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曹淦源 《收藏界》2010,(3):46-51
一,引言 一九七九年十月,景德镇陶瓷馆古瓷专业组陈孟龙、李会中两先生以研究复制元青花瓷为课题,开始探讨元青花的彩绘工艺。起初他俩沿用自明中期以来的传统青花钩线、  相似文献   

2.
《收藏界》2007,(9)
清代青花瓷器,以康熙朝中期青花瓷为顶峰,在中国青花瓷史上也久负盛名。康熙中期青花瓷器,以其青翠艳丽的色泽、新颖多样的器型和著名的"青花五彩"而独步瓷史。特别是绘制戏曲故事和表现《三国演义》、《水浒》等军事题材的"刀马人"战争场面图纹和绘制笔触工整细腻、意境悠远  相似文献   

3.
康熙青花瓷器,经历了明末清初的短暂萧条后迅速崛起,烧造出许多新颖别致的器型和格调高雅、令人耳目一新的青花瓷器精品。康熙青花瓷器,色泽青翠艳丽,绘画优美精湛,器型赏心悦目,令世人所瞩目,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元代青料(钴土矿)彩绘工艺根植于景德镇制瓷土壤之后,吮吸了中国多门传统艺术的营养,迅速发展起来,到元代晚期,成为中国瓷苑独秀的"青花"工艺。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青花工艺与艺术,装饰与绘画在坯体上相互交融,形成异彩纷呈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5.
邵玉兰 《收藏》2011,(6):78-81
青花五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彩绘瓷品种之一,由宋金红绿彩瓷发展而来。青花五彩为宣德时期创烧,嘉靖、万历时期盛行,到清康熙时期,五彩瓷器的烧造达到顶峰。青花五彩是在已高温烧成的青花瓷器上,用釉下青花与多种金属为着色剂的釉上彩料绘制图案花纹.  相似文献   

6.
陈锦 《收藏界》2015,(3):51-53
上海的朋友沈先生打电话来,邀请我欣赏他新近收藏的两件康熙青花五彩罐,并发来照片。沈君收藏瓷器二十余年,过手的瓷器无数,收藏亦精而美,为何会单单邀请我去看这两件看似寻常的瓷器呢?这两个青花五彩罐引起了我的好奇。青花五彩瓷是中国陶瓷史上重要的品种。它的烧造工艺较为复杂,先于坯上用青花料描绘出一定的纹样,上釉后入窑以1300度以上高温烧造。再以红、黄、绿、紫、赭等色彩描绘到已烧  相似文献   

7.
正鼻烟是舶来品,但鼻烟壶却是中国人发明。明代时,鼻烟从国外流入我国。到了清代,吸食鼻烟流行,科尔沁蒙古部与满清世代联姻,于是吸食鼻烟、欣赏烟壶的新时尚迅速传播到科尔沁草原。乾隆中期,鼻烟壶制作艺术达到巅峰,玉石、玛瑙、翡翠、琉璃、陶瓷等材质纷杂;琢碾、彩绘、内画、雕漆等工艺变化无穷;扇形、方形、葫芦形、瓶形、荷包形、桃形、人物形等式样繁多。值得一提的是,青花加紫,俗称"青花釉里红",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致,沉静安定",又增  相似文献   

8.
曹淦源 《收藏界》2010,(6):59-61
(接上期)三、元青花牡丹纹的艺术特征及品位元青花牡丹纹具有一般元青花装饰纹样的基本特征,但牡丹花的自然姿质及其文化内涵的独特性,又使牡丹纹在青花纹样中别具一格。另一方面,元青花牡丹纹是由多名工匠手绘的,工匠彩绘技能的高低也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9.
刘芳 《收藏界》2013,(5):57-59
商丘市睢阳区博物馆藏有一件康熙"宋荦"铭青花鱼纹尊,高31厘米,腹围80厘米,口径17.5厘米,底径16厘米,造型优美,制作精细。罐直口圆唇,丰肩弧腹,足胫外倾,圈足。肩部两侧各一条形耳,白釉底上饰青花,胎体厚重,胎质细密。腹部主题纹饰为鱼纹。腹部一侧开光内有竖写五行楷书铭  相似文献   

