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电视纪实作品是那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以对实地、当事方采访拍摄为基本手段,力求反映真实时间、真实空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兼有纪录、写实和纪实三种风格的电视作品。可以说,电视纪实作品这一类型包括了一切试图对这世界作“无限接近真实”描述的电视传播样式,它们不仅努力展示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还不断探索对精神世界进行反映和传播,所以理应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重要工具。一、纪实作品的生存现状电视纪实作品应该是“无台不在”、广受重视的。但事实却是大多数观众并不清楚纪实作品到底是何物,不清楚它与自己生活的…  相似文献   

2.
单纯纪实手法拍摄的电视专题在观众看来是十分有冲击力的节目,但是却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缺陷,比如在素材的把握上,瞬间事件的抓拍上,都无法达到设计那样的完美。所以在纪实节目创作的时候,扮演等真实再现拍摄的手法已经成为纪实节目创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真实再现拍摄的时候也有很多方面的注意事项,否则真实再现拍摄的内容过多,有的时候会损伤纪实电视节目本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电视纪实片是电视界中的“宠儿”,由于贴近生活,风格独具,达到了以往任何传媒难以达到的程度,所以深受观众的欢迎。正是看中了这一卖点,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争先恐后的拍摄纪实作品,向纪实靠近。这是一件好事,但也应看到任何事情都适可而止,不应一哄而上。纪实手法的兴起,不仅冷落了其他的电视表现形式,而且它在应用与表现中也存在一些误区。1、纪实要争妍百花应盛开勿庸置疑,电视纪实以其长镜头的拍摄,同期声的录音,这一“正在进行时”而有别于其他传播媒介,忠实地记录新闻事实。目前,因为纪实热大行其道,导致了其他的电视…  相似文献   

4.
唐俊 《视听界》2001,(3):24-25
当前,在电视新闻专题尤其是调查类、法制类等栏目中有一种可称之为“模拟真实”的现象。常看此类节目的观众很可能会发现,有些事实上根本无法拍摄到的画面竞也呈现在了眼前。例如新闻事件在采访发生前的某些情节,当事人原先所进行的一些活动等,这些即是“模拟真实”的画面。所谓“模拟真实”,是指记者和编导在未能拍摄到原生态画面的情况下,运用电视手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电视纪实片中纪实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完全随事件的发生、发展来进行拍摄,忠实记录事件中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情节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努力捕捉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戏剧性因素。本文从电视纪实片的现实性、真实性、客观性、故事性和艺术性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们注意到,中国电视纪实片正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观众,贴近时代。然而,由于对“纪实”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不少纪实片几乎陷入了误区。其突出表现是:由于在实践中仅仅津津乐道甚至陶醉于对现实生活的复写,导致在理论上片面地夸大电视的机械功能和工具行为,且美其名曰“客观”、“真实”。此类所谓纯客观纯真实的片子看多了,我们不难萌生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 ,电视纪录片这一电视节目样式越来越被电视工作者所广泛采用。笔者认为 ,电视纪录片蕴含真、善、美三种不同的美学概念。三者的有机结合 ,反映了电视纪录片探索生活真实 ,体现主体意识 ,满足观众需求的本质意图 ,使电视纪录片更富现实意义和审美情趣。本文试图从电视纪录片所具的“真、善、美”以及它们的相互关连来探析电视纪录片的客观特性和审美特征。“真”———电视纪录片的基础和生命“真” ,就是真实。电视纪录片要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这就要求我们在拍摄中忠实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和客观实际 ,关注…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主要反映的是政治活动、民生民情、经济文化、社会事件等内容。这类题材不仅具有艺术观赏性,更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新闻摄影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摄影艺术形式之一。新闻纪实类作品在拍摄上更多地受到现场的制约,无论从拍摄技巧、拍摄内容还是画面要求上都有别于艺术摄影。作为一幅摄影作品,新闻摄影类图片,不仅需要真实准确地再现,也要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独特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9.
电视纪录片“真实”再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观众而言,电视纪录片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的真实性:不仅人物、事件是真实的,而且在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也必须都是真实的。但是,一些电视纪录片创作者认为,真人真事再现就是电视纪录片的“真实”,因此他们对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经常不加选择地罗列于作品之中,而又有人认为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是容不得半点的人为“虚假”的,因而认为摆拍是电视纪录片的大忌,反对摆拍,追求一种自然主义的拍摄。这些都犯了“过犹不及”的毛病,过于追求毫无修饰的“真实”,与电视纪录片的“真实”的本意是相违背的。本文以经典的电视纪录片为蓝本,从三个方面对电…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在目前电视银屏上,已呈兴旺、繁荣之势。创作们以一种审美的视角和理性的目光观察生活,许多具有思维品格和审美价值的纪录片不断推出。如《英与白》、《舟舟的世界》、《幼儿园》等。这些精品不仅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好评,而且,有的已经走向世界,赢得了崇高荣誉,引起了巨大反响。这表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水准日臻提升并走向成熟。社会的新变革、化的新格局,决定了当前电视化的审美趋势,而最能体现电视纪实美学思想的是电视纪录片。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以真实自然、贴近生活、没有说教的纪实手法,使观众在观赏当中感到一种主观诠释客观,朴素反映本质的美即纪实美,这种纪实美是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姜鹂  刘银刚 《新闻窗》2005,(4):27-28
如果说电视新闻主要是反映新闻事件,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给观众以“信息”的话,那电视新闻评论则是以客观事实或现象为出发点,进一步对事实或现象进行解读、分析、观察,揭示事实的本质及所蕴涵的意义,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法。不仅给观众提供“信息”,而且给观众以“感悟”。  相似文献   

