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残酷的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一八六二年(同治元年),正当太平天国与清朝封建统治者在南方展开生死搏斗之际,陕西爆发了震动全国的回民大起义。这次起义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清政府残酷的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政策的必然结果。清朝统治者对广大农民的压迫和剥削本来是极其残酷的。鸦片战争以后,为了支付巨额的战费、赔款和弥补对外贸易上的亏空,更加紧了对劳动人民的搜刮和掠夺。陕西省是全国赋徭繁重的地区之一。自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原为清政府饷源所在地的江南  相似文献   

2.
公元1878—1884年间,从中国新疆伊犁和喀什地区向俄国中亚七河地区迁去了1.5万东干人,其主体是1862—1877年西北反清回民起义军的余部。这些移民之所以能被接纳,是因为他们被认为是反封建斗争的勇士。他们不畏强权、不怕艰险的精神感动了中亚广大穆斯林群众,他们良好的整体素质及民族精神征服了中亚人,他们成了中亚社会的优秀成员。  相似文献   

3.
陕西是最早响应武昌起义并取得成功的省份,又是北方诸省中第一个光复的省份,还是辛亥革命独立各省中坚持军事斗争时间最长的省份,直到清廷退位,南北统一,陕西方面还在与最顽固的封建势力升允等血战。陕西革命的成功,不仅仅将辛亥革命的浪潮扩展至西北地区,壮大了革命的声势和力量,而且还牵制了西北清军主力,吸引了河南清军西向,从侧面减轻了武昌前线革命军的压力,支援了湖北地区,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陕西独立影响辛亥革命的全局,在辛亥革命中有着独特鲜明的历史地位。西安新军起义,陕西光复是陕西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大事件之一,是陕西进入20世纪以来的第一件震撼事件。与其他省相比,陕西辛亥革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启讷,陕西华阴县人.道光己酉科拔贡。咸丰六年援例引见咸丰帝,蒙恩赏文举人,五品顶戴。同治十二年,任山西雁平兵备道。李启讷所处的时代,是地主阶级编练地方武装团练兴盛之时,也是清廷通过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利用团练组织镇压人民反抗之时。而他是山东巡抚、追赠总督、太子少保李惠之子,却反对团练。他曾在《忧愤疾书》中开宗明义写道:“团练之设,名为弭乱,实为乱阶。”同治中陕、甘、青回民起义,清廷派左宗棠总兵西讨。他不满左宗棠对回民采取的镇压手段,说此是“不问曲直,不分皂白,以剿办捻、发(军)之故智,剿洗回民”。左宗棠入关,委派李启讷协办华阴团练。他上  相似文献   

5.
清末反动统治下陕西社会矛盾空前尖锐,为辛亥陕西首先响应武昌起义奠定了社会基础;反清意识源远流长,为陕西首先响应武昌起义打下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前存在于陕西下层社会、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反清力量——哥老会和刀客,是革命派联系劳动群众、首先响应武昌起义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6.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留驻平城地区的鲜卑人的汉化过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中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反抗斗争。第一次是以废太子拓跋恂和一批元老重臣的反对南迁的斗争,其结果是使留驻平城地区的鲜卑人的汉化过程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倒退。第二次是六镇起义和河比、山东等地的起义,参与这次大起义的鲜卑人在起义失败后经过辗转迁徙,最终也融合于汉民族之中,但这一融合过程是与随孝文帝南迁洛阳的鲜卑人与汉民族的融合过程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1877~1917年间中亚陕甘回族移民的经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7年10月,西北反清回民起义失败。陕甘回民义军余部分三批进入俄国七河地区定居至今。他们依靠中国农耕文化优势及穆斯林从商的传统,大力开垦荒地,进行水稻种植,稻田面积达到耕地面积50%,并开办了各种手工作坊,在闲暇之时又从事商业活动。对中亚社会生活及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清王朝转衰后,秦州一如全国,统治者横征暴敛、欺压盘剥、徇私舞弊,使社会矛盾激化,民主思想随之传播。在革命党人黄钺、陈养源等的努力和推动下,随着武昌起义和全国革命的蓬勃发展,秦州起义终于爆发了。秦州起义后,革命党人随即成立军政府,实行民主改革,结束了清王朝在秦州的统治,清朝在甘肃的统治也很快倒台。袁世凯夺权后,秦州革命党人被迫妥协,解散军政府,取消独立,起义宣告失败。但秦州起义对推动甘肃、陕西乃至于全国革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历史上,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不仅是政治、思想的斗争,而且还表现为军事的斗争。楚汉战争就是这样。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秦王朝,粉碎了赵高、胡亥奴隶主复辟政权,也推动了儒法斗争。项羽和刘邦之间所进行的楚汉战争,就是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推动下儒法两条路线的搏斗。斗争的结果是楚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22日,是西安新军响应武昌起义并取得胜利100周年的日子。为纪念辛亥革命陕西光复,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辛亥革命精神,研究孙中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探讨近代陕西社会发展,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历史学会、台湾极忠文教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的纪念陕西辛亥革命100周年学  相似文献   

