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在过程性目标中强调情境教学。从教学论角度看,其合法性在于“教”的情境性、“学”的情境性以及“知识”的情境性。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过程的体验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但是,在实践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却出现了一些偏差,致使情境教学只有热闹的情境而没有数学,学生面对具体情境无所适从,这主要是由于数学知识的特殊性所致。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导致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 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注重培 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数学教育专家也表示,和谐且高效 的数学课堂从来就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奏,教师只有加强与学 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才能获得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 料,为高效的数学课堂建设提供信息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 师如何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构建和谐高效的互动式教 学模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教师的教学到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知识的探究者,成为自主合作学习的主人。为达成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教师的教学到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知识的探究者,成为自主合作学习的主人。为达成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课堂是高效的。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内容抽象的特性,而要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就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把抽象的、系统性强的知识体系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把知识学透、学活,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能力。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试图找出努力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顺学而导、顺学而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展开"隐性导学".通过引领儿童经历"融化-感应-碰撞-发掘"等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而与数学知识展开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改革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人们评价初中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率的标准,不再是单纯的关注老师的教学是否认真,还注重考察学生是否学到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技能,是不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以致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依靠自己有目的学习来实现,老师的教不能替代学生的学。同时,老师的正确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学不能替代老师的教。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将“教”与“学”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对知识的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无论是对公式的记忆还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都较枯燥乏味。若一直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可能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感,丧失对数学的兴趣。因此,如何调动学习积极性,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名数学老师应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着手,探讨构建高效课堂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9.
范生富 《考试周刊》2015,(20):69-78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过分重视,对学生的学过分忽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扭转了这一局面,新课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以学生为宗旨,真正为使学生好学而实施的教育。新课程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学,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感召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这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新课程教学理念也注重教师教的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0.
王辉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69-170
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当前,如何在教学中揣摩、寻找出能体现《标准》中一系列新理念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习者素质的有效提高,已越来越成为我们教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一、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才能显得真实与精彩。1、引进生活,重组教材教材是落实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做适当的调整,使教学材料更贴近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学习,而且还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确是“有用的”。2、凭借生活体验,解决教学难点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而生活中的数学不可能如此单一的呈现。如果教...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诸多教师特别重视数学知识的逻辑运演形式,关注学生课堂上学科知识的系统消化.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重单向独白的“传授式教学”,轻双向对话的“探究式教学”;重间接书本知识系统中的“学数学”,轻直接生活领域中的“做数学”.基于此,国家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与理念都指向于“以人为本”的发展性教学设计思想,主张问题式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互动理念,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数学问题解决活动中学会数学”.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朱德全教授所著的《处方式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建构高效课堂,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明文提出的教 学要求。立足此要求,笔者在组织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以学 生为中心,尝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驱动学 生实践应用,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 识,自然而然地建构出高效课堂。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就自 身建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历次的《数学教学大纲》或《数学课程标准》都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作为“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纵观数学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广大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但是,对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实施“先学后教、顺学而导”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下面仅以“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过程进行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14.
所谓的先学后教是指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后,教师再进行点拨和精讲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是相对于以往的先教后学而言的,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将先学后教模式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确保学生在自主、高效的课堂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与老师来说十分棘手,如何创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也是老师目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从“先学后教”教学理念着手,就新形势下“先学后教”小学数学课堂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参与、体验、内化中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学数学的方法,是新课程教学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特定情境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去体验、感受数学,在活动中逐步认识、建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课堂教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纯粹理论化的数学知识,而逐渐渗透了对学生人文价值内容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让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更加浅显易懂,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学科历史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针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中“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策略问题,本文提出了从课堂开始、问题讲解、课堂结束三个过程进行教学,以期开阔学生数学学习视野,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8.
王俊 《江苏教育》2005,(4B):23-24
数学新课标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做数学”而不是教师“教数学”。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把现成的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而应为学生提供必要材料信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把所要学的知识给“做”出来。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讲的多,学生活动少,教法陈旧,学法单一,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氛围沉闷,教师教得艰苦,学生学得疲惫,最终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精心组织课堂,调动学生去主动学习,探究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讲的多,学生活动少,教法陈旧,学法单一,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氛围沉闷,教师教得艰苦,学生学得疲惫,最终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与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精心组织课堂,调动学生去主动学习,探究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