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近”与“进”近来有许多地方组织新课程学习、研讨、演讲等形式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主题大多叫“走近新课程”或“走进新课程”。这“近”与“进”究竟有没有区别?笔者以为是有的,其中的逻辑顺序是先“走近”再“走进”。“走近”就是靠近的意思,目的就是要了解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目标;也还要了解国外课程改革的动向以及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再“走进”具体的学科课程改革,研究本学科的特点,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及本学科的来龙去脉和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有什么特点,再看看此学科与总的课程改革的关系,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来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掀起了我国落实素质教育的大潮。如果说新课程的实验推广是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那么新课程的师资培训,特别是建立对新课程系统基本认识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以下简称《走进新课程》)的培训能否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就成了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楚雄市是新课程省级实验区,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规定,2002年6月楚雄市就启动了《走进新课程》的培训工作;9月,新课程实验开始后,我们更加重视培训观念更新,加大培训力度,探索新…  相似文献   

3.
课程能力指教师能胜任学校的教学科目和进程的主观条件。走进新课程,教师要具备哪些课程能力呢?一、新理念的接纳能力某地一教师从课改实验区考察回来说:“新课程改革原来如此简单,就是打掉台子(讲台),搬动桌子,围成圈子,说笑耍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真的这样简单吗?这位教师学来的只是“四子登科”皮毛功夫,没有接纳进新课程理念。他不知道“四子登科”形式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掉台子”意味着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神坛”(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探究的参与者;其余“三子”更是体现了“以学生发…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改革对于每个数学教师而言,不是课程内容简单的组合、增减,而是课程的“凤凰涅?”和升华。新课程的构建是教师对课程、学生个人及职业的重新认识及定位,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次新的挑战,教师走向新课程,将走进一种全新的教师生活。一、新课程走向学生,走向生活,教师将走进“与学生友好”的生活新课程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当前和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友好”是计算机界面设计的一个“术语”,“与学生友好的生活”是指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和睦共处、情感共振、发展共进的生活。⒈关注学…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是政治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新课程必须研究政治教学评价改革。如果只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而不进行学习评价的改革,穿“新鞋”走“老路”、用旧“标准”来衡量新成果,很有可能将课程改革引人误区,因此切实做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谭学 《中学理科》2007,(9):70-71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在有序进行,新课程将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到“公民的素质教育”;从传统的“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这都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和转向,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方式等较以往都有很大的改变.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应从过去“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改变自己的传统角色,适应并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改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正逐步推开,到200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新课程.由于新课程的实施从起始年级开始,那么这就意昧着要到这个年代末,每一所学校才能在所有年级中完成向新课程的过渡.在这并不算短的"过渡期"中,那些尚未使用新教材(使用新教材被习惯性地认为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乃至惟一标志)的学校、年级能仅仅是等待吗?不能,肯定不能!人们在谈及新课程的实施时谆谆告诫:穿新鞋不能走老路.这里,笔者要说:穿"旧鞋"也要走新路.这"走新路",就是要具有课程改革的意识,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来支配自己的教育行为,把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学思想、观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实施新课程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小猕猴加快了前进的步伐,走着走着,走进了一片沼泽地,身子一下子就陷进去了,小猕猴急得大喊:“救命啊!救命啊!”一只老乌  相似文献   

9.
文[1]中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处理好6种关系.其中之一就提到了要处理好“进”与“退”的关系,笔者读后深受启发.古语云:“治国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有所为”的地方就是该“进”的地方,“有所不为”的地方就是该“退”的地方.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还要引导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教是为了不教,“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在此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中“进”与“退”的几点思考.1教育理念中树立“进”与“退”的辨证思想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我们的许多老师还抱有这样的观念:上课就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于是,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主导的独角戏,教师忙于顾及自己在课堂中的“进”,急于将自己的备课内容讲完,急于将自己精妙的解题方法演绎出来,而遗忘了学生的同“进”,漠视或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这样的课堂,实质上还是在走老路子: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和主宰,学生只是欣赏教师表演的观众,只能完全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参与.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学交往...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新的课程观、课程资源观、教材观也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这三个维度,进行大胆尝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在“走进”、“跳出”中内化、活化教材,感悟生活,诗化语文。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列车驶进了校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参与,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因此,“教师是新课程的设计者”、“教师是新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是新课程的推进者”──新一轮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也必须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 走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我们发现,在新课程实施中,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课程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评价导向发生了变伦,教师角色发生了变…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说:"听课和评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的科学水平高低,关系到许多方面。……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如果偶然想起来才去听几节课,老是忙于开会和操心其他事务,使你走不进教室,不接触教师和学生,那么校长的其他工作都失掉了意义,开会等等的事就会一文不值……"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校长(校领导)还要不要听课、评课呢?回答是肯定的,非但不能削弱。还要加强。听课、评课,是学校管理行之有效的途径,应该成为校长的"必修课"!一、听课、评课的功能(一)联系沟通功能学校的工作必须依靠全体教师来完成,新课程改革实验更需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处于一种在自身内驱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冯琳 《天中学刊》2001,16(Z1):18-19
通过认真总结我国20年来对外投资的经验和教训,中共中央提出了我国的企业一定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只有“走出去”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不仅是扩大内需、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应对加入WTO的重要措施,加速对外开放进程的必然选择。但是“走出去”的条件现在还很不完善和成熟,我们应从多方面努力,以便更好地实施这一战略。为此,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加以重视和研究。 一、“走出去”必须加快体制、政策调整 我国现有的整个管理体制和制度设置己不能充分适应进…  相似文献   