11.
运用材料解析等方法,讨论了史学界众说纷纭的义和团运动开始的时间与地点问题。认为平原起义是义和团运动的开端。理由是:1,平原起义是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后,最先爆发的也是最大的武装起义;2.山东巡抚毓贤对平原起义的绥靖处理和对义和团的扶持,直接导致平原起义后义和团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3.平原起义高举“兴清灭洋”旗帜,使单纯的反洋教斗争转变为“兴清灭洋”或“助清灭洋”、“扶清灭洋”、“顺清灭洋”、“保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4.从以朱红灯为首的鲁西北义和团的组织形式和信仰上看,也应视平原起义为义和团运动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22日,陕西首先响应。陕西新军起义,波及晋、豫、甘三省,影响至于宁、青、新等地,是全国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辛亥革命前夕的陕西清朝反动统治者,在勾结帝国主义绞杀了义和团运动以后,彻底向外国侵略者屈服投降,变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驯服工具。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下,陕西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过着极其痛苦的生活。除了已经很重的正税负担外,额外摊派,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3.
今天讲从东汉末年到唐朝初期的儒法斗争。这期间,爆发过两次规模巨大的农民战争。黄巾大起义以后,曹操、诸葛亮等法家人物登上政治舞台;隋末农民战争以后,又相继出现唐太宗和武则天这样有作为的政治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这个时期的农民战争和儒法斗争的关系,弄清儒法斗争的阶级基础和实质,有助于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服务。 (一) 东汉末年,豪强大地主集团控制着政权。他们把经过“白虎观会议”确定为“官学”的孔孟之道越捧越高。他们顽固推行尊儒反法路线的结果,使儒学泛滥,政治腐败,豪强割据,  相似文献   

14.
秦州起义是甘肃天水地区响应辛亥革命的一次重要起义.起义的发动者是黄钺,但为这次起义播下火种、奠定群众基础的则是秦州人陈养源.陈养源1893年中举入仕,1903年辞官到上海开设镜今书局,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兴中会,他刊印进步书刊,结交革命党人,参加革命团体,向家乡青年寄送书籍,传播进步思想,从而为后来秦州起义的发动打下了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陕西是大革命时期全国农民运动最发达的省份之一。这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同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领导和组织起来的。一、一九二四年春至一九二五年九月酝酿准备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这个期间回陕和在陕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及新建立的渭南赤水、西安、三原、绥德、华县等地的共青团组织,积极领导了陕西地区农民运动的酝酿准备工作,并组织农民开展了一系列实际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东干族与1916年中亚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6年中亚起义是沙俄时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民族解放运动,也是1917年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干族是1877~1878年间移居中亚七河地区的陕甘回族。他们积极参加了这场起义,起义使东干族与俄国的社会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李定国、白文选均是明末农民大起义的重要领袖人物 ,对明统治阶级的压迫曾有过英勇反抗。公元16 44年 ,清军在吴三桂的引导下入关 ,阶级斗争演化为民族斗争 ,明王朝贵族宗室进行了最后的挣扎 ,先后有福王、唐王、鲁王、永明王等和农民起义军余部联合抗击清军。此二人皆附于永明  相似文献   

18.
青号军起义是清代咸同年间号军大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详情却鲜见于史册。本文对黔北桐梓杨龙喜起义,黔东南台拱张秀眉起义作了详细的分析考证,认为这两大起义军就是青号军,正是青号军起义揭开了贵州号军起义的序幕,打响了号军反对腐败朝廷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前期表现为东西战争,后期表现为南北战争,这一重要特征在以往的农战史研究中重视不够。一、农民起义之为东西战争与南北战争略论在封建社会前期秦、汉、隋、唐诸朝,农民起义爆发地点及初期活动地区全在关东,起义成员也多为东关人,基本表现为东西战争。在封建社会后期宋,元、明、清诸朝,农民起义爆发地点及活动地区全在南北方,起义成员也多是北人或南人,基本表现为南北战争。起义具有强烈的方向性,起义与镇压起义的阵营划分往往主要不按阶级而按地域,致使地域特点超过阶级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清朝咸同年间贵州号军起义,各方面的史料对历史事件说法不一。笔者就一些号军历史问题,认为:一、"教"是理论"号"是军;二、江汉政权是统宗;三、青军揭开大序幕;四、白号军策源地是岗家寨;五、号军政权有明显阶段性;六、思南是贵州咸同大起义以及川、湘、鄂、赣等省号军起义的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