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认知与赏析 1书法作品的幅式、章法 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四幅书法作品,欣赏前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我们只看整体,暂时别看内容和单个字。  相似文献   

2.
正要提高书法艺术的书写水平,首先必须具有对书法的欣赏能力。有了对书法的欣赏能力,才能识别优劣,择善而从,才可以少走弯路,不致误入歧路,从而提高书写技巧。怎样才能对一件书法艺术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呢?这就需要掌握欣赏书法的基本知识。第一从法度方面欣赏欣赏一幅书法作品,首先要看这位作者在书写时是否有法度。所谓法度,  相似文献   

3.
纵览《千字文》的书史长河,无论千字韵文的诞生是多么地富有文化气息,还是千字文的书写名家名帖辈出,都绝对是蔚为壮观,值得欣赏。欣赏书法作品需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局部欣赏要关注点画间的表现力,整体欣赏要关注结体章法的独特美。拓展延伸,更显现了千字文书写的蔚为壮观。学生在学习欣赏的同时,也感受到书家精神在书法作品中的显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书法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即:一是需要反复的欣赏、揣摩;二是书法作品的能动性;三是书法作品欣赏带有主观色彩。另外,本文还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书法作品的审美标准:一是点画的线条美;二是点画的造型美;三是章法的整体美;四是全幅作品的风格美。  相似文献   

5.
遇见美好     
<正>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傅山的书法。行草我看不大懂,但很喜欢他写的那些支离破碎的、怪怪的楷书,觉得又丑又美。这是近几年的事,我清楚地记得我十二三岁刚对书法感兴趣的时候,喜欢的是赵孟頫、王羲之,甚至庞中华。那时的我也看过傅山的字及很多类似风格的书法作品,却完全欣赏不来,甚至是嗤之以鼻的。  相似文献   

6.
有些书法爱好者,甚至"学"了几十年之书法爱好者,其作品找不到一个笔画是合乎要求之"笔法",或者说,有些笔法、字法不灵动,显得呆板,毫无生气。究其原因,乃缺失"笔法秘笈"也。要知道,中国书法,乃中华民族特有之"中国符号",每一个汉字、每一根线条,都有生命力。笔画、结构、章法构成了书法之三要素。欣赏与评判书法作品之优劣,亦可从这三要素入手。本文以书圣王羲之墨迹范字为例,对笔法、字法进行技法分析。  相似文献   

7.
低年级学生手部肌肉还不发达,写字容易疲劳;有意注意时间短,写字缺乏耐心;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字形分析没有兴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一、兴趣培养至上“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陶行知语)。”写字也是这样,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字,其次再喜欢写字。我校是书法实验小学,学生的书法作品随处可见,因此,我接到一个新班,总是先让学生跟我去欣赏书法作品,看大哥哥、大姐姐写字,看得他们手痒痒的……在此基础上,再来练习写字。在练写中采用加圈的办法,及时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不少到现场看课的专家同行都说,《匆匆》一课上得很"实",实中带趣,深入孩童内心,直切学习本质。这个"实"字正是语文课堂洗尽铅华后返璞归真的体现。请看本课教学平中出奇、实中见效、最具特色的两个"静默5分钟":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欣赏书法作品?很长时间以来,各种观点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因此,笔者想就自己学习、欣赏书法的心得体会,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1.技法方面。首先是字法,即结构之法。一幅书法作品,不管是什么书体,都有其基本的结构原则、结构之法,即使有变形、夸张,但仍不会违背结构的基本要义和汉字结构的审美原则——正侧、对称、疏密、均  相似文献   

10.
观书法展     
我写的字向来不怎么好,碰巧星期天少年富有个书法展,我便欣然前往. 来到展厅,我发现这里展出的书法作品真是太精彩了.我先看了篆书拓印下来的字:庄重华丽,浓缩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弯曲的线条,刻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有凄凉,也有辉煌. 接下来,我去欣赏隶书.在我眼中,隶书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秀丽端庄却不浮华.这种美,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相似文献   

