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现行城乡公共品供给制度不但不能适应经济改革的需要,反而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现行城乡公共品供给制度迫切需要统筹改革。当前城市公共品供给制度改革的重点,在于优化和调整供给项目、适时控制供给水平;农村公共品供给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总体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必须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但目前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用工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缺陷和不完善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滞缓 ,形成了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为了统筹城乡发展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应深化现行户籍制度改革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建立统一、开放的用工制度 ,实行本地人和外地人平等用工制度 ;改革教育制度 ,赋予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力 ;切实推进包括进城农民在内的所有非农人口的社会保障建设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及其求解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是影响城乡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突出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等几个问题上。本文认为,只有通过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统筹城乡公共品供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4.
孙甜甜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2):48-49,124
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低效和短缺,是制约和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基层财政困难、农村公共品需求不足是导致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不足与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必须实行公共品供给城乡一体化政策,解决好乡镇的财政困难,加快构建需求导向性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而农村人口适当聚集,则是破解农村公共品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从公共产品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与短缺原因,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以及公共品供给管理监督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决策机制、供给来源、供给监督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基于二元社会结构,主要分为两大体系,即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相应地区分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种制度分属于两种体系,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救助标准、覆盖面、制度的成熟度等方面较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有一些差距。而要协调发展城乡社会救助事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农村城市化是一个制度变迁与制度供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有的户籍制度、基建投资制度需要改革,而在工业规模化、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又需要增加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8.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其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制度障碍.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和农村职业教育体制等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严重限制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传统思想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更是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制度创新,即废除户籍制度,实行市场化办学,完善职业教育立法,改革农村职业教育投资体制与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约束机制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经济条件,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规划、户籍制度改革、基本规则、管理体制、信息网络建设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有利于城乡街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推行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给我国农村公共品的正常供给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税费改革使可持续财政运转困难,大大降低了其供给公共产品的能力;乡镇机构改革的滞后使公共产品供给困难;“一事一议“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不合理.应从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制度、融资渠道及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入手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农民身份转化的滞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严重障碍。农民身份转化面临困境的原因是 :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农村流动人口难以实现对流入地的社会认同、农地流转的不畅、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后、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加快农民身份的转化 ,不仅要加速经济的发展 ,还要从农地制度创新、户籍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创新、转化形式创新等四个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进行利益的调整,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从根本上化解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诸多的不和谐因素中,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尤为突出,而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公共品供给制度上的不平等,因此,需要尽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统一城乡公共品供给体制,不断增加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制度创新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解决城乡差距过大问题。我国在居民收入、财产、消费、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距。城乡差距拉大的制度性根源是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路径是从制度上变革二元经济体制,进行制度创新,其核心是对户籍制度、土地征用制度、财税金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国农村必须走城市化的道路。当前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教育制度、农村税费制度及行政制度存在许多缺陷,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张学华 《林区教学》2011,(10):65-66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整合是吉林省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要打破城乡之间的樊篱,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必须从户籍制度改革、法律制度、社保体系建设、财政投入和融资渠道建设上着手。  相似文献   

16.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继实行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制度变革,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合理调整、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促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关键是建立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农村组织制度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7.
美好乡村建设是涉及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的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部署,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则是建设美好新农村的首要内容.安徽省作为农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对安徽省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研究可以视为改革前的第一步.本文力图站在美好乡村建设的高度,运用DEA分析方法,分析安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良好,部分地区的公共品供给效率低下,存在着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需加大财政供给规模,提高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从人力资源流动的相关概念出发,解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荒”的表象,提出了要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限制城乡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快制度创新,要在“泛珠三角”内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加大和改进各地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流动的服务功能,逐步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各地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法制环境等能使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制度改革:农民工问题解决的根本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存在的痼疾,强化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各种矛盾。找到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从根本上破解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及附着在此制度下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路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出现严重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 :二元公共品供给体制 ;二元融资体制 ;二元财税体制 ;二元户籍和就业管理体制 ;不合理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对农民补偿严重不足的土地征用制度 ;城乡差别的选举权和社会决策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根本出路。解决“三农”问题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思路 ,既要“三农”做出自己的努力 ,更要改革制约农业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进步、农民增收的各种制度和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