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校里师生冲突时有发生,有些因为教师处理不当矛盾激化,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伤害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在化解师生冲突时,教师如何起到主导作用呢?一、师生冲突的表现及原因分析根据师生之间行为对立与对抗的程度,师生冲突可分为一般性冲突和对抗性冲突。一般性冲突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出现的可由教师调控的对立和对抗行为,如,学生不听老师劝告随意与同学说话,拒绝回答教师提问等,一般不影响课堂教学,师生对立情况不严重,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权威地位来调  相似文献   

2.
课堂里的师生冲突:根源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一些学校“双差生”增多,学生的行为问题也有日渐增多的趋势,这使得在课堂里,师生之间的冲突行为也相应地增加。一些冲突甚至演变成师生之间的行为对抗,引起教师、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法律纠纷,牵动社会、学校方方面面的精力,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家长,...  相似文献   

3.
张步银 《甘肃教育》2009,(24):10-10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问题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该如何减少师生之间的冲突,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呢?  相似文献   

4.
师生冲突主要包括学生过错冲突和教师过错冲突、课堂冲突和课下冲突、师生个体之间和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冲突、持续性冲突和偶发性冲突。教师与学生社会评价标准及价值观念的差异性、学生不断增强的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意识和观念与教师的权力主义的对立以及师生交往中的障碍,是导致师生冲突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师生冲突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师生冲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师生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在某种情形下它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如果处理好的话,师生冲突还可以发挥其积极意义,所以不能简单地去消除和规避师生冲突,相反应该通过教师和学校的努力去优化师生冲突,充分挖掘其正面功能,这才是教育界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琼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3(1):119-121,126
高校师生是一种客观存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根据不同的标准,高校师生冲突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其产生原因既有教师方面的问题,也有学生以及学校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师、学生、学校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或减少师生之间的冲突,以促进高校的和谐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情境中师生之间的人际冲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组织行为,是存在于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导致师生人际冲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师生间存在意识、文化、沟通和心理背景方面的差异。化解师生人际冲突的途径要从师生双方寻求,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全面解放教师,让教师成为自由快乐的教育者;同时,还应通过师生间良性的沟通,重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课堂师生冲突对课堂教学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极大地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正确处理师生课堂冲突,能够维持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并且能使教师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相似文献   

9.
师生冲突有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各自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有利于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发挥师生冲突的正面功能,首先对师生冲突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其次在解决师生冲突前,要调查清楚发生的冲突是现实性的还是非现实性的;最后教师和学生要开诚布公敞开心扉地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0.
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既有和谐的一面,也会有分歧冲突的一面。师生冲突是中职学校常见现象,审视、反思和探析中职学校师生之间的冲突,对于全面揭示师生关系,促进中职学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方法,对中职学校师生关系总体状况进行了描述,并据此分析了引发中职学校师生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违规是一个常见现象,其原因为学生文化与代表主流文化的教师间存在冲突,冲突的原因主要有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师生之间角色和目标的差异以及学校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反学校文化等。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并理解学生文化,通过合适的教育方式,融合师生文化,改进丰富校规。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时期的师生文化冲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和文化冲突走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师生之间的文化冲突成为学校中不可忽视的现象。这种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教师代言主流文化与学生浸染多元化价值的冲突;教师强调学科知识传授与学生兴趣多样化的冲突;教师实行统一标准与学生渴望差异性对待的冲突;教师采用家长式管理与学生崇尚民主平等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常常看到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冲突产生的原因暂不去讨论,单从处理师生冲突的方式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师生能互谅互让,较妥协的处理师生关系。②教师作为相对学生来说强势的一方,出现打压甚至伤害学生身体、精神等行为,导致学生成为较大受害方。③教师作为相对于社会来说弱势的一方,社会舆论、家长语言威胁等软暴力手段,甚至殴打教师的硬暴力等都对教师本人乃至学校产生极大的伤害和不良影响。以上三种情况,无论产生哪一种,都对教师、学校甚至整个教育领域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消除师生冲突的根源,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是绝大部分教师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际交往是中学生实现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师生关系在学校诸多人际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师生之间的正式或非正式交往,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师生冲突是学校里常见的现象,也是中学教师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有的教师在遇到这种问题时,总倾向于把原因归结到学生不听话,因而时常处理不好甚至造成师生间严重的情绪对抗;有的教师则处理得比较好,不仅化解了冲突,而且加深了相互了解。因此,研究师生交往中的常见冲突,努力探求缓解冲突的策略和措施,对于维护师生双方特别是学…  相似文献   

15.
王刚 《教师》2014,(26):121-121
正教师和学生是学校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师生之间的交往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其既有和谐一致的一面,又有冲突对抗的一面。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冲突是不可避免也不可忽视的教育事实,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它不仅容易使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影响自我评价,出现心理问题,还会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对于师生冲突的积极预防及解决对策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师生冲突是学校场域内不可规避的一种常态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师生交往互动方式。师生冲突的负向功能给教师和学生乃至学校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文章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分析了师生冲突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解决师生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一些学校,教师的问题行为有日渐增多的趋势,这使得师生之间的冲突相应地增加。一些冲突甚至演变成师生之间的行为对抗,引起教师、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法律纠纷,牵动社会、学校方方面面的精力,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都造成损失。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教师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便具有了直接的现实意义。一、教师的问题行为及其危害教师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一些能引起学生的消极反应或不良行为,这就是教师的问题行为。教师的问题行为是指教师身上出现的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或违反教师职业道…  相似文献   

18.
一、学校冲突的概念及类型 学校冲突是指学校成员之间、内部各群体之间、成员与群体之间由于目标、利益、需要、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而在互动过程中发生的对立现象和行为。学校冲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多种类别。以冲突的主体为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冲突、教师之间的冲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学生之间的冲突等;  相似文献   

19.
高校师生文化冲突指持不同性质文化的高校教师与学生在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对立、对抗,它具有冲突的多样性、冲突的隐藏性和冲突的复杂性等特点。高校师生文化冲突反映出社会文化转型期的文化冲撞。大学生日渐成型的独立意识和判断挑战教师文化权威引起双方文化的对抗,大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各自存在不合理因素影响双方文化的对话,师生交往方式的时空变换导致文化沟通不畅。分析高校师生间文化冲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使高校师生文化朝文化整合的方向发展,淘汰旧的师生文化对抗冲突,倡导学校多元文化对话,以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文化各自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和谐、融洽、有效的师生沟通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心理健康;同时,也影响教师的工作心境,有利于减轻教师心理压力和疲劳,避免职业倦怠,增强成就感,进而加强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提升教育质量.然而,在实际学校生活中,师生之间的对立、冲突和不理解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反映需要教师"关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师生体会不到幸福、快乐和成就感.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问题.职业院校的师生沟通质量更是不容乐观.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特殊的教育群体,存在着更多的教育问题,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和引导,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职业院校的教师素养对提升师生沟通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尝试探讨提升职业院校师生沟通质量的教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