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俎侯夭簋》“易在俎王人□又七生●”一句,“七”后一字当释为“生”,学者或释为“里”,不确。无论从铭文字体、铭文内容、同时期分封铭文的格式与内容,还是西周时期“里”的性质等,皆可得到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师簋有铭文"今敢博氒眾叚",马承源等先生读"博"为"薄",读"叚"为"暇","薄"义"迫",本文认为铭文应该断句为"今敢博氒眾,叚,反氒工吏,弗蹟我東國",而"叚"是表示语气的叹词,表示吃惊和不屑的语气,且"博"当读为"搏",其义为"捕持"."行气玉佩铭"是一篇叙述道家、内家拳术关于行气养生的铭文.铭文中的"(天)"字形、意义学者们解释众多,本文认为当释为"内",与"纳"是古今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殷周铭语文里的"(辶水)"字,过去释为"速"或"(之冉)",没有定论.本文从字形分析切入,通过该字所在语境的探讨,结合相关字词的考释,在否定旧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该字就是后来的"(之冉)"字,在铭文里主要有三种用法:第一,用作人名;第二,用作动词"行往""前去";第三,借为"護",表"辅佐""辅助".  相似文献   

4.
<<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的"旋"字,学界多释为"小便",但这与它所处的语境不相吻合.根据语境分析,此"旋"应释为"转身".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看法认为周厉王姬胡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已有金文资料中并没有记载周厉王如何暴虐,而多是对其战功的描述,且西周青铜铭文中的"厉"字多被写成"剌","剌"通常被释为"烈",金文中的"周剌王"可以释为"周烈王",那么,周厉王姬胡的谥号就值得重新考证,并给予周厉王姬胡以公允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6.
"七"之趣     
"七",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数字,它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人的身体,明显地带有"七"的印记,人体有"七窍",即耳、目、口、鼻七孔.喜、怒、忧、思、悲、恐、惊,在祖国医学里被称为"七情".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人到了七岁,大脑发育减慢,智力空间就很难再进一步拓展了.……  相似文献   

7.
"停腾"辨     
黄大祥 《家教指南》2004,(5):103-105
敦煌变文中的"停腾"一词,其义并非"停当、定当",将之释为"斟酌、调理"亦难与文中之义相符;而直接释为"舒缓、延迟"也不完全适当.其意义实则有二:其一,为"行止、停延、往复"义,是动词;其二,为"舒缓平和"义,是形容词.后一意义乃由前一意义引申而来.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所谓走一个来回,是说读一篇课文至少要有"来"与"回"这两个过程."来",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回",是指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上来,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内容的."来"是"回"的基础,"回"是"来"的升华.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也才能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对<陋室铭>中"白丁"的注释,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大同小异,释为"白没有官职的人,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①. "没有官职"的"平民",言"丁"即可,何以要加一个"白"字?白屑易在<新丰折臂翁>一诗中写道:"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丁"指成年男子;泛言称之为"人丁",即"人口"的代称."丁"即是平民.难道"白"字有"不识字、没学问"之义项?  相似文献   

10.
"美"的产生     
一、前言 在西方文明的源头,美与善同义.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里对"美"下的定义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善."后来古典主义认为"美在形式",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认为"美即完善",英国经验主义认为"美感即快感,美即愉快",德国古典美学认为"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俄国现实主义认为"美是生活",各学派见解均不同.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高校的"第七学期"现象成为顽疾,多数高校处于两难境地.本文试图采用分流教学的方式解决这一难题,并在分流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做了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每当吟诵魏文帝<燕歌行>一诗时,对其中"床"一词的理解颇多疑窦.诗中"明月皎皎照我床",几乎所有注本均释之为"卧具"之意,如程蔚冬在<中国历代诗歌名篇鉴赏辞典>中释为"这位思妇放下琴弦,看到如水的月光,泄在独卧的床上".  相似文献   

13.
每天一上班,正泰集团的员工们就会在车间里,贴出"笑脸"、"愁容"等表情图案.这样的心情管理,已是正泰车间内的一项新的管理内容.为员工提供"心理鸡汤"等"情感福利",正成为这家温州民企关爱员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4.
很多<古代汉语>文选部分都选用了<论语·季氏>中的"季氏将伐颛臾"章.在注释中对"求,无乃尔是过与?"中"是"的解释又往往与古代汉语常识词序部分对"是"的句法作用的阐释不相一致.本文通过对比探讨了"无乃尔是过与"中"是"的词汇意义及语法功能,即"是"当释为:通"寔 ",做谓语"过"的状语.  相似文献   

15.
四、运筹问题(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一)思想方法解读 这个单元,共有4个例题,分别为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田忌赛马等,这些内容都是"运筹思想"的体现.所谓"运筹",辞典解释是"制定策略,筹划"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先看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4(2006年版)《汉书·苏武传》一文的一则注释: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阴,暗地里。相与,互相,一起。再看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的一则注释:舍人相与谏。[相与]一齐,共同。同是一本教材,对"相与"一词一注释为"一起",一注释为"一齐",二者词义相同吗?如果相  相似文献   

17.
句子里用余指代词"等"、"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内容时,就目前情况看,其前后标点符号的用法比较混乱.其实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用法. 当句子的并列结构中的各项之间使用顿号时,"等等"或"等"之前不用.  相似文献   

18.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编著、海天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子表格与数据处理"之"创建统计图表".创建统计图表内容比较多,学生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把每一种图表的创建方法全部掌握好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19.
"文明风采"走过七年 "职教发展、德育为先",作为中职教育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自2004年首次举办以来,这项一年一届的活动已悄然走过了七个年头.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桃花源记》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的解释,一直争论不休,未有确论.《桃花源诗》中也有"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一句.文章检视各家意见,试图在分析讨论前说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