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件事成为一则新闻必须具备新闻价值。理论上讲,虽不苛求其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同时具备,但至少也应多数占有。这样的“事实”才能构成新闻。最近见诸报端的两则“道歉”的报道,我以为完全没有资格“升格”为新闻,而只能算作一般信息。  相似文献   

2.
“逆势新闻”的概念及意义什么是“逆势新闻”?先看一则报道。4月2日的《报刊文摘》引《新华每日电讯》3月27日报道《河北村干部频遭暴力伤害》,文章说河北“许多地方频发暴力伤害村干部事件”,并列举了三起有代表性的案件,呼吁“要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这则报道引人思考。这思考不是来自新闻报道的内容,而是报道本身。原因是:一、长期的媒体相关报道,对村干部已形成一个“负面”媒介拟态环境。现在突现一则为村干部说话的“正面报道”,让人一时扭不过弯。正如报道中也说:“目前农村工作中最大的问题,除了基层干部素质、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是村干部缺少有效手段。”看来它也  相似文献   

3.
正在执笔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去年12月12日,《羊城晚报》以A19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新闻“韶关武江区重阳镇复产后农民并没有得到丰收的喜悦——灾民西瓜贱卖,网民发贴促销。”过了几天,即去年12月17日,《羊城晚报》又以同样版面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后续新闻:“一则报道引来瓜商抢光了瓜——珠三角地区水果批发商纷至沓来,重阳镇瓜农喜获灾后第一桶金。”一组两则报道引起读者关注,都说网民和《羊城晚报》为支持“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了一件大好事。两则新闻增强了我撰写这篇短文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那么,写非事件性新闻怎样寻找“新闻由头”呢?总结一些记者和通讯员的写作经验,其办法大体有以下种种: 其一,从事实渐进性的变动中,发掘出一个阶段性的最新变动,以此作为“新闻由头”。比如,《人民日报》今年1月14日刊登的《星火计划两年增利税15亿》一则新闻就是这样写的:“以振兴农村经济为宗旨的星火计划实施两年来,为国家增加产值73.9亿元,新增利税15.5亿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5。这是国家科委星火计划负责人杨浚今天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星火计划会议上报告的数字。”这条新闻虽然报道两年来全国实施星火计划取  相似文献   

5.
据山西新闻网报道,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8月31日揭晓,38个新闻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中国新闻名专栏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性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以鼓励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创办精品专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本届获奖专栏特色鲜明,深受群众喜爱。《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贴近群众,服务大局,内容权威,文风朴实;新华通讯社的《新华视点》对全国工作的重点、实际工作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及时跟踪,深入剖析,翔实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不断拓宽报道领域,创新节目形态;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5,(10):20-21
<正>新闻反转剧已数见不鲜,从唐慧案到夏俊峰案,媒体的报道一时东风压倒西风,一时西风压倒东风。在新闻业界看来,这并不算闹剧,而是因为案情复杂,对细节的斟酌已经上升到技术层面,有新的细节展现出来,观感和结论都会不一样。但这一次却惹了众怒。5月17日0点23分,《杭州日报》官方微博发出一则道歉信息,让一幕反转剧竟然出现360度大反转。  相似文献   

7.
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评选8月31日揭晓,38个新闻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中国新闻名专栏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性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以鼓励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创办精品专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本届获奖专栏特色鲜明,深受群众喜爱。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贴近群众,服务大局,内容权威,文风朴实;新华通讯社的《新华视点》对全国工作的重点、实际工作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及时跟踪,深入剖析,翔实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不断拓宽报道领域,创新节目形态;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在普及法律,监督执法,推…  相似文献   

8.
去年12月19日,《武汉晚报》发表了我采写的通讯《一则报道的背后》。这则报道所提出的社会问题,在武汉引起广泛关注,《武汉晚报》为此展开了持续月余的讨论;报道揭露的厂长胡智慧,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这篇通讯,后来被评为1987年度湖北省好新闻一等奖,全国第九届好新闻二等奖。这是一篇在激烈的反批评中“逼”出来的报道。去年11月11日上午,武汉市江岸区艺文印刷厂厂长胡智慧,在厂办公室用半尺长的单刃刀将来访的4名青年杀伤,其中3人生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第七版刊登过一则预告性新闻:《地球穿过流星雨,夜观流星好时机》,标题颇吸引人,读后却令人沮丧。这则新闻的导语中说:“居住在地球北半球的人在8月中旬每夜都能看到很多流星。天文学家说,这是夜观流星雨的一次最好机会。”这则冠以“本报讯”的预告性新闻,竟发表于8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如果说北京地区人民当天可以看到报纸,那么,也只有三天看“流星雨”的眼福(消息没有说别的时间能否看到)。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新闻精品”,简言之,就是它已超越了“一般新闻”的标准。换句话说,不仅要具备“五个W”新闻要素,还应突出几个方面的问题:1.独家性;2.深度性;3.思辨性;4.广泛性;5.必读性。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汇报》2005年3月23日头版刊发的“国际述评”:《花招还能玩多久》一,笔认为,它是一篇当之无愧的精品报道。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选入毛泽东的《新闻两则》:一则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则是《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这两则新闻,不仅须抓住“战争”的主题,使学  相似文献   

