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差生的界定及反思“差生”泛指学业不良者。一般而言,学业不良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于班里平均水平或是位居末端。有关文章称,如果按这一标准衡量,我国中小学中差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4,达五千万。数字的确触目惊心,但“差生”的处境更令人担心。一旦被冠以“差生”的名称,他们将面对教师或同学有意或无意的歧视,尽管这种歧视有时表现在行为上,有时只隐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本文的"差生"一词是指: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良的学生。换言之,本文的"差生"专指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者,不包括因有这样或那样的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所谓"品德差生"。  相似文献   

3.
差生是针对学习成绩落后并兼有品德行为问题的儿童而言的。由于差生的存在影响着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对差生的研究受到学校领导、教师以及研究工作者的重视。许多学校已把转化差生工作作为改变学校落后面貌的重要举措。本文仅从教师不良的道德素养对学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差生行为,以及如何建立教师良好的道德素养来扭转差生行为的角度谈些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4.
一、“差生” 1.“差生”的界定。“差生”泛指学业不良者,所谓学业不良主要指考试成绩差,通常低于班里的平均分。据此,有人说中国有五千万“差生”,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调查出来的,可能是推测出采的吧。中国大约有两亿中小学生,每个班都有四分之一的“差生”,两亿的四分之一就是五千万。五千万  相似文献   

5.
<正>一、英语教学中的差生差生又称学业不良。如果一青少年没有被剥夺其应有的受教育权利,在智力上没有缺陷的学生,神经功能也没有表现明显的失调,而学业成就或学习能力低弱,则被称为"学业不良学生",即差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素质教育思想、目标为指导,通过重新界定差生概念,即在素质教育的不同目标下,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成就或水平低于其能力范围所及的基本标准的学生,确立新的差生分类体系,将差生群体分为:思想政治差生、道德差生、心理差生、社会行为能力差生、学业差生、体能发展差生,并在分析差生致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教育原则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差生的类型对“差生”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把“学习困难”学生定义为“差生”,如徐芬老师撰文说:“差生称做学习不良学生,这些学生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严重困难”;还有一种是把“差生”定义为“学业不良”或“思想落后”的后进学生,即在政治表现和道...  相似文献   

8.
关于小学差生学习不良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小学差生学习不良原因的研究申继亮北京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余贤君北京师大心理系引言差生学习不良的问题,一直为广大教育和心理学的工作者和研究者所重视。探索差生学习不良的原因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基础,只有明白其学习不良的原因,才能进一步研究及提出改变差生学习...  相似文献   

9.
李彬 《教育现代化》2006,(9):109-109
学业不良最初由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提出,与学业不良相关的概念主要有五种:即学业障碍、学习失能、学习困难、学业不良、差生。西方关于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正式的术语是Learning disabilities。 在翻译成中文时,有人用“学习失能”,有人用“学习障碍”,有人用“学习困难”,有人用“学业不良”。“学业不良”已被我国学者广泛使用。“学习困难”主要是由我国学者在教育实际中,对广大差生研究过程中概括形成的具有传统意义的概念,后与西方“学习障碍”概念相充,成为目前我国学术界和教育实际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差生”是我国在教育实际中被教育者广泛使用的通俗称谓。90年代后,主要因其有伤这一特殊群体的自尊心而使用逐渐减少。学业不良的相关概念虽多,但其内涵可以概括如下:①学业不良指学业成绩低下者;②造成学业不良的原因不是弱智,而是生理或身体的原发性残疾、心理、教育及环境问题;③学业不良学生存在某些特殊能力或有关学习的认知能力方面的缺陷。对学业不良心理学的研究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业不良学生”频频见诸于报端杂志上,许多人将“学业不良学生”与“差生”等同起来。探讨“学业不良学生”问题,必须将其作一严格定义并划清其界限,这样才有可能继续把握发展的基点。一、正确认识学业不良学生首先,我们有必要区别“差生”与“学业不良学生”。笔者认为,“差生”是指那些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或在品德方面出现偏差的学生;而“学业不良学生”主要是指学业而不包括品德方面。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所谓学业不良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  相似文献   

11.
所谓差生的心理特征是指那些由于差生经常的心理挫折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典型的特点。学习上的落后或品德上的不良都会给差生造成心理挫折。在良好的教育下,差生可能会采取积极的方式去消除心理挫折带来的不良情绪,从而向良性方向转化;若教育不当,他们就会采取消极的方式,去暂时减轻受挫感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安慰。“受挫——消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差生的概念及特征尚无明确定论。在国内,有些研究者把差生称作学习不良学生,这些学生的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在学习上有严重困难。这一定义排除了智力落后学生。另一些研究者把差生称作学习困难儿童,指的是在某些功能发育上迟缓(如阅读、计算、注意力等方面的缺陷),或者由于某些环境教育因素的不良影响而造成学习障碍的那类儿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地区初中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辍学生大量来源于初中生中的学业成绩不良者,辍学生与"差生"具有同源性质。调查表明教育内部教育机会不均等和制度化教育的弊端是造成辍学生和差生大量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对辍学问题的治理,仅仅靠对学生经济支援、对责任人的惩罚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重要的是从改革教育内部诸多因素入手,防止新的差生出现,才能达到根治辍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差生”成因初探阎建平“差生”通常是指智力发育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差生”的形式,有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不足,学习知识、技能和技巧中的缺陷,不良的学习态度等内部原因,也有教育教学方面的弊端和不良的校外环境等外部原因。形成“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产生的根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地区初中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辍学生大量来源于初中生中的学业成绩不良者,辍学生与"差生"具有同源性质.调查表明教育内部教育机会不均等和制度化教育的弊端是造成辍学生和差生大量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对辍学问题的治理,仅仅靠对学生经济支援、对责任人的惩罚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重要的是从改革教育内部诸多因素入手,防止新的差生出现,才能达到根治辍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地区初中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辍学生大量来源于初中生中的学业成绩不良者,辍学生与“差生”具有同源性质。调查表明教育内部教育机会不均等和制度化教育的弊端是造成辍学生和差生大量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对辍学问题的治理,仅仅靠对学生经济支援、对责任人的惩罚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重要的是从改革教育内部诸多因素入手,防止新的差生出现,才能达到根治辍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管理科学中有一个比喻性的概念──木桶理论。意思是说,一只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要想使一只木桶能够盛更多的水,就要知道哪块木板最短,并设法弥补这块木板的现状。木桶理论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是:作为班主任必须善于发现自己班级内的“短木板”,并善于补短,以发挥班级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那么,班级内的“短木板”在哪里呢?许多班主任会肯定地回答差生、后进生,即学业不良者以及由学业不良导致品德不良的所谓双差生。诚然,他们是“差生”,但如果仅仅把差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校中差生结成不良群体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差生群体的成员往往混杂了学校中各个班,各个年级甚至是不同学校的差生。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坏分子也常常参与其中,并成为其所谓的“头”这种群体动辄迟到、旷课、抽烟、酗酒、闹事,甚至被坏分子教唆而逐渐滑下犯罪的深渊。他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小学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自卑疑惧、意志薄弱、行为不良,这一客观现实,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为此,许多专家出于良好愿望,将所谓的差生,以"后进生""个别生"或"问题生"等概念取而代之。然而,改换名称也掩饰不了"差生"群体依然存在的事实。只有在改革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教育方式和策略,才能促进"差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差生问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问题。特别是职业学校存在差生多的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分析差生形成的原因,以便于采取防止及矫正措施,对职教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所指的差生,泛指学习上的差生,并非专指那些品行不端的不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