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松  王钊 《软科学》2012,26(9):75-79
运用"一圈两翼"截面数据,对重庆市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及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负向效应;不同土地流转形式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的影响存在差异,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形式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弹性最大,而除出租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外,其余土地流转形式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均为负;土地流转及其各种形式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四翅滨藜是美国中西部地区优良的饲料灌木树种,自引入青海省栽培以来,生长适应性良好,可适宜在河湟谷地和共和盆地等地区生长。  相似文献   

3.
王维 《青海科技》1998,5(4):15-16
论述了在我省河湟温暖灌区开展立体农业划区开发研究的意义,制定出了划区的原则方法和不同区域的不同作物组合配置,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讨论了发展立体农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包克 《青海科技》2007,14(4):32-35
河湟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本文从河湟地区的水资源特点和生态环境退化成因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地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典型区域历史时期高分辨率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重建对研究过去全球环境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元733年(唐代开元二十一年)是河湟谷地以军事屯田为主的农业发展的峰值期,是其屯田规模最为宏大、效益空前、原始土地覆盖影响最为深刻的时段。本文收集、整理了公元733年河湟谷地历史文献中的耕地数据,运用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区耕地网格化重建方法,结合历史时期聚落分布的实际状况,对耕地分布进行二次分配,分析并重建了公元733年前后河湟谷地耕地资源规模以及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公元733年河湟地区耕地开垦以军事屯田为主,共有123屯,估算出屯田总面积为321.13km2;(2)耕地空间分布主要以聚落为中心,以河流为中心线向外扩散,集中分布在湟水干流区域以及黄河河谷区域中的串珠状盆地内,受海拔高度和山地地形因素的限制,加之当时人口较少,耕地面积有限,全区仅有11.7%的网格有耕地分布;(3)垦殖强度受到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双重影响,垦殖率整体偏低,处于农业发展的成长期;全区耕地网格平均垦殖率为9.2%,最高垦殖率仅为18.9%,其中有31.4%的耕地网格垦殖率在9.0%以下,67.6%的耕地网格垦殖率在9.0%~15.0%之间,1.0%的耕地网格垦殖率达到15.0%~20.0%之间;(4)垦殖强度在行政单元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鄯州垦殖率较高,平均垦殖率接近13%;廓州垦殖率较低,南部西使地区垦殖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土地流转制度的现状,认为目前的土地流转还存在诸如土地流转形式单一,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制度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就要建立多种土地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大力引进农业企业。  相似文献   

7.
韩家彬  刘淑云  张书凤  刘玉丰 《资源科学》2019,41(12):2284-2295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少了农业劳动供给,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成本,改变了农户农业生产中投入土地和劳动的比例,深刻影响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为了揭示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以土地流转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评估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青壮年农户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越严重的地区,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越快。②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推动老龄农户的土地转出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为青壮年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③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不同种植类型和地区的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政府应从扶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规模经营补贴等方面出台政策,以配合规模经营农户的土地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8.
王岩  涂涛 《青海科技》2000,7(3):44-46
分析了青海省土地资源现状,在明确土地利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农用地保护、土地用途管制、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和分步骤实施生态退耕的基本方针,重点就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化、基本农田保护、村镇居民点建设、土地开发复垦、3个重点区域(江河源、河湟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生态整治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因地制宜,用市场和经济的手段来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实体不断地壮大,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城乡结合部地区象我们金华开发区范围内一些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自发流转形成了一定的隐形市场。一般是直接出租或作价入股,有的因地上建筑物的买断,土地随之采取租赁形式流转。在这些流转形式中,有少量建设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对于正确认识土地流转问题,更好地指导当前的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影响农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规模经营以及农民增收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土地流转对"三农"影响巨大。通过对四川流转现状实地调研,指出土地流转影响农民收入、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正面影响,也存在农民生活保障缺乏,易引发社会问题、基层官员腐败造成农民与政府矛盾等负面影响,同时存在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的模糊认识、土地流转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双方对流转期限有较大分歧、土地流转后的用途非农化等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保障及其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确保农民有平等待遇、在土地流出主体和土地流入主体之间合理分配各种收益、加强土地流转风险防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昱  陈银蓉  马文博 《资源科学》2011,33(6):1178-1185
本文以四川、湖南和湖北三省四个水库移民安置区共318份调查问卷为基础,以安置区居民土地流转意愿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职业类型、安置区距离省会城市的距离、家庭人口、劳动力人数等13个因素为自变量,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水库移民安置区居民的土地流转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随着农民教育年限的增加,其土地转出有增强倾向。因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外出打工就业的几率就越高,有较为稳定的非农收入,土地已不再是生活的主要保障,他们更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而获取一定的补偿;②家庭劳动力人数对土地转出有反向作用,劳动力人数越多,越不愿意转出土地。而家庭总人数和农业人口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家庭的土地需求,对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并不显著;③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比重越大,说明对农业依赖程度越高,越不愿意转出土地;④家庭总人数和农业人口数并不能准确反映农户对土地的真实需求,因而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为了实现移民安置区土地的主动流转,建议采取5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昌图县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是典型的农业地区,三农问题成为制约该县经济发展的关键。为破解经济发展难题,近年来该县从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入手,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推进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意在总结昌图县土地流转进程中的经验,分析土地流转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部分意见建议,以助推该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近五年来西藏农村土地流转变化状况,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笔者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藏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四市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西藏农村土地流转总量仍非常小,流转形式仍较单一,土地流转价格持续走高,流转过程渐趋规范;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推动作用凸显,使得部分自然禀赋优越地区土地流转增长明显。今后应建立县乡两级政府土地流转平台,引导土地规范流转;持续做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为土地流转奠定明晰产权基础;立足资源优势,培育现代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农用地不具有流动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农用地流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农用地流转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目前黑河市爱辉区农用地流转仍处在讨论阶段。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的前提下,农用地的流转会有效地促进了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农用地规模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有效途径,使农民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分析农用地流转模式与机制,规范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科学合理地配置农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的农用地流转形式大体包括:转让、出租、托管、转包、交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土地流转制度进一步推进,必然对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对在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组织形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安徽具体的省情,选择低山丘陵典型地区作为调研区域,通过实地考察,以农户为调研对象,并运用二元选择模型中的logistic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在家庭情况中,家庭农业劳动力及收入结构与农民土地流转的关联度最大;在土地条件方面,土地水利灌溉条件和土地的规整程度与土地流转有直接影响;在外部条件上,政策扶持的好坏与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直接相关;在农民的自身愿望中,农民对补偿的满意度在土地流转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稳定和完善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十七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实现农村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笔者在本文就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利用湖北省6市(州)传统农业区441户农户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大部分农户都有土地流转的意愿。采用Logit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户主的职业、健康状况、家庭总收入中种植业比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中介组织和产权稳定性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共同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给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开辟了新的途径,拓宽了土地流转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