10.
程晓中 《收藏》2008,(6):58-59
青花“无双谱”人物图大碗,为清光绪年间景德镇瓷器精品。其眙质细腻,釉色纯正,是光绪时期所特有的高白釉。尤其是碗外壁所绘的青花“无双谱”人物图案更是令人称奇。  相似文献   

11.
刘金成 《收藏》2006,(3):48-50
历来元青花、釉里红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倾倒,这主要取决于元代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开创了以钻、铜着色剂为釉下彩绘瓷器的先河。但是,我们在喜好元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同时,要以平常心态去正确认知它,否则会“走火入魔”,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2.
青花写意     
一个诚信的故事,千古传颂图1为原首都博物馆馆长马希桂先生主编的图录《青花名瓷》上的一只大盘。图录注明为万历青花八仙人物盘。口径29.1厘米,图录的文字说明是"盘为撇口,圈足。青花  相似文献   

13.
李慧净 《收藏》2009,(10):48-53
清代是彩绘瓷发展的鼎盛时期,门类齐聚,名品林立。彩绘瓷借鉴其他工艺技法,开创了我国瓷绘技艺的黄金时代,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辽宁省馆藏清代瓷器门类完整,很多为罕见精品,从中可一窥清代彩绘瓷的工艺成就。  相似文献   

14.
雨岚 《收藏界》2012,(3):61-62
素肌玉骨、沉静典雅的青花瓷器自从元代成熟以来,就广受中外消费者的欢迎,而将青花装饰工艺与其他釉下或釉上装饰方法结合一体也一直是制瓷工匠们探索的内容之一,也因此出现了一些与青花有关的瓷器品种。  相似文献   

15.
尹青兰 《收藏》2013,(5):56-61
以往对景德镇明代青花瓷的研究着重于官窑,对民窑青花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对明代早期的民窑青花更是很少涉及。一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明代早期民窑青花大多制作粗劣,无论在工艺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比官窑逊色得多;二是明代早期民窑青花有纪年的器物很少,缺乏断代的标准器,很难对一时期的青花进行准确的断代。那么,明初民窑青花瓷碗真的如人们观念中的那么粗劣吗?这些通过明初匠人之手塑造的民用之物,到底有着怎样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6.
尹青兰 《收藏》2013,(3):56-61
以往对景德镇明代青花瓷的研究着重于官窑,对民窑青花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对明代早期的民窑青花更是很少涉及。一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明代早期民窑青花大多制作粗劣,无论在工艺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比官窑逊色得多;二是明代早期民窑青花有纪年的器物很少,缺乏断代的标准器,很难对一时期的青花进行准确的断代。那么,明初民窑青花瓷碗真的如人们观念中的那么粗劣吗?这些通过明初匠人之手塑造的民用之物,到底有着怎样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7.
曹淦源 《收藏界》2013,(5):41-47
"混水"是景德镇青花彩绘工艺的一门特殊技法。目前,笔者所见相关混水的释义都不够准确、简明、清晰。近些年来,论述古代青花瓷的文章,时有成化时期开始有混水的观点,且人云亦云,流传颇广。混水在景德镇青花史上是一项重大的革新工艺,廓清混水的含义,探讨其演变形成,具有重  相似文献   

18.
王元黎 《收藏》2020,(2):66-71
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官窑和民窑俱盛,彩绘和色釉并茂,瓷器装饰精细华美,如繁花般绽放,青花和粉彩占了极大比重。新乡市博物馆收藏历代陶瓷器3000余件,藏品来源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成立的平原省博物馆旧藏和故宫调拨为主,其中不乏清代官窑上乘之作及民窑精品,现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加以介绍鉴赏。  相似文献   

19.
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绘于生胎表面后,再施以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瓷器。它的魅力体现在,首先,其绘画工具主要是毛笔,使得青花具有中国国画的笔致韵味和水墨效果;其次,其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蓝彩淡雅青翠又永不褪色;再次其装饰效果白蓝相映,纹样雅俗共赏;进而其制作优良而又实用,因颇受世人喜爱,而被后世称为人间瑰宝。  相似文献   

20.
顺冶青花瓷器,处于明清过渡阶段,历史上的文献记载不是很多。过去人们对顺治青花的认识不太清楚,由于许多纹饰特征与明末崇祯青花风格相近,往往就把不易确认、模糊的明末民窑青花笼统地定为顺治青花,或者把一些顺治青花的年代定为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