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媒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后,不可避免地面对着产业化问题.在这个背景下,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媒体产品的商品本质被逐渐释放.新闻是一种最主要的媒体产品,而生产新闻的材料则是新闻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2.
黄玉波 《声屏世界》2001,(Z2):43-44
如今,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开始走向了品牌之间的竞争。而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如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一样激烈,每一个大城市都至少有二三十家媒体存在。往往一个新闻事件,多家媒体要去竞争,面对新闻内容同质化的时代,媒体的风格、形象及品牌之间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可以说,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品牌之间的竞争。 其实,近几年来新闻宣传部门也在主抓“精品工程”,力求造就一批名牌栏目、名记者、名主持人等。如果从市场角度而言,这又何尝不是媒体针对受众及广告客户推出的品牌战略。如果我们从市场营销中的品牌相关理论出…  相似文献   

3.
新闻单位也是生产部门,只不过它们生产的是"精神产品",是新闻。"新闻安全生产观"的提出也是因为它是精神生产领域的"高危行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新闻的特性和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众不同。新闻讲究及时、真实,要在第一时间把真实的东西告诉人们,在引导社会舆论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进步、和谐的社会舆论,媒体的社会责任。媒体要承担起这一责任首先就必须保证新闻"安全生产",不出现错新闻、假新闻,不误导舆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的新闻营销指的不是利用新闻为其他机构作营销,而是新闻产品自身的营销。新闻要不要营销?首先得看新闻是不是一个产品。新闻是媒体的一个产品,在媒体竞争的大环境下,新闻以及生产新闻的部门自然不能,也不应该超然事外;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同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另一个非物质形式——文化,已被公认为产品了,所以也应该把新闻看作一个特殊的产品,而且它已经进入了实际上的流通流域。  相似文献   

5.
汇集整组报道的新闻专题是目前各类媒体重点经营的高端产品,也是媒体竞争的核心地带。一个好的电视新闻策划要把一道道简平快的短新闻"快餐"组合成一桌丰富的新闻大餐,再让观众从中尽得其味,回味无穷,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那么如何才能让这道新闻大餐在竞争中引人注目呢?当新闻素材和制作方法存在共性的时候,选题定位就至关重要了。这是  相似文献   

6.
洪梅 《今传媒》2011,19(1):135-136
本文通过对我国各媒体现状的分析,对各媒体竞争实力与状况的了解,对媒体融合先行者的经验解析发现广告是新旧媒体生存的关键,媒体融合说到底就是为了扩宽信息传播渠道,提高媒体知名度,获得更多渠道的广告来源。研究还发现要保证媒体的广告量,媒体的新闻产品质量是一定要保证的,媒体要走一条品牌化的道路,并以新闻产品的可信性和独创性保证媒体品牌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在信息泡沫化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就可以获取信息,但是人们对媒体的相信程度却也越来越低,唯有权威性才是媒体不败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洪梅 《报刊之友》2011,(1):135-136
本文通过对我国各媒体现状的分析,对各媒体竞争实力与状况的了解,对媒体融合先行者的经验解析发现广告是新旧媒体生存的关键,媒体融合说到底就是为了扩宽信息传播渠道,提高媒体知名度,获得更多渠道的广告来源。研究还发现要保证媒体的广告量,媒体的新闻产品质量是一定要保证的,媒体要走一条品牌化的道路,并以新闻产品的可信性和独创性保证媒体品牌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在信息泡沫化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就可以获取信息,但是人们对媒体的相信程度却也越来越低,唯有权威性才是媒体不败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新闻策划是媒体竞争的需要。当今媒体已经进入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因而独家新闻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往往本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很快便会在省级甚至中央级媒体上出现。作为地市级媒体,面对同题竞争,要想抓住读者,拼的是策划。只有长于策划,善于运作,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地市级媒体要想在这场竞争中有所作为,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智力成分。一个新闻策划,要想引起读者的关注,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在选择题材上下功夫,主要在两种题材上给予重点考虑:一是题材重大,二是和读者的亲近感强。因为这两种新闻,读者的关心度高、注意力大,…  相似文献   

