贫工作方式和模式的发展基础上,2014年初中央制定了精准扶贫的战略,通过精准识别、帮扶、管理的机制来开展扶贫工作,打好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战。论文以社会治理的视角来分析精准扶贫战略,结合实际,以昭阳区青岗岭回族彝族乡为例,剖析"精准扶贫"在连片特困地区的实践困境,社会主体缺位和产业扶贫悖论,提出破解难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及AGIL功能模型为分析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制度体系,"AGIL"功能条件尚不到位,具体表现为:制度设计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外部环境契合度不够(A);教育无用论思想误区及公众自主脱贫意识淡薄等使得教育精准扶贫目标不集中(G);教育精准扶贫制度协同性欠缺(I);激励机制不健全,项目推动乏力(L)。当前,应构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制度的AGIL模式: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精准扶贫制度框架;明晰发展目标,确立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精准扶贫思路;有效整合资源,构建以协调有效为重点的教育精准扶贫制度体系;持续推动扶贫制度执行,形成连贯有序的推动体系。  相似文献   

17.
涉农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农业和教育的现代化相伴相生,是链接农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的纽带,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但涉农职业教育现代化面临着诸多发展“陷阱”,如规模扩张陷阱、人才供需陷阱、专业招生陷阱等。为此,应明确涉农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五新”进阶路径:基于终身教育理念拓展涉农职业教育新布局;面向乡村振兴开拓涉农职业教育发展新空间;结合数字化创新涉农职业教育新形式;致力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彰显涉农职业教育新使命;依托“一带一路”构建涉农职业教育对外合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从自然成因与结果表现两方面,选取8个单项指标,构建湘江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遥感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GIS技术,研究2000~2010年湘江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特征,并对其生态脆弱性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湘江流域生态脆弱性程度有小幅下降,流域生态脆弱性均值由0.4468下降至0.4181。(2)将流域生态脆弱性划分为5个基本类型,2000~2010年间湘江流域极强脆弱、强度脆弱类型区栅格数量比重分别下降了2.04%和13.47%,中度脆弱、轻度脆弱和微度脆弱类型区栅格数量分别增加了1.13%、3.01%和4.45%。(3)湘江流域生态脆弱性空间差异显著,具有集簇分布的特征。生态脆弱区的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空间格局伴有破碎化的发展趋势。生态脆弱性显著性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娄底、永州市辖区;低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罗霄山、南岭地区。  相似文献   

19.
生计资本转换是生计可持续的内在动因,生计资本转换行动嵌入区域交换系统中,受结构因素约束.当农户通过生计资本转换不能应对频繁的生计风险并从生计风险打击中恢复,或者生计资本转换效率长期维持在较低的均衡水平,农户生计便呈现较强脆弱性.在微观层面,生计脆弱是武陵山区贫困的内在致因,体现为生计风险频发、农户生计资本匮乏、农户生计资本转换能力薄弱等内在关联.在宏观层面,区域交换系统“交换层面”分离导致了区域脆弱,抑制生计资本转换.公共产品供给是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的核心路径,在延续并增强当前基础性与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同时,应通过构建资产社会政策、发展避灾农业、重构乡村社区社会公共性,有针对性地缓解农户生计脆弱.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欠发达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均衡。破解这一低水平均衡陷阱,必须使“教育”成为内生变量并发生聚变,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性价值。强力支持欠发达民族地区优先发展教育,造就足够的人力资源,推动教育与经济发展达到更高层次的均衡水平,是共建欠发达民族地区发展“造血”机制的正确选择,符合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