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γ干扰素(IFN-γ)通过营养感受器GCN2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的恶性转化。在恶性转化的表型中,包括细胞周期缩短、细胞增殖增加、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发生,而细胞生长的异常调节是细胞恶性转化的第一步。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IFN-γ诱导细胞恶性生长的分子机制。创新点:实验对象γ-BMEC能够更好的用于乳腺癌发生的基础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工具。我们选择恶性细胞生长来详细研究IFN-γ的作用机制,为IFN-γ、恶性细胞生长甚至乳腺癌之间的密切关系提供直接证据。方法:通过MTT实验检测IFN-γ长期刺激下细胞的增殖能力;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检测cyclin D1/CDK4、p21、HDAC2、c-Abl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c-Abl入核。结论:IFN-γ通过c-Abl/HDAC2信号通路促进恶性BMEC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细胞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为功能不同的各段血管提供共同的连接衬里.内皮细胞具有细胞通透性、选择性屏障、止血、抗凝、纤溶、血流传输和血管活性物质代谢、以及调节血管运动张力、产生生长因子、纤维基质增生等作用.这些特征可引起或参与微循环或微体循环相关的疾病过程,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ADMA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并伴有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ADMA,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血浓度的升高,ADMA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 ADMA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致炎与诱导氧化应激等机制影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等多种细胞功能,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内皮细胞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为功能不同的各段血管提供共同的连接衬里.内皮细胞具有细胞通透性、选择性屏障、止血、抗凝、纤溶、血流传输和血管活性物质代谢、以及调节血管运动张力、产生生长因子、纤维基质增生等作用.这些特征可引起或参与微循环或微-体循环相关的疾病过程,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膜增生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共同的生理特征,与血管重塑关系密切,防止内膜增生及术后再狭窄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从不同水平研究血管内膜增生发病的机制,给临床针对病因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将从内皮损伤与功能障碍、脂质沉积、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增殖及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基因改变等多种机制的研究方向,总结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未来将在基因水平(如IGF-1 mRNA)、细胞生物学水平(如VSMC)及分子生物学水平(如内皮抑素、CRP)等各种研究方面有望成为新的研究突破点。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节,对保护听神经功能,预防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低脂饮食:老年耳聋与高脂饮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低脂肪饮食者的听力比高脂肪饮食者灵敏得多;高脂肪饮食者改吃低脂肪饮食后,听力逐渐改善。这是由于内耳血管是脑血管基本动脉系统的一个终末分支,本来就很细小,如果长期高脂饮食,血液中过多的脂类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使内耳血管更加狭窄,发生供血不足,久之发生耳聋。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角度阐述了细胞凋亡的证据及细胞凋亡的特点,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中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指出细胞凋亡是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常细胞的增殖受正负两大类调节信号的调控。正调节信号促进细胞增殖,阻止细胞分化;负调节信号阻止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失常有可能引发恶性肿瘤,而与此相关的两大类基因就是癌基因和抗癌基因。  相似文献   

9.
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人体中最常见、多发、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其侵袭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而新血管生成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影响肿瘤发生与否的关键环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在胃癌的生长、转移过程中,VEGF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在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与血管、淋巴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VEGF和VEGF受体家族VEGF家族是内皮细胞的特异有丝分裂原,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能增强内皮细胞的生存能力,促进有丝分裂,增强趋化性和血管渗透性。VEGF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VEGF-A主要调节血管的生成;VEGF-C和VEGF-D主要调节淋巴管的生成;VEGF-B在结构上类似VEGF-A和PLGF,它在结直肠癌的转移淋巴结中有高水平表达,但它的具体功能还没完全明了;VEGF-E结构类似VEGF-A,能够有效促进血管的生成。VEGF-A基因定位于6P21.3染色...  相似文献   

10.
骨骼肌在运动损伤、发育和重建等过程中卫星细胞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适宜的运动训练可以激活肌卫星细胞,使之增殖并向成肌的肌卫星细胞转化。文章阐述了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特征、负荷运动对肌卫星细胞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卫星细胞的激活与增殖的作用机制;并对人体衰老过程中肌卫星细胞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璐  张云霞    欣等 《德州学院学报》2014,(2):23-29,110
力学环境对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产生广泛的影响,不同组织细胞对力学环境有不同的生物学响应.力学刺激下,细胞的形态和骨架发生规律性变化,并促进抑制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细胞感受力学环境变化并产生生物学响应,通过相关的信号通路完成力信号转导,从而调控细胞力学生物学效应.综述力学环境下成纤维细胞骨架、形态、增殖、迁移等生物学效应,总结力生物学响应,为与成纤维细胞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血液循环中存在着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具有高增殖能力和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相似的特性,并且取材方便.血管内皮祖细胞可能是组织工程血管、血管植入物再内皮化以及构建组织工程器官血管网络的种子细胞的理想来源.本文简述了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来源、细胞表面标志、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骨骼肌的成体肌细胞数量基本保持恒定,骨骼肌的再生主要依赖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化与增殖。骨骼肌卫星细胞是能够被激活、进而分化为肌细胞的一类成肌细胞。本文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发生、体外培养与分化以及增殖的调控进行综述,并对激活肌卫星细胞在组织工程和创伤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肿瘤的生长需要依靠自身血管供氧和营养物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调节血管生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内皮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等重要的影响因子.目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作为一类新型的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已经在临床治疗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近年,已研究出多种对VEGF及其受体具有高选择性的抑制剂.本文从不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出发,综述了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策略.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细胞异常分化增殖的恶性疾病.血管新生是指在原有血管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微小血管.肿瘤生长、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与其中的微血管增生有密切关系,无论原发或转移肿瘤,其持续生长都必须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据2012年7月17日《科技日报》报道,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教授张莉莉课题组发现,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TLR4(Toll样受体4)介导的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膜增生,为临床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提供了新思路。研究论文发表在英国《心血管研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清洁级纯系雄性SD大鼠为实验模型,应用组织病理学、RT—PCR技术,研究高脂饮食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管内膜细胞大电导钙激活的钾通道(large conductance Ca—activated K+ channels,BKCa)、中电导钙激活的钾通道(Intermediate condutance Ca—activated K+ channels,IKCa)基因表达的动态改变情况,从基因表达水平探讨高脂饮食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同时指出,IKCa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启动因子,此观点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检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8.
Eph/ephrin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最多成员的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在机体的发育过程中参与细胞迁移、轴突导向、血管形成及神经网络的形成,对成年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再生和突触可塑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激活或抑制Eph/ephrin 可调节损伤后的突触功能和干细胞分化,达到修复梗死灶、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的目的。该文对Eph/ephrin信号通路在成年动物海马区、室管膜下区及非传统神经发生区域内调节神经发生、迁移以及突触可塑性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主要降低血脂的药物,临床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近期研究发现其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有较为重要的调脂外作用,如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为进一步扩大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microRNA-638(miR-638)在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中的表达丰度,以及miR-638的表达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从而探讨miR-638在U251细胞中促进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人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系(NHA)与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miR-638的表达水平;U251细胞转染miR-638模拟物后,MTT实验以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iR-638的表达对U251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作用的影响.结果:与正常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相比,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miR-638的表达上调(P0.01);miR-638的表达能促进U251细胞的迁移能力,但是不影响细胞增殖能力(P0.05).结论:miR-638在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中高表达,对胶质瘤细胞迁移有促进作用,miR-638可能具有促进胶质瘤U251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