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言词”、“词句”,义项使用时,“辞“与“词”相同。古代汉语中,在较古时候一般只用“辞”,而不用“词”。自汉代以后.“词”才逐渐代替了“辞”。  相似文献   

2.
“词”与“辞”是近义同音字,容易混淆。如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第1题考查字形,A 项有“词不达意”,这个“词”对不对呢?是否必须用“辞不达意”呢?恐怕不少考生难以判定。事实上“词”与“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能通用。先说通用的情况。在言语和文词这一意义上,“词”、“辞”是同义词。在上古时,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诸如“辞令”、“辞讼”、“辞藻”、“辞章”、“言辞”、“托辞”、“遁辞”“致辞”、“发刊辞”以及“辞典”中的  相似文献   

3.
“施受同词”的“词”,有人写作“辞”。《汉语大辞典》注:“词,言辞;文辞。” “辞,文词;言词。”但是,“词”是“语言组织中的基本单位,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从语言学的角度考虑,还是写成“施受同词”为好。 何谓“施受同词”?孙力平先生在《先秦典籍句法结构中的“施受同辞”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词”与“辞”辨析刘金山词和辞是同音异形容易混淆的两个字。词,从言,司声,形声字。本指有声有义的词语,现常用为:①语言,如演说词,义正词严;②一种韵文,又称长短句,如宋词、词人;③在句子里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如名词、动词。辞,简化字,本是诉讼...  相似文献   

5.
在言词的意义上,“词”和“辞”有同义关系,于是经常发生两字混用的情况.拿双音合成词来说,并列结构的如“言辞、文辞、辞章、辞  相似文献   

6.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  相似文献   

7.
“词”与“辞”,由于意义上有某些相同点,在使用上往往易于混淆,如何区别呢?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兼类词在甲骨文中已存在,而且种类众多。本文主要通过对甲骨刻辞中的兼类词“在”的分析,来说明甲骨刻辞中兼类情况之丰富。  相似文献   

9.
"词"和"辞"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先说通用的情况。在意义上,“词”和“辞”是同义词。在上古时代,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诸如“辞令”、“辞海”、“辞藻”、“辞章”、“言辞”、“托辞”、“遁辞”、“致辞”、“发刊辞”以及“辞典”中的“辞”,均可以通用为“词”。相应地,工于言辞的人,可叫做“辞人”或“词人”。成语“词不达意”和“辞不达意”也可相互通用。但是在用法方面,“词”和“辞”又各有习惯用法。如在“台词”、“誓词”、“歌词”中用“词…  相似文献   

10.
日语里,“无案内”既可写作“不案内”,也可读作“不(ブ)案内”。“不”在日语中以读作清音的“フ”为常式。什么样的词,在什么情况下,接头辞“无”、“不”可自由替换,并使“不”可读为浊音为“フ”?本文采用分类、定量统计等方法,将《大辞林》中带否定接头辞“不”、“无”的词语分为“混交”“和制”“纯粹”三类,又将这些词置于《汉语大词典》、《大汉和词典》中进行调查比较,得出“不(ブ)”、“无(ブ)”可自由替换者大多为和制汉语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1.
杨树达先生的“施受同辞”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同一个词兼有主动和被动两种用法,这属于语法范畴;二是指同一个词兼有施与和接受两个对立的义项,这属于词汇范畴。“施受同辞”应限于词汇范畴,且应在同一历史平面上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宋人改编诗为歌辞,采用了“以诗度曲”、“檃括”等方式。“以诗为词”是“檃括”的方法之一,最直接的目的是使“诗”合于歌唱。陈师道评论苏轼“以诗为词”,即着眼于其“檃括”创作歌曲。李清照“句读不葺之诗”,当谓声诗。单纯从案头文学表现手法的角度阐释“以诗为词”有失全面。  相似文献   

13.
张林 《考试周刊》2011,(67):97-98
日语表达中,“ぁげく”被定位为公认的语法功能——“辞”,“结果”往往被置于词汇的“词”的地位.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被置于“词”的地位的“结果”其实已经具备了近似于“ぁげく”的语法功能。作者通过“ぁげく”与“结果”的用法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结果”的语法功能及其他用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词”与“辞”,都读作ci,在许多合成词里,表示语言、语句、言词等意思时,基本上是相通的,如:词典、辞典,词赋、辞赋,词藻、辞藻,词章、辞章,词令、辞令,言词、言辞,陈词、陈辞,祝酒词、祝酒辞,演讲词、演讲辞,等等。但也稍有区别:词,通俗些,口语化,如欢迎词、告别词、创刊词、发刊词、唱词、歌词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修辞学的角度论述了孔子的“辞达”与“辞巧”观,认为“辞达”与“辞巧”具有辩证统一性,“达”与“巧”的对应关系是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之间的关系,最后文章还指出“修辞立其诚”是“辞达”与“辞巧”的大前提。  相似文献   

16.
李庆旭 《文教资料》2011,(20):17-18
"词"与"辞"是同音近义词,有时候可以通用,这就容易造成使用错误。本文通过对"词"与"辞"字形、字义及其演变的分析研究,指出了"词"与"辞"之异同,并分析了其原因,这样有利于语言的准确表达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丁建川 《学语文》2006,(4):46-46
乍看题目中的这两个词,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第一反应:这两个词有区别吗?再细看谁都会明白,根本没有什么“义正yáncí(严词、严辞、言辞)”,只有“义正cíyán(词严、辞严)”!对于“义正yáncí(严词、严辞、言辞)”,也许听到和看到的不规范形式太多,我们似乎已“习非成是”,失却了第一时间觉察失误的灵敏。《现代汉语词典》(1983版)只收了“义正词严”,释为“道理正当,措词严肃。”2005年第5版二词都收了,对“义正词严”释义是“:道理正当,措词严肃。也作义正辞严。”释“义正辞严”为“:同‘义正词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启”与“发”湖北宜昌师专陈声洽“启发”一词来自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语,这愤、悱、启、发是什么意思呢?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注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悱都是一种心理状态,是“...  相似文献   

19.
“是”作判断词始于何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之所谓“判断词”,或称“系词”,过去名称较多。柳宗元《复杜温夫书》称为“决辞”,《马氏文通》因之。黎锦熙《比较文法》叫“同动词”、杨树达《高等国文法》、《词诠》名为“不完全内动词”,杨伯峻《论语译注》叫“连系性动词”。叫法虽多,其实一样。为称述方便,本文一律以判断词呼之。判断词主要指的是“是”字。现代汉语判断句一般用“是”,古代汉语一般不用,但不是绝对不用。什么时候开始用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字典》中的“勿”、“不”和“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勿”、“不”和“弗”出现在命辞、占辞、验辞中的情况以及验辞同命辞的关系,可以证明殷商时代它们在意义上和分布特征上的区别:(1)“勿 VP”相当于“不要VP”,“不VP”和“弗 VP”相当于“不会VP”;(2)“不”主要用于猜度问句,“弗”主要用于一般疑问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