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希腊著名的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悲剧中的典范,尤其是俄狄浦斯情结更是总结了全人类共有的一种心理特征和状态。本文着重从俄狄浦斯情结和其悲剧的意义着手,来探讨其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的观念,命运是一种超乎人类精神之上的抽象观念,是无法改变的,不可解释的,难以抗拒的,但悲剧主人公仍旧用自由的意志和坚贞不屈的品质与命运抗争。悲剧性的结局预示了命运之神的强大和无法抗拒,但另一方面却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不屈。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希腊命运悲剧。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分析,探讨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进而理解古希腊人原始朴素的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3.
涂鸿 《考试周刊》2010,(38):24-25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中的典范。其中追溯式结构的采用是该剧结构上的一大亮点。它既是戏剧本身的内在要求,又符合了亚里斯多德提出的"三一律"和关于悲剧情节安排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质和悲剧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来阐述悲剧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俄狄浦斯是西方古典戏剧中为人熟知的悲剧人物,他的一生因为一个预言而改变。一些评论家认为俄狄浦斯的悲剧是超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借助吉拉尔的替罪羊理论,对俄狄浦斯在《俄狄浦斯王》中的悲剧成因进行解析,则可以看出他的悲剧不过是当时由复杂的自然、社会条件下的政治权力斗争造成的,是人为操纵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俄狄浦斯是悲剧《俄狄浦斯王》的主人公,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认为其悲剧是由自身弱点和错误导致的,还有一些人认为命运才是根本成因。本文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俄狄浦斯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俄狄浦斯王》所蕴含的弑父型父子关系对西方文学的母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围绕这出悲剧的争论千百年来绵延不绝,悲剧似乎印证了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广泛存在。但从故事情节看,俄狄浦斯又是这一出命运悲剧的直接受害者。悲剧的发生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为主人公所知,故人们对俄狄浦斯的责难过于苛刻且缺少充足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理解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全剧深层意蕴的关键藏于俄狄浦斯破谜的情节之中。本文认为:司芬克斯及其谜语指归正在整个人类自身;谜语内容隐喻的也正是作为人类个体的俄狄浦斯:因此就本质而言,俄狄浦斯自己也是一个狮身人面兽。结论是:悲剧正是通过俄狄浦斯破迷这一关键情节提出了一个形而上的命题:认识你自己。这正是古希腊悲剧最重要的审美品性。  相似文献   

9.
索福克勒斯根据希腊神话创作的《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中最典型、最完美的命运悲剧.这部悲剧被公认为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型,学者们用它对众多的文学作品作出解释.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不仅是命运悲剧,更是性格悲剧.同时, 《俄狄浦斯王》作为文学原型,其内涵包括剧作主人公的双重人格以及情节的复杂性.也正因为如此,它肯定了人的价值,成为后世文学作品创作的源泉,并且这一悲剧原型的置换变形也反映出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希腊悲剧都贯穿着命运观念.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命运悲剧的典范之作.本文通过分析俄狄浦斯与不可捉摸的命运之间的尖锐冲突,揭示了俄狄浦斯的悲剧性及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时期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从作品完成至今,无论是文学界、艺术界,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典型的命运悲剧.造成悲剧的根源是命运的不可战胜.随着时代文明的不断更新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界对于造成俄狄浦斯最终悲惨命运的原因,有了更深一层的研究;尤其是心理学的发展,促使人们潜入内心世界,去重新感受俄狄浦斯的命运历程.进而得知,造成俄狄浦斯最终悲剧的原因,根源于社会伦理道德和人性的善良本源.  相似文献   

12.
在《雷雨》中 ,仇父恋母的俄狄浦斯情结贯穿全剧 ,而且主人公有着俄狄浦斯式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3.
曹禺借鉴俄狄浦斯神话,在《雷雨》中通过一群鲜活的人物形象,探讨了人的悲剧命运以及人类无论怎样挣扎都摆脱不掉毁灭结局的生存困境。这种悲剧命运和生存困境,好似有"猎手"、"猎物"双重身份的俄狄浦斯,无法得到拯救。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雨》是一个现代的俄狄浦斯神话。  相似文献   

14.
俄狄浦斯是处在命运惩罚中的悲剧人物,文章从《俄狄浦斯王》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两部剧作入手分析俄狄浦斯形象的意义,认为身处厄运,俄狄浦斯不屈从命运的摆布,不规避命运的苦难,以非凡的智慧、善性和勇气证明并维护了人性的高贵与生命的尊严。  相似文献   

15.
通过社会实践和理论反思,德勒兹和伽塔利发现了弗洛伊德及拉康精神分析中"俄狄浦斯化"的虚妄性和误导性,于是他们开创了自己的精神分裂分析,制造了"欲望机器",高呼"反俄狄浦斯"。实际上他们的"反俄狄浦斯"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反法西斯。尽管这一局部性设想是乌托邦式的,但它却对整个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讲述俄狄浦斯因杀父娶母的神谕而被命运抛弃的悲剧,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卡夫卡同样因杀父娶母的诅咒而与命运抗争。自《海边的卡夫卡》问世,两部作品的母题相似性一直广受关注。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细读发现,两部作品中除母题嬗变外,还包括俄狄浦斯与卡夫卡的性格、与周边人物的关系、结局、作者或时代的干预几方面不同,并试图通过对这几方面的探讨来分析两部作品中人物性格深层的不同,以对两部作品进行全新的解析。  相似文献   

17.
作为法国新小说的开山之作,《橡皮》的反叛性深刻地表现在对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的戏仿和变形上。小说一方面通过戏仿《俄狄浦斯》的戏剧形式、故事结构、人物行为等,继承了向古希腊学习的现代派创作传统;另一方面又通过一系列的变形,把主人公塑造成一个颠倒性的俄狄浦斯形象,消解了《俄狄浦斯》悲剧的崇高性。这种看似游戏的创作,是阿兰·罗伯-格里耶企图还原世界本貌的尝试,对于我们理解后现代主义文学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8.
《吉尔伽美什》和《俄狄浦斯王》作为东西方悲剧文学中的经典历来广受关注。本文从悲剧类型的角度出发,参照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运用例证的方法,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充分说明《吉尔伽美什》同为命运悲剧。并通过两部作品的比较,进一步理解这两部作品,充分展现这一东一西中悲剧文学里的鸿篇巨制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王青伟的《村庄秘史》具有悲剧的"酒神精神"本质。小说述写一幕幕几近癫狂的情景,通过悲剧的丰富呈现,展示"酒神精神"的本质——直视人生悲剧,不回避人生痛苦,向往超脱和永恒。小说因而达到"形而上的慰藉"的悲剧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0.
时至今日,我们捧读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时,仍然感到心灵震颤。索福克勒斯指挥着俄狄浦斯这一伟大艺术形象,在人与神之间游荡,同"神示"进行着苦斗。本文具体分析了《俄狄浦斯王》悲剧内容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