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恩吉 《记者摇篮》2004,(3):26-26,22
常听到的话是编辑、记者要做个“杂家”。做为在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中,以文字稿件为创作依据,以有声语言为创作手段的播音员来说,是否也做个“杂家”呢,广播前辈的话给了我答案,……“播音员不能比编辑、记者差”。  相似文献   

2.
我做过多年编辑工作,深知编辑与图书馆有不解之缘。在我做编辑工作的长时间里,使我最为欣慰的是有一个我所理想的图书馆。我们的图书馆规模不是很大,藏书万余卷。但它是按我们需要来安排的,遇到的问题基本上在这里能找到答案,用起来得心应手。哪本书在哪个架上,在哪个位置,在我脑子中都有个大概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支颖 《出版史料》2012,(4):117-119
黄秋耘(1918~2001)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成就突出的编辑家。他曾编辑过《文艺学习》《文艺报》等多种刊物,参与主持修订《辞源》工作。他写过大量的杂文、随笔、散文、文学评论,并结集出版了文学作品和评论集十馀种,也翻译过外国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我在出版社做过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办主任 ,后来担任社领导 ,也主抓编辑部门工作。在抓编辑工作的实践中 ,有过成功的喜悦 ,也吞过失误的苦果。对于总编办工作的重要性 ,有着切身的体验。现概括为“地位、作用、职能”六个字 ,谈谈我的体会。   一、总编办在出版社的地位  我认为 ,总编办在出版社处于“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位置。它的任务是 ,为达到编辑工作目标 ,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工作。它是出版社的一个重要管理部门 ,在出版社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我所知 ,有的出版社曾经撤销过总编办 ,但不久又恢复总编办的建制…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节目的关键是节目主持人。他应是一个节目的组织者,参加从节目的策划、编辑、制作播出到播出后反馈的全过程。话筒前的工作只是他编采工作的延伸和继续。大量的工作在话筒之外。主持人对节目的指导思想应很明确,并在设计、组织、编辑、主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主持人以“我”的真实身份和听众交流,所以要求这个“我”要有“我”的见解和鲜明的个性。语言比较随意、生活化。相对来说,播音员工作的范围、任务较为单纯、具体。要求准确、完美地体现作者的意图,在忠实于稿件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做听众收听节目时的桥梁和纽带。据此…  相似文献   

6.
我是做图书编辑的,深知文字编辑的甘苦。长期在出版社与书刊编辑打交道,总能体会到书刊装帧设计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深知美术编辑装帧设计的甘苦与贡献。就书刊出版物而言,文字与装帧、内容与形式是互为表里又互相支持,在著译者提供稿件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创造着书刊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我是做图书编辑的,深知文字编辑的甘苦.长期在出版社与书刊编辑打交道,总能体会到书刊装帧设计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深知美术编辑装帧设计的甘苦与贡献.就书刊出版物而言,文字与装帧、内容与形式是互为表里又互相支持,在著译者提供稿件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创造着书刊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周文是文艺大众化和报纸大众化工作的一位杰出的开拓者。 1933年,在鲁迅的领导下,周文在“左联”工作时,就开始热心地从事文艺大众化工作。1937年,他回成都参加文艺界抗战协会和地下党组织的文艺领导工作。1940年,他到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文艺界抗敌协会副主席。1943年,在晋绥边区党委宣传部负责领导工作和担任吕粱文化教育出版社社长时,他一直坚持不懈地继续从事文艺大众化工作。周文又是一位报刊工作的老前辈。他先后负责编辑过好些报刊的文艺副刊,为很多报刊写过大量文  相似文献   

9.
我是学师范的(1960年夏,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本来应去教书,但是组织上安排我做编辑工作,一做就是35年,其间做广播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业务刊物编辑10年,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15年。通讯员朋友都亲切地叫我“朱编辑”,所以我给自己取笔名叫“诸边”。后来我当了《湖北广播电视报》的头,同行称我“朱总编”。我想,我的确总在编啊,从来没有离开过具体的编辑工作。在做《湖北广播电视报》编辑工作中,除了出差外,几乎每期稿件都要过目,付出劳动。 我在广播电视战线长期做编辑报纸刊物的工作,也算一个特点。即把广播电视上宣传的事,或是与广播电视有关的事,通过加工,变成文字,刊登在报纸刊物上,继续宣传,形成了声、屏、报、刊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是不是搞专业创作才是给自己做“衣裳”,而当编辑就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从我这个过去摘专业创作、而今主编一报一刊的亲身感受是:读来信,编来稿,接待作者,主持笔会,不仅仅是为别人做嫁衣裳,同时也给自己做了一件件漂亮衣裳。 这,使我想起了五六十年代,那时,我在襄阳地委办公室工作,一方面要下乡搞调查研究,写调查材料;一方面还要协助领导起草公文和会议报告。忙不忙呢?忙得很,有时能三天三夜连轴转。按说,如此忙,还能业余搞创作?可恰恰这时,是我习作高峰期,小说、话剧、电影三套锣鼓一起打,《典型报告》、《万紫千红才是春》、《财政部长》、《小学里的“大学生”》、《“啥都管”与“只管己”》等作品不是进入学校课本,就是引起文艺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几本小说  相似文献   

