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国内兴办华侨高等教育,专门培养海外侨民子弟,是祖国关心、爱护广大海外侨胞的具体体现。华侨高等教育既是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相似文献   

2.
暨南大学创建于19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她开创了我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先河,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我国内地最大的港澳台侨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  相似文献   

3.
廖承志长期主持国家侨务工作,是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他心系侨胞,关心侨教,积极支持"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两度在广州复校,担任学校董事会董事长,并创办华侨大学,担任该校校长,使莘莘华侨学子得以负笈内地,蒙受中华文化之恩泽。他为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的兴办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陈嘉庚的全民办学思想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嘉庚的全民办学思想和实践郭梁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海外华侨捐资兴学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伟大的爱国者、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正是华侨捐资兴学的杰出代表人物。陈嘉庚先生兴学的热诚,不仅在于他捐了许多钱,在国内和新加坡创办和资...  相似文献   

5.
华侨教育,尤其是华侨的高等教育,在我国素称薄弱,而华侨在近现代史上的作用与影响,却又十分巨大,这种严重不相称的状况,显然是极不合理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不少热心教育的仁人志士,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很多成绩。其中,长暨南大学达十一年、经历整个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在颠沛流离中独力维系华侨高等教育一脉的何炳松先生,尤堪称道。何炳松(1890年10月18日—946年7月25日),字柏丞,浙江金华人,早年留学美国,获硕士学位。回国后,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教育、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及其主要取向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意义从表面上看是数量的急剧扩大,但是,从更深层次和发展历程看,它正在经历着一个重要转型。这种转型既是适应国内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本身的一种创新;它既是高等教育外部关系的一种调整,也是高等教育内部的一个改革。因此,充分认识这种转型的意义、特点和基本取向,对于自觉参与和指导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高等教育超常规的发展需要新的战略和思路 尽管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都经历了从精英型高…  相似文献   

7.
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历来有爱国爱乡之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持国内现代化建设,对广东高等教育也颇多扶助。我国及地方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政策,采取多种举措,鼓励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为广东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何炳松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和教育家,曾任国立暨南大学校长。任内正值抗日战争期间,他独力维系我国的华侨高等教育,突出侨校办学特色,注意对侨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民族气节教育,在学术上主张学术救国,经世致用,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何炳松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尤其是华侨高等教育史上理应占有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9.
暨南大学     
《世界教育信息》2008,(3):F0004-F0004
暨南大学创建于1906年,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在我国也是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不仅开创了我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先河,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经过一百多年的时代变革和发展。如今的暨南大学已发展为中国招收海外留学生最多的大学,同时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一作为全国招收内地与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最早的试点和全国最大的境外研究生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从规模数量上来看,2019年国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适龄人口的51.6%,按照美国教育社会学者马丁·特罗的学说,国内高等教育已跨入普及化阶段。如果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以及QS世界大学排名等,可以视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重要指标的话,根据2020年软科世界大学排名结果,全球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中国内地共有144所大学上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教育改革成为众多教育学家和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国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学过程以教师按照教案和内容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互动很少。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逐渐被否定,MOOC、翻转课堂、雨课堂、视频公开课等一些新型课堂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论文将梅西大学先进教育理念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传承侨乡优秀文化 构建先进文化育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在“中国第一侨乡”的五邑大学,积极挖掘、传承包括爱国爱乡的“根”文化、扶贫助困的“义”文化、开放兼容的“桥”文化、天下大同的“和”文化、艰苦创业的“搏”文化等在内的侨乡文化精华,作为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资源,用以构建先进文化育人体系,通过“系侨情、学侨史、知侨心、懂侨务、建侨乡”教育,使学生具有博爱、感恩、通达、兼容、和气、创新、务实等侨乡优秀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3.
湖南自修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全国第一所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大学。她的问世,是毛泽东早期干部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的产物,是毛泽东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新教育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新的世纪,学习与研究建党时期湖南自修大学的创办始末及其经验,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干部教育乃至于整个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1月30日,《大学教育科学》编辑部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就“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的主题对潘懋元先生进行了专访。潘先生认为,该《意见》的颁发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后,教育科研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也存在着脱离实际和中国国情等问题。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科研,应该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应当立足中国国情,增强文化自信,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使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拥有更大话语权。潘先生认为,“一枝独放不是春”,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必须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应该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学术品格,办出特色,注重办刊质量和水平。潘先生寄语年轻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15.
牛津大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津大学是一所古老而现代的大学.在长达8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牛津始终坚守着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致力于造就有教养的绅士,培养精英人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以及国际化教育.牛津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点大学制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建设制度。我国重点大学制度经历了初步形成、曲折发展、制度重建与制度创新四个阶段。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重点大学制度存在社会参与决策、监督与评估缺乏等制度缺陷,需要进一步提高该制度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建设,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发展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发展速度过快,内涵建设乏力,尤其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和实现这一模式的基础,其矛盾日益突出,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促进我国高等学校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高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保证构建和谐校园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9.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根源,在大学内部治理中具有领导和制约其它规章制度的作用。以大学章程制定为契机,对高校学术管理和发展做出明确的规范和约束,有利于大学学术竞争力的提升。新疆高校的学术竞争力普遍不高,其原因是多样的,其中行政权力过大是其主要原因。以大学章程的合理制定来规范内部治理制度并提升学术竞争力是新疆高校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新疆高校治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合理化、法制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面临着如何彰显高等教育管理学科特色和提高理论服务实践水平的双重困境。对此,提高研究队伍专业化水平,关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批判、借鉴西方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创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体系相结合,将是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根本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