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社交网站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不仅占据着互联网的半边天下,更是以其人性化的方式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但是社会化媒体在日益普及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尤其对青少年而言,使用社会媒体已经成为每天的必修课,因此社会化媒体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还对青少年的后台行为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信息传播权仅仅由社会高等阶层的人们所掌握,现今的信息不仅可以由高等精英传播给社会大众,社会大众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自媒体时代到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媒体形式,它可以让社会大众都可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观点或看法,这是一种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互补互动。本文通过对自媒体时代以及其中的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介绍,阐述自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与个人"媒体"之间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性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3.
动画片的社会传播功能,主要表现在对青少年的影响上。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社会化相当重要的阶段,也是自主性逐渐增强的阶段,动画片可以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作为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利用媒体优势发挥动画片的社会传播功能呢?  相似文献   

4.
郭可静 《今传媒》2014,(12):48-50
社会化媒体是被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的新媒体形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大选的过程中对社会化媒体的运用,证明了社会化媒体已成功改变人类关注世界的习惯。本文从社会化媒体用户互动行为中的"关注模式"和"对话模式"入手,并结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提出的定位坐标系需求,对以微博为代表的六类用户深入研究,分析用户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5.
李朝霞 《新闻世界》2010,(9):143-144
当新媒体成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认识新媒体的影响呢?本文从新媒体、青少年和社会化的概念的界定入手,针对此领域的研究主要以批判研究为主的现象做简要述评,从多层面思考了新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会化媒体时代,媒介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我国信息传播环境和舆论生态格局,变革着舆情生成与传播机制.文章系统分析了社会化媒体舆情传播机制,指出共情心理已经成为社会化媒体舆情热点的触发模式之一.社会化媒体基于特定的网络空间关系,存在不同的舆论自净化现象,存在基于网络表达情绪化和非理性的群体极化情形,以及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新型议程设置功能.文章认为,社会化媒体具有独特的舆情生成和传播机制,给网络舆情的研判和社会舆情的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周浒 《报刊之友》2013,(3):107-108
手机新闻摄影依托于自身的媒介特性,近年来在图片传播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社会化媒体飞速发展的趋势下,手机新闻摄影正改变着传统新闻摄影的传播模式,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手机新闻摄影图片有了更深远的传播力,不仅拓宽了图片传播的路径,同时使得信息发布者、受众的社交网络得以扩散,更大范围提升了影像传播的影响力。本文以Instagram为例,就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手机新闻摄影传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观点摘编     
《中国记者》2012,(5):33
新传播特点下的公共议题设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在2012年第3期《新闻与写作》刊文,认为当前的社会形势和传播特点有了一些关键性的改变。一是媒介化时代的到来:被感知的事实永远比事实本身更重要。二是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所构筑的"围观时代":时间消  相似文献   

9.
社会化媒体时代,信息生成与传播机制发生了根本变革."关系"在所有信息生产要素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关系"的力量深度统合了"内容"的生产,它不仅占据了信息消费入口,拓宽了内容分发渠道,还再造了新闻生产型构,深度革新了媒介生产"语态","关系至上"的理念或将超越和取代传统的"内容为王".于是,注重关系、发现关系、经营关系、通过关系之桥梁寻求和强化同用户、市场的普遍连接,是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组织尤其是媒介机构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媒体的持续发展开启了全民公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关注或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对"免费午餐"、"老兵回家"等典型公益项目的观察发现,在公益行动中社会化媒体不仅在社会动员和凝聚共识方面作用日益凸显,而且促进了公益行动中行动者主体性的生成。公益实践活动中多元的行动主体通过行动关联和共同参与,逐渐形成了具有规范性和秩序性的共有意义。这种共有意义是公益行动行为主体展开行动的合法性依据,也是促进我国公益实践和改革创新的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化媒体是当今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社会弱势群体借助社会化媒体实现自我表达与赋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媒介赋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民意表现形式,不仅是信息传播形态的改变,同时是社会权力在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博弈。在互联网用户中,草根阶层的数量急剧上升。因此,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如何使用社会化媒体自我表达和赋权的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发展过程。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因其"去中心化"的虚拟组织模式,正在冲击和解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传统运行模式。为了适应自媒体发达的信息时代,大学生"政治化"社会的成功型构需要建构一套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社会化运行体系:即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国家认同教育是其核心政治内容;以虚拟空间与现实平台相统一的实施方式是其基本方式;以教师和学生意见领袖同构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其主要推动力;以法律规范和道德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是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手机业务以其便携性、隐蔽性、私密性等特点,受到通讯需求者的青睐,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从各方面影响着人类社会。而青少年则是手机使用者中的一大群体。本文在对青少年手机使用情况开展调查的基础上,从青少年认知、行为及情感三个角度出发,探析手机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微信传播为人们获取外部环境动向和变化构建起一个巨大的"信息环境",通过这个"信息环境",青少年将外在于自己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和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从而促进自身的社会化.在构建"信息环境"的过程中,微信传播像一把双刃剑,既传播了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信息内容,也传播了妨碍青少年社会化的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阅读逐步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都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改变与重塑.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不仅加速了这种改变,而且借助其自身的社会化特性赋予了数字阅读更丰富的文本内容与展现形态.文章试图将读者进行数字阅读的基本诉求放置在社会化媒体的视野下,探讨社会化媒体的介入给数字阅读带来的从阅读内容到阅读目的再到阅读体验的再思考,找寻社会化媒体给数字阅读带来的新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16.
在福柯的空间规训思想体系中,空间是权力实施的场所与媒介,空间生产体现为对空间的规训实践。在社会化媒体普遍而深刻的"过度分享"趋势中,现代社会进入了杰弗里·罗森所说的"共视社会"。空间规训主体成为资本权力的空间化过程,即对空问"可见性"的可视化表征、对碎片空间的社会化争夺、对空间关系的流动化生产以及对传统空间的"去仪式化"消解,这极大地发展了福柯所设想的空间规训思想。同时,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的诸多空间规训事实已经超出了福柯规训思想的解释范畴,有必要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媒体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舆论形成与传播的方式。本文从现象思考、性质辨析、类型划分三个角度对社会化媒体中的舆论失焦进行了探究,从技术、内容、受众、平台四个维度分析了社会化媒体中舆论失焦现象的成因。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体中的舆论失焦应对问题已经成为公众舆论引导和社会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着重从技术约束、内容赋能、平台责任、分级治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化媒体的产生,社会化媒体不仅改变了人生存方式,也对企业的营销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企业具备了从大众营销模式转变为"微观市场营销"和"精准营销"的条件,社会化媒体使企业对目标客户精准定位、交易双方互动增强、营销推广成本降低、舆情监测实时高效。  相似文献   

19.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介文本(或类媒介文本)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由专业性的传媒机构生产出的文本;另一种是由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生产的文本。前者可称为"完成文本",后者可称为"未完成文本"。社会化媒体时代,事实链条不完整、不清晰,或仅涉及问题表象的"未完成文本"易使人们的心理和认知过程产生偏差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将"未完成文本"转换为"完成文本"就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20.
网民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转发、分享、发布状态等行为被看作是一种自恋式的表演。大数据时代下,现代人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的“数据化表演”正在改变着自己,且在此过程中个体在数字世界中的自我表演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也让人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