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兴化垛田农业文化遗产是世界的宝贵财富。在评价兴化垛田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兴化垛田的科研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旅游价值,从而体现了保护与传承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基于兴化垛田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生态系统遭到的破坏、传统农耕方式的失传、垛田保护与现代社会的矛盾、垛田农业种植等,提出传承与保护兴化垛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措施,建议开发与保护并行,以期促进兴化垛田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了区域传统技艺和文化基因,是稀缺的“活态性”文化资源。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有效提高其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诸多资源濒危的困境,亦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运河(安徽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型和特色进行梳理,构建了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将定量和质性研究方法并轨使用,采用层次分析法等工具对资源禀赋条件、区域旅游发展条件、感知体验、效益与保障四项指标及维度内因素权重进行量化,科学预测大运河(安徽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事旅游开发的潜力和价值。研究结果为大运河(安徽段)及相似区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价值的测度和旅游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文章详尽论述了旅游开发在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产生的消极影响。以期对当前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若干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遗产保护理念。它着眼于线性区域,所涉遗产元素多样,兼具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利用线性文化遗产开展旅游活动是实现遗产“保护、保存和展示”目标的重要手段。准确地评价线性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潜力,对于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供给、需求和发展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诸多方面。同时,还必须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熵技术,以减少误差、提高可信度。以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和长城为对象的实证研究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为旅游发展提供资源,旅游为文化遗产利用提供机遇。文化遗产通过旅游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旅游依托文化遗产独具特色,独具优势,独具魅力。本文试从文化遗产与旅游事业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入手.以闽东旅游事业的发展为例。尝试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达到二者之间双赢共举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使西藏成为重要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战略定位,同时提出"将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做大做强做精特色旅游业"。本文在研究西藏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契合点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基于旅游资源开发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常常被看作是矛盾的,如何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成为实践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文献,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在的旅游价值出发,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表现,并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旅游类型定位的匹配,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机联动,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与经济的互动,表明旅游开发可以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关乎民族文化的存亡,是当代人重塑民族灵魂的历史使命.结合相关国际公约的核心价值观,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性质,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目标及现实意义,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核心内容.认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是:教育产业化、工程化、政绩化的价值取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取向的矛盾;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与教育行政体制的矛盾;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需求与实际供给能力的矛盾.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相关统计数据,明确了旅游教育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文化生存范式理论对贵州安顺鲍屯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进行思考,在分析鲍屯文化遗产的价值及保护与开发所存在的困境上,对鲍屯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以及旅游产品项目策划提出对策,从而为地方政府对鲍屯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反省当前旅游开发中的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论述了在旅游开发中,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境进行整体性保护,要从文化持有者的视角出发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