11.
一、学会听课教师都很赞同一个观点,即"看课"。看,自然有欣赏的意思,意即带着自己的思维走进课堂,观看师生互动的全过程。这里的"看",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看看"而已,而是要用心看、用脑想,不光看教师的预设,更要看课堂的生成;不止看教,更关注学;除了方法,还要感悟教者的理念;除了不足之处,更多地是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亮点等,这些都是一个听课者应当具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12.
现在所见的古代诗文墨迹,人们基本将其当作书法艺术看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古代文人无论是记言记事,还是作诗作文,其书写的墨迹原本是应用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所要传达的信息借助文字予以彰显。从作者书写的动机和书写之后形成墨迹的功能来看,这些墨迹首先是文学作品的文本;其次古人将字写得好看些;再次由于印刷技术和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出现,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它最初的文本——书写墨迹,则被当作另一种审美形式——视觉艺术了。因此,当代所谓书法艺术,自作诗文甚少,人们欣赏书法作品,亦基本不读文字而只看墨迹是否"好看"。如此以来,书法的文化性、文学性日渐式微,其形式美感日益流行,这是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语言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诸方面。一、语言运用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欣赏时对那些传神地点化出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应仔细咂摸,反复品味其妙处和作用,看是否用得准确、生动,感情色彩是否浓烈。例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个“垂”字,一个“涌”字,写出了雄浑辽阔的景色;《蜀相》中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写出了武侯祠碧草无人欣赏,黄鹂徒然歌唱的冷落荒凉,尽现诸葛亮身后的凄凉孤寂。要注意记忆一些常见的赏析术语…  相似文献   

14.
"A为N所V"结构,既可表述判断的功能,亦可表述被动的功能;但两者分别属于句式语义和句法语义两种不同的范畴,分别处在不同的层级,它们并不相互排斥;二者的区分在于:这一句法结构是否蕴涵有被动的句法语义与是否仅存判断的句式语义。从句法形式上看,二者存在着"所"字可否删略、"为"字可否用"乃"字所取代两个对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秋天的童话     
作者要先受教育。这里强调的是个"先"字,不一定要在作品中写"作者受教育"的思想过程。此文前五个自然段宜删除,倒数第三自然段的"我"字也删除。文章标题要更换,如"盆景"。此文视角与众不同,一般观赏盆景,看上部,而作者欣赏底部--见了人所未见,发了人所未发。  相似文献   

16.
书法欣赏是中国书法创作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书法中的线条所包含了作品的众多因素,所以对线条的理解是书法欣赏的主要部分。线条在书法作品中呈现的朦胧美,同时线条又是书法作品的艺术语言,线条在书法作品中体现的美和情感、线条中的“气韵”和线条的时空特性,都是我们欣赏书法作品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通假字的范围只包括本有其字不用而借同音近音字替代一种;要从源头上去看本字与通假字,现在通行的字不一定是本字;确认通假字要全面考查;语音上具备通假条件,文义上确信无误,就是通假,不应以例证的多寡来判断是否通假.  相似文献   

18.
<正>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之谓游山玩水三境界。欣赏自然风光如此,欣赏人间万象亦然,大致都要经历这三种境界。这三个阶段我们姑且代用美学理论上的三个名词来替代,即直觉阶段、移情阶段、距离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欣赏的第一阶段,也是初级阶段,我们可以视之为"直觉阶段",所谓"直觉即是表现",这里的"表现"即指客观事物的直接显现。欣赏者初识客体对象,在审美心理上尚与客体有相对的  相似文献   

19.
正释文:月残月增满。八十七岁白石。钤印:悔乌堂(朱文)白石(朱文)在北京画院收藏的2000余件齐白石作品及文献中,有一幅不大的书法作品,一直启迪着我。作品正当中,齐白石仅写了一个充盈画面的篆书:月。此字右侧题了四个小字:"残月增满"。再看作品的左  相似文献   

20.
怎样的语文课才算好课?我认为,有语文味道,能散发语文独有魅力的课就是好课。语文课的独特味道可以用三个字描述,就是"实""活""美"。一、好的语文课必须符合"实"的要求"实"是扎实、实在、平实。首先要明确教会学生什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其次,要弄懂语文学科所包含的内容。语文的"文"指字、词、句、篇。语文教学要夯实基础,对字、词、句、章,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