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丽华 《时代教育》2007,(7Z):113-113
作文是语言的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此可见,作文是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想象是作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李筱俐 《学语文》2006,(3):36-36
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大小作文写了几百篇,但他们从重复式的批语,重复式的训练中收获的是“爱你不容易”。可是高考作文60分的分值,又令学生不敢懈怠。学生不得不写,又不得不爱,无奈地在有限的素材里,重新组合“正确的假话”。他们在老师的鼓励下试图用一个公式把如何作文固定下来、规范下来,就自以为取到了如何作文的“真经”。我们可以从那些大同小异的文章里。读到许多冠冕堂皇的“真理”,嗅到古人的八股气,看到作文技法的表演,而就是找不到属于他们的“真我”。  相似文献   

3.
“没啥可写”是众多中小学生写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感到“没啥可写”呢?我认为是学生缺乏观察、思考、不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外的作文素质及有益活动的开展,致使学生没有作文的源泉。如何使他们走出作文难的困境,使他们愿写,乐写呢?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几乎所有教师都在告诫学生:作文要“写小事,写生活”,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文章的真实性、可信性。然而,当学生写了所谓的“生活”后,教师们往往又觉得“不够味”,因为学生的作文立意不高,没能做到“志存高远”,没能做到“反映社会正能量和时代的气息”。曲高调低,真是难煞了莘莘学子:写小事,说主题不深刻、欠挖掘;主题深入了,又说题材太大太空、不切实际。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更好地做到“以小见大”呢?下面就以今年中考满分作文为例来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作文而言,要让他们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大多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作文而言,要让他们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大多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卞国湘 《辅导员》2011,(1):34-36
写想象作文需要驰骋神思,写出自己鲜明的个性。在很多同学的印象中,以为想象作文就是天马行空地写作,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非常好写。确实,想象作文是容易写,但绝不容易写好。要想写好想象作文,可是有一定难度的。那同学们如何用笔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如何打开想象之门,插上想象的翅膀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8.
家庭生活是中学生作文的重要题材,其中,以“亲情”为主题的作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写好这类文章呢?首先,要清楚“亲情”题材的作文中存在哪些问题,对症下药,方能加以解决。同学们写“亲情”主题的作文时,无论是写母爱的细腻,还是写父爱的厚重,多数文章都显得比较平淡,细腻不足,不够厚重。不少作文里只写了共性,缺少对“个性”的爱的刻画。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加强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教学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培养兴趣上下工夫,让学生乐于作文。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小孩看戏,最怕的是戏中的人物坐下来唱——其实又何止是小孩呢?你咿哩哇啦的老是坐在那儿,能不令人感到单调、乏味?写人的作文同样如此——“人物”不动,单凭你说如何如何伟大、可人,是怎么也感动不了读者的。唯有让人物“火”起来,自己走到前台说拉弹唱,用自己的真实形象去感染读者,才能激起读者心中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作文该写什么?课标明确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现实问题是,即使有些学生绞尽脑汁写出了文章,大多也显得贫乏粗涩。究其原因,实际上是学生作文时缺乏素材。那么,小学生应该写什么呢?教师该如何指导呢?课标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2.
施剑峰 《成才之路》2009,(18):88-89
如何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做到童言无忌、我手写我心,这是近年来我一直探索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妨来看看现在的小学生作文吧。作文“假”“大”“空”,写老师无非就是“批改作业到深夜”。生病仍然坚持上课”等等,而写母爱就是“孩子生病了几夜没合眼,守在孩子身边”等等。我们的生活真的如此单调、如此公式化吗?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让学生做到“童言无忌”“我手写我心”呢?  相似文献   

13.
谈及作文教学,恐怕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心病。学生往往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芸芸众“生”,佳作难求。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庆发 《小学生》2011,(2):15-16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件苦差事,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头痛。作为教师,如何使他们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常常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开始认识到自我,自信“我就是我”;另一方面,我们有时也迷茫,常常会问:“谁能告诉我,我是谁?”现在,让我们从解读自我开始,以“解读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作文写什么     
作文写什么?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吗?写生活么。那么生活是什么呢?学生每天吃饭睡觉.上课下课.和父母谈心。与同学游戏,假日旅游.节日庆典等等.他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如此的熟悉。为什么写成作文就那么的没意思了呢?这是因为“贴近生活”这种理论有一个重大的缺陷。所谓生活并不是我们所见闻的一切现象.  相似文献   

17.
于艳荣 《辽宁教育》2007,(11):48-50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有一个重要研究成果:儿童不能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世界相区别,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儿童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儿童并不像成年人那样现实,他们大多生活在物我一体、精神现实不分的状态。他们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童话作家,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怎样顺应这一儿童思维特点,放手让学生去写他们眼中的“有意思”的作文,写他们愿意写、高兴写的作文呢?“有意思”和“有意义”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长期以来制约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瓶颈,老师难教,学生难写。单纯依靠每学期七八篇的课堂作文训练效果总不理想,学生的作文依然呈现出肚子空空“无话说”,不知所云的“胡乱说”,千篇一律“平淡说”的现象。面对分值占语文总分40%的中考作文,什么样的写作训练才更有效?如何改变学生的作文现状,使他们有话说,说得好呢?  相似文献   

19.
每一次的作文练习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训练和提高的过程。观察和写,让学生得到作文能力的训练,而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则是在教师的一次又一次批改和讲评中不断提高的。一节好的作文讲评课能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它打开了学生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需要性习作,变“需要我写”为“我需要写”。那么如何用心落实作文的讲评与批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老师来说.批改作文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望着堆积如山的作文本,老师难道只能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拿着手中的红笔不停耕耘?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批改后的作文。不少人不会多看一眼.多读一遍,更谈不上思考老师为什么这么改;对他们来说,抄正作文就是他们的目的。篇篇如此,老师不知道写秃了多少枝红笔,可学生的作文能力究竟能提高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