11.
关于“编辑是什么”的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们是很挑剔的,因为不到十四年前我就在这个教室里以挑剔的眼光来审视老师的讲课,因此我还真有一点儿怯场;怯场的另外一个原因,从这里毕业到湖北人民出版社做了不到十四年编辑工作,也混到了一个编审的职位,但到这里来和大家谈编辑是什么,也还是觉得底气不足,或许是胡说八道。因为,编辑是什么,说不清,有所谓编辑学也不曾说清楚过,我也是欲说还休,姑且从自己的感受来谈一谈。 一、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 据云有心人在京沪穗深做过一个“职业社会地位”调查,调查显示科学家、政府官员、教师名列前三位。我有一位编辑同行,是学林出版社的社长,曾是赵景深“文革”前的研究生,他对我说:“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我同意他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原冀鲁豫军区的一位老战友来看我,开头就问我离休前是什么职务,我说当编辑(因为离休前的副主编江没有正式下命令)。他忽地一怔说:“啊!怎么了,咱在冀鲁豫时你就是编辑,一直到现在未动呀!?”我说:“是啊,当编辑已经几十年了。”“你真有瘾,要我早不干了!”反过来他又说:“像你这样四五十年职务一直未动,一个劲地当编辑的,恐怕全国新闻战线也少有。”说到“瘾”,那真算是靠“瘾”,使我爱上了编辑工作这一行。如果再具体点说,这一行,就是“民兵”──民兵的宣传报道工作。的确,参加革命工作50多年来,我除做过…  相似文献   

13.
编余絮语     
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几年前巴金说过这样的话:“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最近沙汀同志在一篇回忆创作的文章里,同样认为作者生活丰富,写起作品来自会得心应手,即使写历史题材的小说,也是如此(大意)。这都是针对作家而言的。作为文艺编辑,我有这样一点说不上是“经验”的“经验”。我曾经搞过一个时期的外国文学编辑,有次负责审编一本美国小说,马克·吐温的长篇,是描述内河航运生活,反映美国西部一些风土人情的作品。原著文笔朴素流畅,充满幽默感,生活气息浓郁,可土话俚语不少,在核校过程中碰上不少困难,多求  相似文献   

14.
苦耶,乐耶!?     
步出校门,进到湖北日报当编辑,一晃30好几年就没挪窝。虽编过文教、理论稿件,但较长时间是编辑文艺副刊或主持这方面的工作。说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无疑是对编辑奉献精神的赞誉,同时也是编辑本人的自嘲。确乎,在一次某作家的作品讨论会上,有位老编辑嗟叹:“缝缀了一生,自己到头来只有几块尚未连缀成衣的布片。”  相似文献   

15.
刘飚 《声屏世界》2001,(11):31-33
从事广播音乐编辑工作多年,面对听众中在对待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截然相反的观点和两极分化的态度,如何达到雅俗共赏?成为我经常思考的问题,并且每个编辑所做的尝试也不一样,有的是从编辑手法上,有的是从主持方式上……,而笔者是在音乐的选材上总结出两点经验,即“古典音乐通俗化”和“流行音乐高雅化”。  相似文献   

16.
在悼念茅盾辞世的时候,巴金深情地写道:“他又是文艺园中一位辛勤的老园丁,几十年如一日;浇水拔草,小心照料每一朵将开或初放的花朵,……”确实,茅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在文艺园地里辛勤劳作几十年如一日的老园丁,一位伟大的编辑家。在茅盾,他的编辑工作与文学评论、翻译、创作是融成一体的。就编辑工作来说,他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对我国现代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试就编辑家茅盾的光辉业绩,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7.
台湾武侠小说名家萧逸勤奋笔耕,专心创作。他说:“35年来我没有上过一天班,做过一天事,全靠写武侠小说过日子,后来全家旅居美国,也是靠一枝笔打天下。”萧逸从23岁开始写他的处女作《铁雁霜翎》,想不到一炮而红,不但被报纸采用,还被香港拍成电影。35年来他完成小说56部,其中60万字以上  相似文献   

18.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江西宗江人。是我国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出版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家。他的编辑实践和有关编辑工作的论述,是一份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遗产。韬奋于1944年写《患难余生记》时说,他“差不多出了学校就踏上编辑之路”。1937年9月20日,他为上海的《立报》写的一篇《同道相知》的文章中也说:“时光过得真快,我这后生小子,不自觉地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亡命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这是韬奋对自己的编辑生涯最简明的概括。  相似文献   

19.
钦鸿 《出版史料》2003,(3):39-41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与范泉先生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向他学做编辑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与他的相识,就是为了我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一事,而当时我也正兼任黑龙江克山师专的学报编辑;到90年代之初我倾力于《文艺春秋》月刊的研究时,我已经在南通市社科联从事专职的编辑工作了。20年来,我与他交往颇多,也收获良多,尤其在编辑方面更是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迟红 《新闻三昧》2004,(2):41-41
我是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沧州输油处一名年轻的干部,自1996年一直从事企业宣传工作。通过和广大通讯员、编辑的通力合作,已分别连续8年被石化管道报社评为先进报道员。我深知,企业宣传干部是通讯员和编辑之间的纽带,也深知通讯员采写稿子和编辑老师编发稿件的艰辛。在此,我结合日常工作中的一点体会,谈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