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武汉晚报》报道 ,汉口一老汉为孙子聘请家教 ,以其孙数学卷子上的题目考应聘者。两天中 ,大学生、研究生应者甚众 ,无一做出 ,自称高级教师者 ,也没有做出来。附《武汉晚报》报道原文 :3日 ,汉口武胜路新华书店门前 ,找家教工作的大学生三五个一堆讨论一道数学题。旁边还有一位老汉看他们做题。老汉说他姓杨 ,来这里是想给读初二的孙子找位数学家庭教师。老汉对大学生们说 :“我不管你是华师的还是武大的 ,也不管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 ,也不管是普通教师还是特级教师 ,只要你能做出我孙子数学卷子上的这道题 ,我就请你当家教。”据报道 …  相似文献   

2.
一天下午三点多钟,在时新公路南侧,由于一处树坑没有及时填上,导致一辆正在行驶的桑塔纳轿车的前轮陷了进去,着急的司机只得找了五个过路人帮忙推出来。本来是很简单的帮忙,却上演了一幕让人不愿意看到的情景。前轮推出后,司机掏出烟给每位帮忙的师傅一根,说着感谢的话。正当司机准备开车离开时,一个帮忙的中年男子拉着他的胳膊,笑着对他说:“帮你推出了车,也不表示一下呀?”还没等司机反应过来,这个男子接着说道:“大冷的天,我还在办着其他的事,就耽误时间帮你忙了,你得给个辛苦费吧。”他边说边不停地用手拍打着刚才推车时沾上的灰尘,司机…  相似文献   

3.
调停黄梅雨     
清朝某年,春末夏初的一天,三位同窗好友约定在酒楼小酌。细雨霏霏,方生、姚生先至,稍候片刻,刘生也上楼来了,手中的雨伞淌着水,见了两人便说:“咳,这雨怎么下个不停?真烦人!”“这个季节就是多雨啦。”方生接口说,“古人不是早就这样说了吗──‘黄梅时节家家雨’?”方、刘两人,平素就喜欢格杠。方生话音刚落,刘生马上反击:“这个季节未必多雨,古人早就这样说了──‘梅子黄时日日晴’。”两人各持己见,争得面红耳赤。“两位所言,都有一定道理。”姚生历来是充当调停人的角色,这时他开口了,“不过,还有一句古诗,两位…  相似文献   

4.
一天,一位理发师给一位牧师理发。当牧师打算付理发费时,理发师拒绝了。他说:“你是为上帝工作。”第二天,理发师在店门口发现了12部圣经。一位警察找这位理发师理发,理发师再次拒绝收费。他说:“你保护大众。”第二天,理发师发现店门口放着12个甜甜圈。一位律师来找这位理发师理发,理发师又一次拒绝收费。他说:“你为司法系统服务。”第二天,理发师发现12名律师等着他理发。无私的理发师@蔡晖  相似文献   

5.
捕蝉者说一天 ,孔子带着他的学生走进一片茂密荫郁的树林歇凉。正逢一位弯腰驼背的老汉站在树下 ,用顶端涂着树脂的竹竿捉蝉。只见他一粘一只 ,就像随手拾取一样容易。于是 ,孔子问老汉 :“你捉蝉这般巧妙 ,其中有规律吗 ?”老汉回答 :“当然有。蝉很机灵 ,一有风吹草动 ,它就逃了。因此 ,首先要练得手拿竹竿不晃动。放两颗弹丸在竹竿顶端不掉 ,捉蝉就有了一定把握 ;放三颗弹丸不掉 ,捉十只才会逃走一只 ;放五颗弹丸不掉 ,捉蝉就像随手拾取一样。光这样还不够 ,还要善于隐蔽自己。我站在树下 ,就像半截树桩 ,伸出手臂 ,就像枯木朽枝。”老汉…  相似文献   

