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暗示,是人类固有而特殊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的意志相符合。人们对暗示心理现象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在体育竞赛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在此,笔者试图在暗示与运动竞赛方面的研究作些探讨。暗示依其意识作用形式可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两种,在运动竞赛中,暗示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一、他人暗示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  相似文献   

2.
思想工作,并不局限于大报告、讨论会;因为除了这种庄严的形式之外;还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方式,心理暗示就是其中的一种。心理暗示就是在没有对立情绪的前提下,通过思想、语言、动作对个体施加影响,使人的心理状态发生改变,从而接受一定方式的行动或接受某种观念和意见。教师或教练员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如果善于运用心理暗示,通过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一句理解的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暗示就是心中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或者能够接受积极向上、健康的暗示。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的方式主要有榜样暗示、环境暗示、语言暗示等。运用积极心理暗示要注意实效性和针对性,不能片面强调或夸大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从而避免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的失误。  相似文献   

4.
暗示法训练是根据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应用语言或肢体语言等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暗示,使他们在运动训练、比赛中心理和身体同时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一种训练方法。本文从应用专业标识物暗示,语言、肢体语言心理暗示和自我语言心理暗示等三个方面,结合实际谈培养中长跑运动员技术节奏跑能力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暗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见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老年精神卫生专家陈昌惠教授说,暗示这种心理现象,没有任何物质基础,却能够产生强大的力量。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心理医生为患者治病时,就常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有一位少女因惊吓而站立不起。经检查,她躯体没有问题,这时,医生对她说,我们这里有一种特效方法能治你的病,然后给她服用和注射一些安慰剂。过几天告诉患者,你…  相似文献   

6.
散手技能学习的快慢、训练水平的高低、比赛时发挥的好坏,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变量。李小龙之所以能战胜世界多国好手,他认为精神状态是取胜的关键。笔者通过亲身实践和教学训练活动,认为在散手训练中暗示的应用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语言暗示的多样性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信号,它概括地代表着一类现实的事物,人们用它来互相传达各种信息,同时也用它来进行自我调节。语言暗示是指通过特定的口头语言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它是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重要手段。语言暗示有两种,一种是由他人进行的暗示,是用外部口头…  相似文献   

7.
一、心理暗示法 选择训练方法应以学生乐意接受,不抵触,愿意练为前提。要变“要我练”的被动地位为“我要练”的主动地位。包括教师暗示,学生自我暗示。 教师暗示分为:目标暗示,激励暗示。 目标暗示是教师把800米训练的目的、作用告诉学生(可举例)。如磨炼你的意志,使你成为一个勇敢者,为你中考以及将来,走向成功…… 激励暗示是教师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如:800米你肯定跑得好,你的学习劲头,身材条件证明一定能跑第一,除非你自己不想跑好……训练成绩有进步,就应多多表扬,多用“天才”、“聪…  相似文献   

8.
暗示是人类常见的一种特别的心理现象。所谓暗示心理就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放某种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它能够发掘蕴藏在人身上极其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力。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投有明确的特定目标,是一种非特定的心理反应,要发挥一个人的心理潜力,就得利用非特定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而把无意识心理活动引向人的心理潜力的关键,则在于作出种种暗示。体育课教学主要是通  相似文献   

9.
中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五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慢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又如当学生做跳箱动作产生恐惧心理时,在学生做练习前,教师有意向他点点头,或走过去用手轻轻拍一拍其后背,示意不要怕、大胆跳,能使学生倍受鼓舞,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  相似文献   

10.
林书立 《武当》2014,(2):53-55
暗示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也是被广泛运用的一种心理方法。因为气功中的意念存想活动同暗示法有点近似,或者说具有暗示的性质,因此有人便认为气功无非是暗示法的运用罢了。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本文拟对气功与暗示的关系作一些考察。  相似文献   

11.
暗示教育是采取暗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悟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的道理。在体育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暗示”方法,会收到积极的教育效果。一、言语暗示。不是直接进行表场或批评,而是用形象的比喻或暗语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表达出来。例如,课中发现个别学生随便讲话,做小动作等违纪行为时,教师暂停讲课,示以“我已经知道谁在下面开小差”的暗示,违纪学生就会意识到老师在批评  相似文献   

12.
暗示教育法在体育教学中是司空见惯的一种教育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而少为教育者之重视。本文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揭示了暗示与体育的联系,探讨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行为方式和运作价值。  相似文献   

13.
唐网明 《体育博览》2011,(7X):98-98
"暗示教学法"是用于国外的一种教学手段,本文根据暗示的教学理论与体育学科的特点论述了标志物的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和意义,通过事例说明,分析和阐述了体育教学中标志物的暗示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运动成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暗示教育●张克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存在着把“育人”的丰富内涵简单化的倾向,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多采用灌输式的说教,使教育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图依据暗示教育的有关理论,结合体育教...  相似文献   

15.
癔病也称歇斯底里,它多由于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而引起感觉与运动机能障碍、植物神经系统机能失调与精神异常等。这些症状可因暗示而产生、改变和消失。癔病发病急,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发生癔病的人往往在性格上具有一定的特点:情绪反应强烈,常带有夸张色彩;情绪易变,常感情用事;高度暗示性,容易接受周围人的暗示和自我暗示;高度的自我显示感,夸耀自己,乐意自我为中心和好幻想的性格。  相似文献   

16.
一、体态暗示法用体态暗示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训练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运动员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运动员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达到令人心悦诚服,同情舒心的境地。例如训练中发现某运动员注意力分散,在其做小动作时,教师慢步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皱皱眉、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要比中断训练、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实验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体育教学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对此,教师既不能动辄批评,更不能随意中断学生的学习,但又必须适时控制,巧妙运用方法进行纠正,暗示法就是处理这类事情的好方法。所谓暗示法是在体育课堂上的教与学过程中,只对某一对象进行注意的转移,而不造成其它外围效应的一种方法。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常用以下几种暗示法。一、手势暗示法。在讲解时,教师用辅助手势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进行微妙短暂的暗示,以达到纠  相似文献   

18.
分析心理暗示如何在体操教学中应用,从心理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今后在体操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心理暗示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暗示效应对排球竞赛产生的影响武汉汽车工业大学薛利人武汉体育学院潘铁军一、前言人们对暗示这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当然最初对暗示的研究是较局限而单一的,但经过长期的发展至今已涉及到较为广泛的研究领域。可是人们在体育方面对其研究至今甚少,本文...  相似文献   

20.
定律之死     
不破不立,历史的进步向来都是建立在推翻者似牢不可破的定律上的。遵循定律有的时候便意味着故步自封,自毁前行之路。所谓历史的暗示也不过只是暗示罢了,世界上一定的事情往往都是不一定的,而不一定的事情才是一定的。定律也是人创立的,在 NBA,定律从来都为会成为强者守则。因为他们正是依靠打破一个个定律才登上了王座,成为了伟大的球员。在定律和暗示面前、你要做的就是无情推翻,然后坚决地践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