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语录     
《知识窗》2014,(21):62-62
对技术的使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在公共场合对周遭事物的注意力,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他人的责任感。——《华尔街日报》刊登《智能手机让我们沦为看客》一文称,很多新型电子产品常常使我们感受不到在眼前处境下不言自明的义务。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的颁布使我们进入一个物权保护的新时代,对土地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物权法》立法中,土地物权制度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本文从《物权法》与土地管理的关系入手,在明确土地征收法定补偿范围、确立不动产的统一登记制度、使土地权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加强对土地市场的有力监管和推动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五个方面,阐述了《物权法》对土地管理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世界发明》2009,(1):92-93
编者的话:为了使《创意世界》杂志封面设计更加时尚,我们特向全社会征集《创意世界》的封面设计。  相似文献   

4.
编辑们的话     
一年又将过去,承蒙广大读者的多方协助与关心,才使《百科知识》成长到今天的模样,我们还有许多缺点与不足,但我们有一颗追求知识、认真工作的诚心,我们一定尽力在2003年把杂志办得更出色,以符合广大读者的需求。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百科知识》的每位工作人员为读者们准备了几句话,预祝大家羊年大吉。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惯用语。有些惯用语常使学生们对英语原文的理解造成偏差,阻碍了我们对英语的深入学习,使我们对惯用语望而生畏。对英语惯用语的学习和掌握的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般的英语字典,如《现代高级牛津英语双解字典》、《双英字典》《、新英汉字典》等,很难找到惯用语的意思。即使有,也只是表面意思,使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英语资料,发现其中大部分惯用语都有背景来源。知道了背景来源,就会对它们有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印象。下面总结一些惯用语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  相似文献   

6.
正昆虫的变形过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生命中的蜕变必不可少,当我们拒绝蜕变时,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困难、更加危险。蜕变能使我们成长,让我们去除糟粕,重获新生。—【美国】泰德·安德鲁斯《动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规则》的出台,为我们高校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改革档案工作做出了贡献,我们应积极推行《规则》,按照其内容和要求,在工作中加以正确运用,吸收其合理的因素,不断去发展、完善,使其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8.
我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管理,进行了一次次的改革,提出了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新思路,在实践中,我们及时总结了经验、找到差距,找到了新的方向。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收到了好的效果。使《形势与政策》课在管理和教学上逐渐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9.
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后,围绕着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起了广泛争议,社会上出现一系列自愿辞职、工龄清零、突击裁员的事件。部分企业认为新《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条款限制了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僵化了劳动关系,使劳动者又回到铁饭碗时代,并采取种种手段规辟法律的硬性规定。社会事件与法律规定的冲突使我们重新审慎看待《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意图并仔细解读相关条款,消除社会上的针对《劳动合同法》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0.
契科夫的小说《变色龙》中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这样的形象长期地盘踞在我们的印象中,使我们对真正的变色龙没有什么好感。  相似文献   

11.
韩娜 《科教文汇》2008,(20):191-191
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后,围绕着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引起了广泛争议,社会上出现一系列自愿辞职、工龄清零、突击裁员的事件。部分企业认为新《劳动合同法》中关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务款限制了企业的用工自主权,僵化了劳动关系,使劳动者又回到铁饭碗时代,并采取种种手段规辟法律的硬性规定。社会事件与法律规定的冲突使我们重新审慎看待《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意图并仔细解读相关条款,消除社会上的针对《劳动合同法》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2.
减肥,是世界中、西医难题之一,我们发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药学》,试用他研究减肥医药。我们先简介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全世界多年提出《生物医学必须二次革命》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之路、几十年来,无一成功。我国党和国家提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经科技部主办《中医药现代化专题》多年研究证明中医是科学的,中医是“系统医学”,它可以将中西医药优势溶为一体,使世界医学实现第二次革命,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它就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成果之一,成绩是党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众》改版以来,我们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有表扬的,也有批评的,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读者朋友们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读者朋友们对我们的封面、版式、图片。内容等各  相似文献   

14.
章铁英 《科教文汇》2011,(17):101-101,105
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文章,像《我不是最弱小的》、《找春天》、《北京亮起来了》……真是不胜枚举。仿写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使学生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连云港市海州中学高二(4)班林丽: 我是一名高中女生。在平常的生活中,《科学大众》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使我们在休闲中学到许多知识。在这儿我向你们全  相似文献   

16.
我们是中国老科协大家庭中的小弟弟,成立于2005年12月16 日。自从我们迈进中国老科协的家门,各单位、各系统的老科协纷纷送来了祝贺,带来了经验, 伸出真挚合作的双手,使我们这个中国老科协家中的“小弟弟”站稳了并迈出健康的脚步, 《今日科苑》杂志也像家兄一双温暖的手,默默地扶助着我们。翻开《今日科苑》丰富生动的内容令我们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7.
吉颖娴 《知识窗》2011,(4X):72-73
<正>一、设计来源本单元主题为"师恩难忘",安排的四篇课文都与老师有关:《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明天,我们毕业》,这四篇文章为我们塑造了古今中外的老师形象,讴歌了令人难忘的浓浓师恩。作为小学毕业年级,在语文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用心感受老师的辛勤耕耘,在浓浓的师恩中找寻成长的足迹,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有必要安排这样一节主题复习课,为整个小学阶段定下一个情感的基调,使之真正成为学生  相似文献   

18.
曾参与创办《科学大众》杂志工作,后任副主编的王天一同志为《科学大众》重新出版,特地撰写了这篇回忆录,读来使人深受教益,我们将分期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预测》创刊以来,热情洋溢的读者来信纷纷而至,使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面对大家殷切的希望,我们有信心的回答:大家对刚出土的幼苗辛勤的浇灌,必将结出丰硕之果。对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帮助,我们致以深深的谢意。对大家提出的批评、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改进、采纳,现选登两封读者来信。他们的意见很有代表性,值得我们一一兑现,读者是刊物的生命。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耕耘这片《预测》园地。  相似文献   

20.
陈树良 《科教文汇》2007,(9Z):F0002-F0002,F0003
陈树良,现实主义诗人曾出版过诗集《我们这一代》、《我们从这里走出》等诗集《我们这一代》诗集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我们从这里走出》长诗获《人民日报》征文全国一等奖,并在中央电视台配乐诗朗诵。在省内外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近千首。 诗人出身贫苦,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对农村、农业、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了解十分深刻,他的诗大部分写农村、农民、作者的诗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哲理深沉,形式活泼,语言流畅,朗朗上口。 由于诗人长期从政.从最基层干起直到厅局级领导,故他的诗政治色彩很浓,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为民鼓呼.与对俱进时历史、社会、人生有一定的探讨和思考,读起来使人浮想联翩,且积极向上.催人奋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歌》(组诗)是作者在省政府咨询委员套工作期间到农村历时三个月调研后写的一组诗.现全文发表.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