9.
刘琼 《传媒》2004,(12):35-36
一、提升主持人品牌价值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媒体已经由广告竞争、发行竞争、新闻竞争、人才竞争发展到了品牌竞争阶段,具有品牌价值的优秀主持人是电视台最鲜活、最具个性的品牌,不但对观众具有广泛的号召力,而且对观众的忠诚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电视台不仅仅是把主持人当作媒介产品生产的人才来培养,更要作为品牌来打造.努力提高主持人的品牌价值,就是在提高电视台本身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量新闻信息铺天盖地,如何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就要求新闻从业者提高对信息资源把握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必须依靠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同时,更离不开新闻理论的支撑和对新闻知识的运用,用理论来指导新闻实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自己“生产”的“内容”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新闻事实的把握、新闻素材的选取、寻找新闻第二落点、以受众为中心等多个方面,阐述在新闻实践中找准理论坐标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王向海 《新闻知识》2012,(8):100-101
新闻的大众化是建立在规范语言和通俗易懂语言基础上的,而坚持新闻的大众化和通俗化,也是媒体和媒体从业者立足于社会和广大受众之中的根本。要做到大众化,就要追求新闻的通俗化,追求通俗化,无疑能为媒体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吸引更多的受众,谁做得好,谁的受益就更大。那么,如何取悦于社会公众,从而做到雅俗共赏?从而做到人人喜爱?是媒体和媒体人长期要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内容的竞争。报纸作为一种信息产品,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产品上。受众对报纸内容的期待,也许更甚于其他方面。内容是报纸之本。①也就是说,报媒能否赢得读者、赢得市场,终归要靠内容说话,内容生产是报媒的核心竞争力。而打造和提升报媒核心竞争力,需要“实战”操练:要主动迎战新加入媒体阵营的媒体,  相似文献   

13.
就新闻而言,精品是指那些思想精深,制作精良,具有广泛社会反响的精神产品。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广播电台生产精品,强化节目精品意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与其他媒体竞争的需要。如果说精品生产是一个台的立台之本,那么精品创作同样是一个新闻从业的立足之本。而创作精品,离不开创新拼搏,离不开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数据新闻火爆。无论是专业媒体还是新型的自媒体,都在用数据新闻进行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笔者通过数据新闻溯源,发现数据新闻是传统精确新闻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发展与进化,在这种条件下,数据新闻以其同时满足专业媒体重掌舆论引导权以及满足受众参与、对新鲜形式的新闻产品的需要迅速发展起来。但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技术原因的限制,数据新闻目前在有温度的关乎人情、人性的新闻生产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并且关于数据获取与开发上在法律层面也存在争议。因此一面要注意对数据新闻的正确定位,一面也要注意数据新闻中对数据开发的合理化和合法化。  相似文献   

15.
张莉 《新闻窗》2006,(4):35-35
近年来,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益加剧,新闻策划也越来越引起媒体的重视,电视新闻要想获得深度,要想出精品,就必须经过策划。譬如黔南电视台受到普遍好评的新闻《水家人喜看十六届三中全会》、《都匀市包机挽救民工生命》都是事先经过周密策划而拍出来的精品。  相似文献   

16.
也说定位     
任何一家媒体,现在都特别注重给自己定位.比如,报纸是办给哪些人看的,就应该针对哪些人做新闻;栏目是针对哪些人开的,就应该针对哪些人说话.这一点当然没错.传媒竞争越激烈,就越要有针对性的产品;产品越要有针对性,就越要细分消费者.  相似文献   

17.
<正>在媒体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传统媒体要独树一帜,做到与同质媒体的与众不同,就要在新闻的挖掘、利用渠道、利用技术、实用性上下功夫,也是传统媒体走出困境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利用实用性1.注重服务性。新闻既是新鲜的,也是受众最关注的。可以说,没有新闻的媒体是缺乏活力的。对新闻,不能简单地"镜头回放"。面对同样的一个新闻,有的记者可能就会就事写事,成为—个简单的记录者。而有的记者却由这一突发事件延伸到了服务,想到了要为所有受众提  相似文献   

18.
媒体就像一家公司,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今天,要发展,就得放下架子,调整思路,为公众提供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媒体产品的销量和创收度,不仅要看新闻性、时效性,关键还要看服务,让老百姓在读报上网时,既能了解新闻,又能学到知识,还能得到服务和实惠,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这样的媒体才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和信赖。  相似文献   

19.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诸多属性中最刚性的属性,也是记者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大力提倡市场化和媒体产业化的今天,媒体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媒体之间竞争独家报道、竞争信息量、竞争社会影响,一些媒体为了扩大影响力,偏离新闻规律和基本原则,急功近利,以虚假新闻、猜测新闻、片面新闻等吸引读者眼球。虚假不实报道屡有出现,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严重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我认为,至少受三个规律的直接影响,即“市场规律、新闻规律、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第一,市场规律。由于国内外媒体的发展,特别是报业集团的生成、电视的冲击和第四媒体(因特网)的异军突起,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媒体都在争夺受众,受众对广播的需求相对缩小。因此,广播不得不面对竞争,走向市场。广播生产精神产品,成为受众市场的供给方,而受众是受众市场的需求方。广播节目在受众市场中究竟占有多大份额,要靠信息反馈系统来衡量,通过受众调查对每个节目作出评估和定量分析。市场讲究供需平衡,广播也不例外。所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