12.
浙江卫视“公民行动”栏目2007年11月全新改版。经过第一季的“实现公益梦想”、第二季的“传播公德理念”后,第三季的栏目全新定位为“感受生命温度,彰显行动力量”:以跌宕起伏的事件情节吸引人,以人物情感的真实展现打动人,以原生态的跟踪拍摄方式记录当下发生的真实公民故事。  相似文献   

13.
电视外宣片中的纪录片,因其真实自然、贴近生活,纪实性强,受到国外观众的喜爱。但近年来,我总感到有些编导人员在拍摄纪录片时,过分强调了“编导”的作用,“编”和“导”的痕迹太明显,让观众看了以后总觉得不太自然。例如有些编导人员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事先授意拍摄对象该讲什么话、该怎么做。如果被拍摄在实际拍摄时未能按照编导的意思去说、去做,就一遍又一遍地重拍,叫拍摄重讲、重走、重做或重唱什么的,把拍摄对象折腾得越来越不自然,情绪始终达不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4.
余珺 《声屏世界》2008,(9):30-30
随着我国主持人节目的出现和发展,涌现了许多备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如赵忠祥、崔永元等。成就他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身上具备了“真实的自然美”和“鲜明的个性美”。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中的真实再现是指记者在错过新闻发生时间后,已经无法获取新闻事件的现场、环境,特别是影像和同期声,但为了更好地帮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通过拍摄的艺术手段和后期制作等其他手段尽量重现新闻事件、现场环境及新闻人物。它是一种新虚构策略,越是被众多的媒体和栏目采用,就越被观众质疑和不能接受。从本质上讲,真实再现运用到新闻节目中,无疑是挑战新闻真实性.破坏了画面的美,是电视人应该警惕的。  相似文献   

16.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声音环境,作为广播剧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必须和其它因素一起,在广播剧中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真实。广播剧的声音环境,不仅对于戏剧行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且它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表情和写意功能。我们追求广播剧声音环境的  相似文献   

17.
蒋文博 《视听界》2007,(2):56-57
“真实再现”是纪录片制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再现”是对某一特定人物过去有意义的经历由本人或演员重新演示拍摄。这种对于过去发生事件的溯源表现一般限于一个人的行为,前后相隔时间不长,周围环境没有变化。“再现”的内容与整个作品内容没有明显视觉差异,即是对象“自身”的重演。  相似文献   

18.
“美是到处都有的”(罗丹)。而新闻照片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向世人展示社会上发生的新人、新事以及新的动态,并以自身的形象性来揭示其间的美——以“至美瞬间”展示最有代表性的瞬间。读者正是通过这个审美瞬间来体会新闻照片给予的美感。 新闻照片的真实性是纪实之美的基石。新闻照片以真实的现场、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时间和真实的结果等,把新闻事件展示在读者的面前。没有真实性,就不成为其新闻照片。读者去体会新闻照片美的时候,总是从这个真实的基础出发的,真实的新闻照片让人激昂、激励人们去奋斗,去战胜困难。如大家熟知的获1975年荷赛最佳新闻照片的《波士顿太平梯事故》,照片反映的是美国波士顿一座公寓起火,消防队员在太平梯上营救两个被困的女孩子,突然太平梯塌了下来,救火队员两手扒住了救火梯,免遭坠地,可是19岁的姑娘布朗恩特和3岁的妹妹一齐跌落下来,姐姐当即摔死,妹妹因掉在姐姐的身上而幸免于难。照片四幅,从救人之初到被困者坠落的连续抓拍,很成功地记录了最有说服力的全过程,读者看完照片无不同情受害者。它是现实生活中的活悲剧,震撼和惊醒人们,去指责“太平梯”,波士顿当局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于  相似文献   

19.
电视剧《潜伏》自2008年11月推出以来,在多家电视台播出后反响热烈,甚至有专家把该剧推为谍战剧的一个高峰。《潜伏》受到观众的热捧并非偶然。它以扣人心弦的场面、曲折离奇的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上世纪40年代国共谍战的历史。它并非胡编乱造的“戏说”,而是有大量真实史料作为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连续报道是对同一新闻人物或事件接连的、持续的、全过程的报道,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加深观众的印象。近年来这种报道形式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电视新闻实践。但是连续报道对完整性的要求很高——它既要求每一条报道都是对新闻事实的及时反映,整个连续报道又必须能够让观众脉胳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因此,做连续报道不仅需要记者有新闻敏感,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