6.
丹麦有两位科学家,他们是兄弟。一位叫哈洛·波尔,是位数学家;一位叫尼尔·波尔,是位物理学家。他们小时候的一天,哥哥尼尔对弟弟说:“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相互揭短吧。”弟弟哈洛说:“哥哥,这我可做不到。”哥哥说:“难道你不想让我感到快乐吗?”于是,弟弟便答应了。尼尔开始指责哈洛:“你总是口齿不清,不会说话,不善于表达自己,没有人知道你的心思,别人不知道你对他们的态度……好了,现在轮到你揭我的短了。”弟弟哈洛想了一会,说不出话。他看着哥哥,说:“哥,你的衣领上有一根线头。”他边说边帮他拿掉了。弟弟觉得哥哥没有短处,现在的…  相似文献   

7.
陪一位来看我的老朋友转校园,自然给他谈起学校的一些事。他认为好多做法“富有创意”,不停赞叹的同时又不停地惋惜:“怎么不找媒体宣传呢?这些做法多么令人欣赏啊!”我说:“为什么要宣传呢?教育又不是拿给别人欣赏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闷热的中午,有位瘦削的穷苦老汉走得又渴又饿,便把马拴在路边的树上,坐下来休息。这时,一个富人路过这里,想停下来凉快凉快,也把马拴到了那棵树上。穷老汉连忙制止说:“我的马性子烈,拴在一块,它会把你的马踢死的。你还是另外找一棵树拴马吧。”富人蛮横地瞪了老汉一眼,好像嫌他多事似的。老汉重复了一遍,富人还是不理睬,大模  相似文献   

9.
一个年轻小伙子跟一位有魅力的年轻姑娘成了亲密朋友。他们保持着一种非常柏拉图的关系。一天晚上,姑娘邀小伙子去酒吧,说,“今天晚上我要帮你找个伴儿。”两个人到了酒吧,姑娘专心致志地打量起在场的其他人来。她一边看,一边亲昵地挽着小伙子的胳膊,充满爱意地看着他,并不时与他耳语。接着姑娘说自己要走了,并跟小伙子说第二天喝咖啡时见。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秘诀     
那是1965年,当时我是西雅图维尤岭中学的一名图书管理员。一天,一位四年级的老师来找我,说她有个学生作业总比其他同学完成得快,需要找一些更费劲的事给他做。“他能在图书馆帮忙吗?”老师问。我说:“送他来吧!”不一会儿,一个身着牛仔裤和T恤衫、长着浅棕色头发的瘦小男孩出现在我面前。  相似文献   

11.
续文一: 汤姆找啊找,还是找不到。最后,汤姆沮丧地回到家里。可是,他的小老鼠已经回来了。它坐在沙发上,一边吃奶酪,一边看电视。汤姆想:奶酪是不是它偷来的呢?小老鼠说:“汤姆,这是我得到的奖励!”汤姆问:“什么奖励?你说,从哪儿弄来的奶酪?”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第一次接触自闭症的孩子。开学典礼时,大家在操场上集合,都很安静,只有小A同学不耐烦起来,开始像打电话一样说个不停,劝了几次都不听,我用双手轻轻环住他的双肩,想让他不再躁动不安,谁知道他竟然哭起来:“妈妈,我要找妈妈。”上课的第一天,他在课堂上说个不停,当我要求他不说的时候,他竟然慢吞吞地说:“你说什么?我不懂。”然后连说带唱,根本不顾别人的感受。小A同学是一个自闭症患儿,他小的时候和大多数自闭症孩子一样不爱说话,后来他的母亲带他做康复治疗,现在能与人沟通了,但是语言能力还是很弱,总是边想边说。得知这些情况以后,我开始上网查找资料,努力进行学习。既然小A同学来到我的班级,我就有教育小A同学的义务,所以我努力学习正确对待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成长,是从模仿家庭成员的行为开始的。他(她)的性格、品德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与周围的人特别是家长、老师的言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们班有一位小朋友,有时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有时把别的小朋友的食品悄悄地吃了。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他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转笔刀,就问他:“是谁的?”他说:“捡的。”我问:“为什么不交给老师呢?”他说:“奶奶在巷里拾了一个大皮球也没交,说留给我玩。”从这里,可以看出大人对孩子的影响。还有一次,我发现班上的“小鸡啄米”玩具不见了。我一边找,一边问  相似文献   

