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大同大学2009级乒乓球专选学生的多球训练与单球训练在相同训练内容、相同教学条件、同一单位时间内,对两种不同训练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球训练法的运动频度大、练习强度大,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能力和体能,提高学生击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1,(8):63-64
<正>在小学网球运动的教学中,应将基本技术结合简单战术进行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比赛概念,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此外,还应关注体能的分配,将体能融入简单的技术练习,既可以提升技术动作和身体素质,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提升战术意识,丰富击球线路,提高实战运用能力。一、辅助性练习1.你抛我接练习目的:帮助初学者练习正反手击球动作,掌握正确的击球点、击球时机。练习方法:2名学生站立于网前同一侧,  相似文献   

3.
<正>在软式垒球的教学中,传接球、挥棒击球、跑垒的基本技术中挥棒击球最受学生欢迎,如何在保证练习密度的情况下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挥棒击球的有效性?笔者经过思考实践,和大家分享以下几种挥棒击球教学方法。一、定点击棒强化动作练习目的:挥棒击球技术学习起始阶段,体会正确的击球动作,反复多次练习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体育学院健美操专业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表象训练对提高网球选修课中正手击球准确性的影响。通过实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表象训练对提高正手击球准确性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在网球教学中学生使用吹球机、坠球机、抛球机等辅助教具,在定点、移动不同运动场景和空间维度中提高了学生对网球落点、击球时机的判断能力,能快速掌握基本网球技术。网球反弹网在可移动且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中模拟真实对打场景,可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网球落点以及击球时机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学习需要学生始终处于移动中,可有效提升学生移动意识和步法技术。  相似文献   

6.
对乒乓球击球节奏的教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分析乒乓球击球节奏、技术特点及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了在高校体育乒乓球技术教学过程中 ,如何提高学生对击球节奏的把握能力 ,并提出有关技术教学方法 ,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与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笔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气球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利用。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现介绍如下:一、追赶击球练习1.练习目的提高学生短跑能力、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在小学体育教学讲解示范的过程中,借助一些实物,即辅助教具进行演示,则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技术动作,为自我练习作好心理铺垫。一、借助专项体育器材进行讲解示范  相似文献   

9.
一、介绍游戏中的——自制教具 自制这个教具是受学校“坐位体前屈”仪器的启发,由于我们农村小学这种仪器数量很少,只能用于测试使用,不能满足学生练习使用。平时类似练习,尝试让学生压腿、站位体前屈、凭空坐在垫子上做坐位体前屈等,学生练习兴趣不高,成效不高,又不能很好地进行评价。后来偶尔发现学校装电脑的废弃纸箱,而且是正方形,学校淘汰下来一批电脑桌,上面的小木板和木条正好能利用上,经过精心设计,新的教具成形了,经过课上试验,效果不错,不但适合学生小组合作练习,比赛、探究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杨宏峰  高欣 《体育科技》2006,27(1):43-46
在乒乓球教学中,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因素很多,有教学手段、方法,练习强度、密度,学生自身的基础,学习目的性,勤奋性等等,但教师教学的方法、手段及学生练习时间的长短以及对学生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乒乓球教学课中应重视及提倡徒手持拍练习单项技术,并与步法移动相结合,为今后的移动击球打好基础。通过在乒乓课中增加对徒手持拍教学,有助于迅速形成对单项技术的概念,形成正确的技术姿式,合理的动作环节,强化持拍击球对肌肉动作的感觉,对今后技术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合理的技术动作是打好乒乓球的关键,是乒乓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因此如何合理地应用教学手段去让学生掌握好单项技术,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在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采用比赛法教学进行实证研究。选取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再进行有关体育统计学的分析和问卷调查。主要结论:正手攻球技术、发球技术的成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上成绩有显著差异;反手推挡技术成绩实验组差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教学中穿插比赛法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质量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元哲 《福建体育科技》2011,30(6):22-23,32
根据金特尔(Gentile)二维分类法,对羽毛球正手高远球技能操作从环境背景和动作功能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验中,该实验采用自身比较法和组间对比法。教学结果表明:实验组羽毛球正手高远球技术得到明显提高,其技术动作规范程度优于对照组。通过对两组同学羽毛球正手高锭球技术的综合测试,实验前后两组同学的考核结果呈...  相似文献   

13.
彭飞  虞荣娟 《精武》2012,(29):1-2,4
本文通过对高校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中,采用"闪动法"的对比实验研究,得出结论:"闪动法"教学相对于常规教学法在击高远球教学中,更能有效提高击球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击球动作技术的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访谈法。通过采用不同时机对羽毛球正手头顶高远球技术进行教学实验,发现从第一次实践课进行正手头顶高远球技术教学班级的成绩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的班级,而且能有效避免难以纠正的错误动作的产生,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支架式教学法”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支架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正手击高远球的技术动作的掌握与提高,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武汉体育学院网球专选班学生底线正手击球的技术,设计相关的教学实验,将击球节奏方法运用到网球底线正手的教学中.通过实验对比和分析,探讨和揭示击球节奏在网球底线正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完善网球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网球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全面发展体育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启动课程改革配套的先期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羽毛球基本技术教法的突破与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天水师范学院体育系99级4班1、2男生教学组为研究对象,在羽毛球手法、步法教学环节中,分别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传统教法,和自我持续练习为主的创新性教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手法、步法教学环节及整体教学效果上与对照组均有显性差异。实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练习场所、练习密度、持球练习时间、练习主动性等诸多难以协调的问题,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羽毛球手法和步法持球练习教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水师范学院体育系1999级四班一、二男生教学组为研究对象,在羽毛球手法、步法教学环节中,分别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传统教法和自我持球练习为主的创新性教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手法、步法教学环节及整体教学效果上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练习场馆、练习密度、持球练习时间、练习主动性等诸多难以协调的问题,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有效的校园足球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校园足球教学效果,本文选取某高中学校两个高三年级进行为期18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组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实验前、实验后分别对两组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及综合能力进行测试,并对两次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相比实验前,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足球颠球、25米踢准和运球过杆射门三项足球基础技术水平都显著提高,但实验组学生足球技术水平提高效果更加显著;在学生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和群体凝聚力培养方面,对照组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上述三项能力差异显著。因此,说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足球技能和综合能力,在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积极使用。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effectiveness of mental practice was studied when combined with three variables of instruction: audio, visual, and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s of the forehand tennis drive. An adaptation of the Broer-Miller tennis test was administered to 183 subjects prior to and following the training sessions.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six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one control group.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one heard, one viewed, and one both heard and viewed a sound filmstrip which described the tennis drive. Three similar experimental groups received parallel instruction but also engaged in 10-min. mental practice sessions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ir respective presentations. All six groups met three times a week for a period of 8 weeks. The three experimental groups which also engaged in mental practice show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execution of the forehand drive. Among the variables of instruction, audio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mental practice prov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development of the forehand tennis stro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