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少孩子在入睡后会出现磨牙现象,持续时间或长或短,发出的声音或高或低,且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家长听到孩子磨牙时发出的“咯咯”声,不免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某种疾病。 磨牙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咀嚼肌的持续收缩,引起上、下牙齿相互摩擦而致。而咀嚼肌的收缩,又起源子控制该组织肌肉运动的三叉神经部分分支的兴奋。如该神经在孩子睡眠时兴奋性过高,即可出现磨牙现象。大多数孩子的磨牙是一种生理现象,并非意味着患有疾病。孩子在睡眠时对其脑细胞电生理的  相似文献   

2.
牙痛是婴幼儿的常见病,致病因素很多。有些牙痛是由牙齿本身病变引起的,也有些牙病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一般来讲,当孩子牙痛时,应想到以下几种疾病。 一、牙齿外伤:牙齿损伤多由孩子意外摔倒或进食时  相似文献   

3.
条件反射活动的强弱同刺激强度有关。在一般情况下条件刺激强度增加时。条件反射量也增大,但是当刺激强度超过某个界限时,条件反射量不仅不增大,反而减小,甚至完全消失。这是由于刺激强度过大,超过了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限度,以致大脑皮质接受刺激后由兴奋转为抑制,即所谓超限抑制。如果较弱的刺激作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超限  相似文献   

4.
钙:钙是构成人体的常量元素, 它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钙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生长,促进肌肉和神经的正常兴奋,它可以抑制脑神经的异常兴奋,使之在正常状态下,能承受严重的神经刺激,钙又是肌体中多种酶系统的激活剂,人受  相似文献   

5.
所谓兴奋点,是指人在潜意识里所具有受到刺激极易引起兴奋的敏感区域,是由于外界事务对人的敏感性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生理与心理的反映,而教学活动中的兴奋点主要来自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当学生处于课堂兴奋点时,思维就比较活跃,能够对教师的提问等做出最快反应,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挫折,往往陷入心理困境。在面对心理困境时,一方面可以接受教师、家长的教导或心理咨询的疏导,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心理自救。常用的方法如下:一、回避法———眼不见心不烦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自救策略便是回避法:“逃避现实”,减少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正是说的这个道…  相似文献   

7.
兴奋度即兴奋的程度。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 ,主要是指大脑皮层的机能活动 ,兴奋是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之一 ,是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之下产生的。兴奋引起或增强皮层和相应器官机能的活动状态 ,比如 ,人们要做一件事 ,必须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件事上 ,而注意就是一种大脑皮层上所形成的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和起点 ,任何感知、记忆等心理活动如果没有注意这个开端就无法进行下去 ,也不会产生认识过程 ,从而也不可能产生意志与情感过程。因此 ,要进行一项活动 ,就要提高相应活动所需要的兴奋度。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提高学生对课堂…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除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外,还可以借用信号刺激,帮助与促进体育教学。因为人体的神经和肌肉兴奋过程是受刺激引起的,当机体接受外界刺激时,机体产生作用。在大脑皮质的主导下,机体能按照所学的技术规格、要求,合理地表现出来,同时在学生大脑皮质上也逐步建立起合理的动力定型结构,使该动作获得自动化的程度。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发出一些信号,例如语言、声音、手势、触觉和其他外界信号刺激学生,纠正学生错误动作,逐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动力定型。 1、语言信号刺激 语言信号是指在学生做动作时用明确的文字语言刺激脑皮质,使其兴奋,通过肌肉的感觉,体会动作要领、过程、用力  相似文献   

9.
神经系统是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系统。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与控制下,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才能得以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维持人体整体水平的协调统一,较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人们通常所说的神经冲动是怎么回事呢?兴奋又是怎样传递的呢?本文将着重谈谈这两个问题。 一、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 神经冲动也称神经兴奋,是指神经细胞或神经组织受到刺激时产生可以传播的动作电位。通常人们所说的兴奋,是指活组织在有效刺激作用下,可以发生一种能够传播的、並伴有特殊生物电现象的反应过程。兴奋性则是细胞、组织产生兴奋的能力。那么什么是动作电位?它是怎样产生的呢? 当神经组织受到刺激而兴奋时,沿着神经传导的兴奋就叫做动作电位。它是由锋电位、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三部分组成。例如,猫A纤维的全部动作电位图中(见图1),明显可以见到这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李绩 《考试周刊》2008,(18):144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脑接受刺激引起的兴奋点不断转移,相对来说人就不容易感到疲劳,反之,某一兴奋点持续活动,就容易由兴奋转入抑制,乃至出现老师倦甚至睡眠状态.特别是在小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会如何在课堂号使学生的思维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在一堂课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对于这一点,笔者也曾彷徨不已,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尝试后,笔者认为,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是相对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有些人喜欢寻求刺激,而有些人喜欢平静的生活。为什么我们对压力的反应如此不同呢 ?生命科学 由刺激引起的极度兴奋状态都会引起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不管这刺激是来自在空气稀薄的高山上滑雪,攀登摩天大楼,还是冒险的股票投资。对于那些喜欢冒险的人来说,这只是一种休闲方式而已,可是对我们大多数凡人而言,这种刺激简直是一场噩梦。 有些人面对压力兴奋异常,而有些人几近崩溃:心脏狂跳、太阳穴剧痛、嘴巴发干、手心出汗,难受至极。为什么一个人的琼浆成了另一人的毒药呢 ?康奈尔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戴维·麦考布认为,我们对压力…  相似文献   

