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与学科教研相比,班主任教研是尚未被深度开发的领域。相对于学科教师“公开课”“观摩课”“听评课”的教研优势载体来讲,案例教研对于班主任具有独特的优势。案例教研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梯是:助力班主任全景扫描,从“小我”走向“大我”;助力班主任基础扫描,从“浅层”走向“深度”;助力班主任深度扫描,从“隐性”走向“显性”;助力班主任主题扫描,从“分割”走向“完整”;助力班主任特色扫描,从“常态”走向“创新”。案例的故事属性推动班主任专业发展,表现在故事的连续性助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长度”、故事的差异性助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宽度”、故事的续写性助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厚度”。  相似文献   

2.
教研指导方式的需求调查表明,基层学校的教师需要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但更需要教研部门提供“深度介入”的教研方式。“下移、下行、下蹲”是转变教研方式的基本要求,“协同、常态、蹲点”是“深度介入”教研方式的基本内涵。转变教研方式是对有效教研的反思与实践,也是新形势下教研工作加强自身建设、立身立足、有所作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实中教研与科研分离、事理与学理不能兼顾等问题,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怎么样”四个维度构建“大教研”模型,并从中析取出融合性、实践性、情境性、交互性和全纳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规划设计、生态营造、网络保障、制度跟进等运行机制以及组织优化、项目推进、基地培植和大教研圈构建等实施策略,为教与学的行为变革、教与研的贯通衔接、教与育的和谐共进提供了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构建初中主体互动教研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初中思品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的研究来探索“互动教研”模式.文章从“互动教研”工作开展的情况及所得,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明“互动教研”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讨论的有效性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从上、从善,树立正确“三观”,从中渗透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鲜度,在思想品德课中真正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教研是复杂的教育研究活动,需运用科学方法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判和改进。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绍兴市柯桥区开展了基于数据实证的深度教研。本文通过解析深度教研的内涵,运用“汇聚数据实证精准解析师生需求,围绕关键问题引发教师深度参与,推广教研成果持续改进课堂教学”三项策略来提升教研的信度和效度,构建科学思维和循证精神并举的新型教研文化。  相似文献   

6.
教研模式需要简化与优化,在简化中求得教研和教学的实效与高效,促进师生“双向减负”,在优化中实现教研资源深度整合,形成教研合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学科论坛教研模式的构建、完善与推广运用可以更新教研理念,创新教研实践,拓宽教研的学科边界,助推学科教研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对“双减”“双新”改革背景下的基础教育教研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7.
战“疫”背景下,线上教学将教师的职业舞台推向“云”端这片更广阔的新天地,大规模“在线教学”“在线教研”是疫情的需要,也是一次严峻挑战。在线教学创新了教师教学方式,深度推动了教师们的再学习。在开展中职语文线上教学的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1+N区域协同教研模式”发挥了其重大的区域学科引领、指导作用。教师们深度拥抱新技术,加强学习,互帮互助,攻克难关,共同提升,“1+N”区域协同教研模式为职业教育教研教学改革书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行动研究从教师的深度教研、小课题研究和深度阅读三条实践路径总结促进教师深度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并逐步总结形成“确定专题、自主研修、专家引领、教学改进、交流分享、固化成果”六步法推进深度教研;形成“选题立项、开题指导、行动研究、交流分享、总结展示”五步法推进小课题研究;形成“推荐·自读、共读·分享、实践·提升”三步法推进深度阅读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9.
精准教研是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必然选择。具体的实践路径包括学业质量大数据教研精准决策、“3+6+N”个性化精准教研模式创新、科学构建“三纵四横”区域研训共同体和搭建立体式网络研修平台、深耕“参与式”双诊断精准教学视导等教研改革实践,助推区域教研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真教研克服当下教研存在的重“教”轻“研”、重“教”轻“学”问题,提倡尚本求真,通过融通式“真”教研、跨界式“大”教研、深耕式“源”教研、拓界式“广”教研等路径,让教研质效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技术赋能智慧课堂能够利用数字化平台技术、资源、数据等,深度分析智慧课堂的教学行为,探索多元研究路径,提升教研效能。本文从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英语教研组的实践探索出发,通过大数据支撑、云平台技术和项目融合,提炼智慧在线教研的有效做法,形成并优化英语学科智慧“云”教研路径,切实增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从而提高英语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何黎明 《学前教育》2014,(12):15-17
教研活动中存在着“收”和“放”不均衡现象。“收”得过紧,容易出现教研主持人或者个别教师的“一言堂”;过于“放”,典型的就是“你说,我说,大家说”,教研容易停留在“交流”层面,缺少深度思考。那么,在教研活动中,如何把握“放”的艺术,引导教师真实参与,让教师经历过程,自主建构相应概念呢?  相似文献   

