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在生物技术领域,由于其特殊性,有时文字记载很难描述生物材料的具体特征,而且即使有这些描述也无法依据它得到生物材料本身。  相似文献   

2.
“充分公开”是专利法理论中的一个专门术语,这一术语并没有直接出现在中国《专利法》的具体法条中。但是。各国专利法如美国和日本的专利法、《欧洲专利公约》和《专利合作条约)中都有类似的表述。我国《专利法》第26条第3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如何理解“清楚、完整”和“充分公开”,  相似文献   

3.
在生物技术这一特定的领域中,生物材料的保藏对于专利申请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文字记载很难清楚地描述生物材料的具体特征,而即使是能够描述清楚,如果得不到生物材料本身,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不能实施发明。因此,为了满足《专利法》第二十六保第三款关于充分公开的要求,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5条的规定,对生物技术领域所涉及的生物材料,应该提交到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的保藏单位进行保藏。可见,生物材料的保藏不仅关系到保藏程  相似文献   

4.
《专利审查指南》中设定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这一概念来规范专利审查的主体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界限,统一对专利申请、现有技术文献的理解,以及对创造性的把握,避免审查员主观因素对审查过程的影响。本文通过几个实际的案例解析了在专利审查过程中趋近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趋近本领域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5.
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涉及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笔者在此结合参加该章修订工作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章的主要修订做个介绍。1.关于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审查(1)原审查指南在第2.1节中规定,“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新审查指南又增加了如下内容。“说明书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的清楚、完整的说明,应当达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程度。”增  相似文献   

6.
笔者结合各时期《专利审查指南》对申请日后补交实验数据的规定和审查情况以及具体案例分析来浅谈对新修订的《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第3.5节的"补交实验数据所证明的技术效果应当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专利申请公开的内容中得到的"内涵的理解,以增强发明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对该补交实验数据的实务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给药特征类医药用途发明的可专利性争议在医药用途发明可专利性争议中最为复杂.为疏浚该类发明新颖性、创造性难题,应着重完善新颖性判断中的"制药过程""限定作用"解释,客观化、明确化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合理预期标准.法释义学上的灰色地带决定可专利性的承认与否应主要取决于各方案绩效结果.考虑到我国目前以仿制药企业为主,还不宜承认给...  相似文献   

8.
《专利法》中的每个法条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两件视撤案例出发,指出了《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重要作用。审查员应该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角度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进行充分说理或者提供确凿的证据,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专利审查指南》(下称《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32.1.1中给出了判斷要求保护的发明是否显而易见的方法,亦即"三步法"。同时《指南》还强调了在判斷发明是否显而易见时"要从最接近现有技术和发明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出发,判斷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可见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正确评价专利申请是否具备创造性的基础。对于如何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说明书是否充分公开应当是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基于现有技术的水平,通过阅读发明所记载的内容来判断的。现有技术的内容是否记载在申请文件中不应作为判断的说明书充分公开必要条件,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解决发明的技术问题、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能够根据发明记载的内容实现发明的,即使关于现有技术的教导或指引未被记载,也不影响说明书的充分公开。  相似文献   

11.
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创造性评述"三步法"中第三步判断技术启示的基础,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是创造性判断的核心和难点。本文作者以一个实际案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重点论证了客观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从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出发,对于客观评价发明是否具备创造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刊2007年第8期,刊出一篇《"无米之炊"发明法》的短文,作者所谈的"无米之炊"发明法,是有锅无米,怎样去找米,或者是有米无锅,怎样去找锅的发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两个实例,分析如何通过检索进一步接近专利法第26条第3款指出的"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其角度出发正确判定说明书是否充分公开,为初学者对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发明创造性的评判中,有时会面临发明与现有技术所属技术领域存在差异的情况,即对应于"转用发明"这一发明类型,该情况在创造性"三步法"的评述中并未得到重视,从而常常引起审查员和申请人/代理人之间争议。本文从指南规定出发,结合对该类型发明构思特殊性的理解,探讨了"转用发明"创造性评判中需考虑的因素并提出对审查意见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凤鸣 《世界发明》2002,25(7):35-35
如果发明专利申请涉及新的生物材料,公众得不到这种生物材料,而且对该生物材料的说明不足以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其发明的,申请人应注意,申请专利的生物材料应当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此外,还应当办理  相似文献   

16.
2011年,英国上诉法院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这一概念予以深入诠释,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又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专利审查员在专利审查实践中所扮演的客观角色,在专利制度中起着基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1年6月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田力普局长在阅读《中国发明与专利》杂志2011年第5期上刊登的两篇文章——《我国乳制品业专利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和《从专利视角看瘦肉精事件》之后,亲自写信给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张清奎部长,充分肯定了文章"从专业角度对目前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组针对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与非显而易见性的关系,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得出以下观点: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不是创造性判断的单独因素,而是通过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技术启示的确定,蕴含于非显而易见性的判断过程中,或在非显而易见性判断后,修正创造性判断结论。在不同的案件中,发明的实质性特点和技术进步的程度有高低之分,其对创造性判断结论的影响要综合评价。当要求保护的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越来越显而易见,则发明欲具备创造性所需的技术进步也应随之提高,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前者在创造性的整体判断中所占权重更大。发明的技术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是否产生质变,重点需要判断其与现有技术已知性能的相关性。在"量"上优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尚不足以证明预料不到,还应当结合相关背景技术和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确定该效果是否超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预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两个具体案例,简要探讨了在化学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创造性判断过程中,如何去体会发明构思,进一步分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重构发明、评价智慧贡献的过程中,应当如何考虑构思上的差别是否超越了申请日之前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随着医学领域中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技术的检测和诊断疾病的方法成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中国是不授予专利权的。但是,专利法及专利审查指南并没有完全排除"与疾病诊断有关的检测方法"的可专利性,有些申请人在对这类发明进行专利申请时,由于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