14.
张辉 《教育论坛》2006,(5):20-22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走进新课程的重头戏和主旋律,课堂教学自然成为改革的主阵地。让新课程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愉快教学中学做人、长知识,其中“本”是极其重要的。怎样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本呢?  相似文献   

15.
本刊小记者包涵报道今天不上学,同学约我到他家去玩。路上,我走进一家公共厕所,正准备方便,突然发现边上一个长头发的女人正在拉大便。我一见是女人,吓个半死,小便也没拉,就跑了出来,还以为是错进了女厕所。当我看清是男厕所时,又悄悄走进去一看,确实是个女人,还戴着耳环呢。我又慌慌张张地跑出来,想和管理员说,可又不敢,犹豫了一下才问:“管理员,男厕所里怎么有个女人哪?”管理员瞅了我一眼,说:“什么?有女人?怎么可能?”我说:“是真的!”管理员半信半疑地说:“那好,我和你去看一下。”我们来到男厕所,管理员把头探进去一看,发现真有个女人…  相似文献   

16.
表哥说要带我去个好玩的地方,我很高兴。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家名叫“天堂”的电子游戏厅,门口赫然写着“未成年人不得进入”。我慌忙地把刚跨进的脚缩了回来。那个店员出于他们的“待客之道”,不由分说地、十分热情地把我拉了进去。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走进电子游戏厅……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政治课历经了32次改革,仅1976年至今就有过十余次之多。最近几年,思想政治课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了“素质教育”;考试制度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了开卷考试;课程改革突破“偏、难、繁、旧的包围”走进了新课程。尽管如此,政治课改革还不完善,素质教育仍有障碍,开卷考试存在弊端,新课程有不足,因此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必须“灌输”与“探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误区一:基础教育忽略了“基础”基础教育不姓“基”,这是一个悖论。基础教育当然要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它应该建立在厚实、牢固的基础之上。没有基础,不可能有真正的能力。房子不能建在沙滩上;没有学会走,不可能学会跑。如,一些老师动辄就让学生“上网收集信息”,课堂上不管需要不需要都用幻灯展示,却忽略文本的解读。现在一些教学形式大于内容,知识的传授如果又是填鸭似的填进去的,如何期待学生能厚积薄发?“基础教育不重视基础”,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改革搞错了?是新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都不是。新课程标准中的“…  相似文献   

19.
刘金生 《天津教育》2004,(12):18-20
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入了“发力”的阶段。我们也的确得到了发力的回报——不断有各种成果“进账”。尤其可喜的是,虽然课程改革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参加实验的教师还只是一少部分,但是,大家都在学习新课程理论,都在试图用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言必称课改,学校有规划,有布置,有要求,甚至还有检查,似乎大家都希望在课改中有所作为。随着课改的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被摆到越来越突出的位置,也自然成了大家“言必称”的热点。某学校就明确提出,把学生的学法研究和实践作为本校的办学特色。几乎所有的校本教研都把学生的“学法”乃至“学习方式”作为研究的重点。总之,给人的感觉是,改变学习方式目前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可是,只要深入课堂就不难发现,改变学习方式存在“走空”现象:上面的看法和下面的实情有出入,所标榜的和所做的有区别,给人看的和平时做的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徘徊     
五分钟 ,十分钟 ,十五分钟……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欣在爸爸的门口徘徊着。走过去是五步 ,走回来又是五步 ,欣不知踱了多少遍。思想也在“进去”和“不进去”之间徘徊着。她很清楚 ,进了这道门 ,就意味着这个家将会破裂 ;不进去 ,它还可以维持下去……她的脑子里不断重复着下午的一幕幕。“铃———”电话铃声打破了沉寂的家。欣起身去接 ,铃声停了 ,她又坐在椅子上 ,可怎么也无法安下心来做作业 ,她又站起来 ,轻轻地拿起话筒。她大吃一惊。她听到妈妈温柔细缓的声音和一个温情脉脉的男人在交谈。电话中的男人并不是爸爸。“他是谁呢 ?”“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