12.
3月2日,“两会”前夕,《工人日报》在“新闻周末”版以大篇幅发表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我呐喊,因为我相信”——八旬老人三百次上书中南海》(以下简称《呐喊》)。这篇通讯是“新闻周末”编辑室为迎接新世纪第一次“两会”精心策划、精心准备的重点稿件,通讯集中报道了湖南省长沙市一位退休老人陈荣杰忧国忧民、连续50年向党中央建言献策、致力于反腐倡廉、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3.
9月19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对360公司诉《每日经济新闻》名誉侵权一案一审宣判,判定《每日经济新闻》于去年所作的长篇报道《360黑匣子之谜--奇虎360“癌性基因大揭秘”》文中语言带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和尖锐攻击性,已明显超出新闻媒体从事正常批判性报道时应把握的限度,构成对360公司名誉权的侵害,判令被告删除涉案报道,公开道歉并赔偿原告损失150万元。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评论成功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谁代表网民给小慧的后妈道歉?》(以下简称《道歉》)是一篇署网名“新闻点评第一品牌”的网络评论。“新闻点评第一品牌”只是实名作者吴双建的众多“马甲(网名)”之一。从2005年至今,吴双建以“新闻点评第一品牌”、“无边落寞”、“吴双建”、“吴天平”等实名或网名发表网络评论文章200余篇。《道歉》一文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可以说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也是对荆楚网多年来积极利用网络评论来引导网络舆论成绩的最好肯定。  相似文献   

15.
模块式新闻是交融了新闻采写手段与编辑手段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形式,它往往以某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为报道契机,整体由事件叙述、背景材料、相关信息、分析评论等若干独立单元组成。如一则关于中国MBO(管理层收购)情况的报道,《中国工业报》用《中国MBO殊途同归》的标题,分别冠以“事件”、“背景”、“观点”、“链接”的题头统领相应内容组成。有人把模块式新闻称做“新闻树”,认为这一形式中的主要新闻可以看作是一棵树的主干,而延伸出来的树枝则是那些与主干相关联的信息;也有人将其称为“套餐”式新闻,形似一份主新闻再加上若干副新…  相似文献   

16.
从一则假新闻看媒体对"消息源"的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宰飞 《新闻记者》2005,(4):32-34
去年12月10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向媒体澄清,“西安翻译学院在《洛杉矶时报》中国大学排行榜上名列第十”是该报发的一则自费广告。至此,这则假新闻已经传播了一个多月。  相似文献   

17.
2月17日,笔者从央视十二套“中国法治报道”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规则监管均为真空“个性纹身”隐患重重》。新闻报道了我国文身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是一条有较强服务性和针对性的社会新闻。但新闻字幕中屡屡打出的“纹身”两字却颇为  相似文献   

18.
观点平台     
《青年记者》2004,(1):27-27
赵启正:说我们的不好的不是负面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2005年12月5日的一次报告中提到了关于怎样看“负面报道”的问题。《新京报》12月4日报道这则新闻时用字不多,照录如下:“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我们需要辨别什么是正面,什么是负面。说我们的不好就是负面消息  相似文献   

19.
读报的酸味     
近读两则新闻。一则是发行全国建材行业的《矿山建材机械报》1992年9月24日刊登的《邓亚萍年轻的“百万富婆”》;另一则是1993年1月23日《陕西日报》周末版转载《沈阳晚报》的《中国奥运明星苦不堪言》。两篇均以邓亚萍得巨额奖金为主题,然而所写数额却千差万别,内容大相径庭。这就不得不使人产生出看法来。  相似文献   

20.
坦率地讲,我做新闻记者,99%的文章都是做主旋律的正面报道,1%的文章是做“批评报道”——舆论监督。尽管如此,一则“批评报道”见诸报端后,还是不免常常担心被批评者的白眼,以至找上门来要求“说个一二三”,甚至“法庭上见”云云。然而,今次这则“批评报道”,却皆大欢喜。2001年8月,因了解生态屏障建设科研课题的需要,我去阿坝州的理县考察、采访。在以题为《探密孟屯河峡谷》为题正面报道了理县上孟乡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后,仍食不甘味。于是,又以《乱砍滥伐逼近孟屯河》为题,写了一则“批评报道”,于9月21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