14.
乌龟大婶想做大饼,却发现面粉没有了。于是,她连忙去喊醒了正在睡觉的老伴儿:“快醒醒吧,老乌龟,别睡了!快跑去找白兔妹子要点儿面粉回来!”老乌龟正在说梦话就被叫醒了,一肚子的不高兴。“我从出世以来,还没跑过呢,叫我慢慢爬还差不多。”他边说边挠痒痒(náo yǎn y n),然后才慢吞吞地下床。“你就不能快点吗?真是急死人了!”乌龟大婶不停地催(cuī)他。“不要急,不要急,因为———急也没用!”老乌龟又慢慢地穿鞋和衣服,戴帽子。“哎呀,腰带不见了。”乌龟大婶只好帮着他一起找。他们光是找腰带就花了一个星期。总算要出门了,乌龟大婶嘱咐…  相似文献   

15.
开心一笑     
耗费一天的工作某老师收到一个学生母亲的来信:“亲爱的小姐,请你别再给约翰尼布置家庭作业了。一个人绕特拉法尔加广场走50圈需要多少时间的那道题让他父亲耽误了一天的工作,可当他走完50圈之后,你却判得数是错的。”500只鸭子一个男教师正在教室上课,面对乱哄哄的课堂,他气恼地说:“两个女人发出的嘈杂声就等于1000只鸭子发出的声音。”一天,男教师的妻子来学女学生报告说:“老师500只鸭子找你。”天,男教师的妻子来学校找他,女学生报告说:“老师,外面有500只鸭子找你。”谁创造万物某宗教学校的教师在课堂上厉声问学生:“你们说,是谁创造…  相似文献   

16.
8岁的强强夜间尿了床。第二天,当着爷爷奶奶的面,姑姑对他说:“强强真不赖,画了个特别大的地图。”妈妈又说:“这个月你都尿了8次了,总不能尿到娶媳妇的年龄吧!”家里人都笑个不停,强强羞得就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强强于是一整天都很不开心,连小朋友喊他出去玩,他都不去。强强想,  相似文献   

17.
沉重     
“咦,爸爸今天怎么忘了件事,对了,忘了抽烟。”以前爸爸有个坏习惯———吃完饭后,坐在电视机前边看电视边抽烟,弄得满屋子烟雾缭绕。为此,我没少劝过他,可他总是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再说毛泽东、丘吉尔不也抽了一辈子的烟?”待我软磨硬缠,他就说:“抽完这支就不抽了。”可还没过半天,他又熬不住了,又如开始一样抽个不停。如果见他站起来往外跑,不  相似文献   

18.
丁郎孝母     
从前人个叫丁郎的人,原本对他母亲不好,是个不孝之子。有一回,丁郎上山,天热得很,走了一阵,找棵大树歇荫凉,可巧有个老汉也在那里坐着扇蒲扇。树上有个雅鹊窝,小鸦鹊打食老鸦鹊等着吃。丁郎觉得新奇,就问身边的老汉:“光听说大鸦鹊打食小鸦鹊吃,怎么这里少的打食老的吃呢?”老汉说:“这叫反哺。老鸦鹊把小鸦鹊孵出来,又打食把它们养大了,自己累得脱光了毛,  相似文献   

19.
谁之过     
谁之过北京二中学生孟羊“砰砰”,传来了敲门声。“来了!”我叫着去开门,面前是一位老者,“我,我找──。”“您先请进吧。”说着我把人让进了屋热情地说“真不巧,我爸妈刚刚出去。”“没关系,你就是高强吧,跟老高长得真像!”他指着我恍然大悟地说。“高?高──...  相似文献   

20.
“文革”期间,有一天,狱警传文怀沙,说北京来了一位中央首长派来的人物要找他谈话。见面一看是一位过去的朋友马先生,是江青叫他来临汾监狱找文怀沙,说文怀沙可以从狱中出来,条件是要亲自写一份认罪和效忠的文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