12.
磨牙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咀嚼肌的持续收缩,引起上、下牙齿相互摩擦而致。而咀嚼肌的收缩,又起源于控制该组织肌肉运动的三叉神经部分分支的兴奋。如该神经在孩子睡眠时兴奋性过高,即可出现磨牙现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不能没有光,但是,光也可以造成一种危害人体的污染源.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耀眼光.比如,当夜间行驶的车辆的前大灯突然开亮时,迎面而来的车辆和行人都会被它刺激得睁不开眼,这就是一种光污染,称为“耀眼光源”,它对人的视觉器官有着不良影响.二是极强光.这种先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激光,它是对人体破坏性相当大的人工光源;第二是在燃熔治炼以及焊接过程中所产生的强光,这也是一种对眼睛起强烈刺激的光污染;第三是烧玻璃时所放射出的光.因此,长期从事烧玻璃和吹玻璃的工人,眼睛里容易出现盲斑,有的年老时容易…  相似文献   

14.
海上日出是一大奇观。如果你能在夜间观赏到海发光那也是相当瑰丽的。它有时似星光万点,有时又似乳光一片,有时更似绚丽多彩的礼花。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海火”。这种迷人的景象是什么引起的呢?是谁的杰作呢?有一种海发光出现在航行中的船舶四周及船尾的浪花泡沫里.这一般是由大小约0.02~5毫米的发光浮游生物引起的。这些浮游生物本身多呈玫瑰红色,平时.凭借其体内的一种脂肪物质就能微微发光。所发出的光一般是由无数白色、浅绿色或浅红色的闪光组成。但通常只有在海面有机械扰动或它们受到化学刺激时才比较鲜明。当海上风浪把它们推向烁石海岸时,它们受到更大的刺激而放光。放出的光就像一束四溅的火花.如“火雨”跌落,一波紧接一波。这样的海发光通常称为“火花型海发光”。  相似文献   

15.
情绪,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或消极心理状态。一个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她所从事的工作。1 情绪的产生1.1 刺激因素:人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某种情绪,情绪总是由刺激引起的,这种刺激可以  相似文献   

16.
食物对机体引起的兴奋就是食欲,它是机体需要补充营养与热能的一种生理反应。食物进入口腔,接触消化器官,引起消化液的分泌,称为“化学相”分泌;在此无条件反射基础上,食物的色、香、味、形、温度等刺激可产生条件反射。人们只要看到或嗅到,甚至想到所喜爱的食物,就会分泌大量的消化液,这  相似文献   

17.
一、学习“心理疲劳”概念的界定所谓疲劳是指由于活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而导致活动效率下降的一种身心状态。在疲劳时,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工作或学习问题,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勉为其难。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是超限抑制,也称保护性抑制或防御性抑制,是指当一个刺激的作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超过了神经细胞的兴奋限度,就会引起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的降低,甚至使它自动停止工作,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其害。紧张的学习活动会使神经细胞特别是皮层细胞处于紧张的兴奋状态之中,能量就会消耗过度而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废物…  相似文献   

18.
我上高二了     
我上高二了。我不兴奋也不悲哀,我心如死水。其实这就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哀莫大于心死。可是我身边的人个个都活得很滋润,成天张着嘴笑,露出一口白牙齿或黄牙齿。不会笑的也是埋头做题,一副很有理想很有追求的样子。我知道他们的生活才是我理所当然的归属,我知道没有理想和追求的人是多么的可耻,我也知道理科生不要有太多思想做好题就行。但知道仅仅就是知道而已。我知道天上有个大月亮,  相似文献   

19.
从学生的性格来分析,有“内向”与“外向”之别。教育心理学家伊赞克研究表明,在人们神经系统的功能上存在着遗传性差异,从而导致后天的个性差异。他认为,具有内向个性的人,是由于继承了父母弱的神经功能,因此微小的感官刺激就会引起大脑的兴奋活动;而外向个性的人则继承了父母较强的神经功能。从而感觉器官对刺激的耐受力较强,需要较强的刺激才能激起大脑的兴奋。这就告诉我们,在刺激强的环境里,性格外向的学生学得好,理解也快;而内向的学生在宁静、没有什么强烈刺激的环境中学习则非常出色。  相似文献   

20.
导语设计     
[案例 ]上大学时 ,心理学老师曾经形象地给我们讲了有关反射的知识 ,新异动因引起无意注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老师特别告诫我们将来当老师 ,如果外表有一些变化 ,就在上课前到教室走一圈 ,提前让学生适应 ,以便上课时不至于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工作刚刚开始时 ,我谨慎地按照老师的告诫去做 ,即使这样 ,有时面对同学们的小声议论 ,也很不自在。几年工作下来 ,我觉得不然 ,有时偶尔给学生点“刺激” ,引起注意 ,反倒使他们兴奋 ,教师由此适时引到课堂内容 ,也是一个特别的导语。例如 :我讲《春》这一篇课文时 ,我在讲课头一天特别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