13.
实施课改以来,我校坚持走“以校为本、研训结合”之路,促进了教师语文专业素质的发展。我们紧密结合语文课程改革,既突出一个“实”字,即“策划紧扣实际,工作务求扎实,教研力求实效”,深度教研,扎实推进语文课改;又力求一个“新”字,即创新教研形式和内容,服务于课堂教学,服务于教师发展,服务于教研需求,一步步累积小学语文教研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呼唤跨学科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落地。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意识和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课程教学改革对核心素养培育的关注和上海中考改革对“跨学科案例分析”的明确提出又加剧了这种教师发展诉求。跨学科联合教研是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的有效方式。基于笔者在上海市A中学任职期间的探索,分析运用深度教研理念建构跨学科“执行长”联合教研机制的理念和路径。项目设计了跨学科联合教研的组织架构、配套制度和操作步骤,通过设定跨学科教研模块,开发跨学科教研工具,配套跨学科作业改革,提升了跨学科“执行长”联合教研的实践效能,形成了一种匹配中考改革需要和“跨学科”教学改革理念的教师集体成长新样态。  相似文献   

15.
陈海霞 《早期教育》2010,(10):26-27
本学期.笔者参加了“原创活动设计研究”项目组。以课例研究方式研发活动设计。我自主设计了“纸片变变变”科学活动.并通过同事间的研发性学习和深度教研,力图将该活动设计得更完善。在这个不断实践、思考的过程中,笔者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下面呈现的是整个研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研。2018年11月、2022年2月,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对园本教研从“规范”走向“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但是,在目前园本教研实践中,“质量”并未真正成为幼儿园教研实践的重点,主要表现为:教研形式大于内容,问题聚焦不准,深度思辨不多,行动落实偏少,“研”与“教”两者脱节。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笔者尝试基于“价值澄清理论”,提出在“述·辨·行”中引领教师提高价值思辨力、促进价值行动力、走出教研低质量的实践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质量是学校牛存与发展的尘命线,教研是提高教学质晕的必由之路。我校在“以人为本、培养共性、发展个性、整体优化、令面育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稳步、和谐、持续”的发展为核心.本着“集体教研、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专业引领”的教研工作思路,实施“走教研强校之坦途,敲教师成长之重音”的教研工作策略,初步形成了“以学习研究”为主导,“以教育科研”为核心的校本教研特色,并不断健全“研、训”制度,创新“研、训”方式,形成校本性、人本性、科研性的特征,促进了教师队伍规范、有序、高效的专业发展,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8.
教研是课程教学改革落地的关键保障,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本成果从国家课程改革的课堂实践需求出发,历经20余年四个阶段的深入研究和持续迭代升级,创造了“三段十步”“现场改课”教研新范式。该范式坚信教研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研要聚焦改课,改课需要教研组织、文化重建;以“混搭”专业实践共同体为载体,融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为一体,重建了教研活动机制,教研员、专家全程陪伴,集体会诊,适时示范,教师“抽签+自荐+推荐”,人人卷入,深度合作,全程全面参与改课,充分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教研文化。实践表明,该范式有效助推了教师全员的专业成长,也推动了区域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  相似文献   

19.
真教研,是相对于“假教研”、相对于教育科研的“假、大、空”而言的。如此表述,不是说当下特殊教育没有“真教研”,而是因其数量少、进展慢才呼唤之。  相似文献   

20.
深度教研是深度学习得以发生的前提,以“单元视角下的比较研究”为支架,围绕特定学习主题,将课前、课中和课后作为时间线,从内容解读、学情分析、路径设计、课堂实施和评价反馈五个方面开展深度对比,使教师能够全面式、全员式、卷入式地进行教学研究。通过持续性的教研主题,研究从一节课到一类课的内容关联,实现从模糊区到学习区的思维进阶,从关键点到关联网的资源构建,以发挥教研活动的深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