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与共和国同龄,至今已40个年头。其间大部分时间当报纸编辑,编过新闻,也编过副刊,近几年又当刊物编辑,间或也做过图书的编辑工作。积40年的编辑生活经验,可以集中到两个字上,这便是“学习”。 (1) 40年的实践,使  相似文献   

2.
在近几年出版的许多词典中,我偶然发现有一本《读报辞典》,感到非常惊奇。因为我没有编过词典,总觉得编词典很困难,而要专门为报纸读者编一部词典,更是难于上青天。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多年从事古籍编辑工作的老人,退休业已十年。退休以后,我静下心来,再翻阅以往自己编过的书,发现有这样或那样的讹误。为此,我深感内疚,觉得对不起广大读者,编辑的责任感促使我写此小文,从以下几方面检查我的审稿之误。  相似文献   

4.
编辑史学的独特耕耘──李明山著《中国近代编辑家评传》读后感言李频回想起来,第一次听说他研究中国近代编辑史是在1987年,我正在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攻读编辑学硕士学位,李明山由学校历史系调入学报。导师有一次跟我说,他大学毕业后留校编过好几年河南省地方志,...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生活当中,曾经有过一段时断时续当编辑的经历。这中间,铅印的报刊我编过,打印、复印的报刊我办过,手刻的刊物我也搞过。而且我既当过业余编辑,也从事过这方面的专职工作。象我这样当编辑的,恐怕算是特殊的吧。如果累计一下我八年来所编辑过的文稿,差不多也有七八十万字哩!  相似文献   

6.
看了今年第8期《青年记》刊发的关于时评的一组稿件,不由得感慨系之。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一名时评作,前两年也编过时评版面,我没有想到,时评、时评作、时评编辑现在在读中竟然成了这个模样。  相似文献   

7.
这个故事是一个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编辑想写的。他叫黄伊,他向我借了两部书的相关档案,一部是《尘埃落定》,一部是《历史的天空》,他说他想写本书,类似“好书的故事”。我知道,他当编辑几十年,编过《红岩》那样的好书,他该是有些心得的。那天还和他谈过一些书事,看他劲头十足兴奋异常。几个月后,看到社报栏朴素的讣  相似文献   

8.
在编辑这个领域耕耘了十多年,我干过杂志,也编过不少书,领悟颇多。 我编辑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全集》一书,先后获得了五六个奖,而《女生贾梅全传》出版五年来,获得了无数小读者的喜欢,印数将近二十万。看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出版的图书被孩子们传递着、阅读着,并且发出会心的微笑,我经常会感到特别高兴。  相似文献   

9.
鲁迅一生编辑、出版过多种文艺杂志,曾为报纸编过文艺副刊。1925年,他在北京编《莽原》周刊,附在邵飘萍主办的《京报》发行。同年,他为《国民新报》编过副刊。鲁迅和报纸的密切关系,还可以往  相似文献   

10.
关于期刊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我说些什么呢?咱们都是当编辑的,都是同行;我又编过几种期刊,跟各位可以说是小同行。我就说说我是怎么当起编辑来的吧。我生长在一个编辑的家庭里。我的父亲叶圣陶,大家都说他是文学家,是教育家,是语文学家,其实他当编辑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在编辑工作上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就是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我父亲一九二三年进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正式当编辑,到一九六六年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四十三年间,他几乎没有放下过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新闻爱好者》2000年第4期发表刘思的《假如鲁迅编副刊》一文,作者认为鲁迅没有编过副刊。其实,鲁迅不仅有几百篇杂文发表在各种副刊上,而且在1925年曾编过《国民新报副刊》。这份副刊,没有刘思所假设的漫画,也很少连载作品,也没有催出传世之作,《国民新报副刊》只是一份非常重视发表文学青年作品的文学副刊。 《国民新报》创刊于1925年8月25日,是国民党左派在北京发行的一种机关报。该报以“主张国民救国,宣传民族自决,打倒帝国主义,锄除黑暗势力’为宗旨。总编辑是邓飞黄,他与鲁迅曾有交往,故聘鲁迅担任副…  相似文献   

12.
我编过六家日报的副刊: 一、1931年南京《新京日报》的《雨花》, 二、1934年上海《中华日报》的《动向》, 三、1937年汉口《新华日报》的《团结》, 四、1940年——1943年桂林《力报》的《新垦地》五、1946年重庆《商务日报》的《茶座》, 六、1947年重庆《新民报》的《呼吸》。  相似文献   

13.
在几十年的编辑生涯中,我大部分时间在编少年刊物,其间也编过不少图书。近几年责编的《少年报告文学系列丛书》、《台湾少年小说选》和她的姐妹篇《台湾儿童小说选》,在读者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十六岁的思索》一书还获得了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但是说到编辑的体会和甘苦,我觉得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省、地市报和各类都市报、晚报上不时见到有关寻找数十年前失散的兄弟姐妹,或被弃儿女寻找亲生父母,或父母寻找当年弃养的亲生儿女的报道。我也写过、编过好几篇此类报道,但印象最深的是一组2003年8月至11月间采写、刊登于《金华日报》上的“八旬吴老太欲寻55年前卖掉的  相似文献   

15.
刘心武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荣获了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作为它最初的责任编辑,我是很高兴的。我同心武同志的合作并非自这篇开始,先后曾编过他写的中篇《如意》、《立体交叉桥》、《嘉陵江流进血管》,对他的艺术构  相似文献   

16.
一次很偶然的相遇,却打开了一段珍藏了20年的记忆。 今年5月20日,我作为某装甲师政治部主任,接待了来师里指导工作的解放军报理论读书班的同志。出乎意料的是,其中竟有一位我神交已久的“老熟人”──军报评论部主任刘格文。 “刘主任,你好,我是某装甲师政治部主任林超,还记不记得,你曾经给我编过稿件呢!”“是吗,林超?这名字有印象,让我想想,噢,想起来了,是不是那篇关于学雷锋的,叫什么……对,《像雷锋那样做人》!好像有10多年了吧?”“不,整整20个年头了。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想不到20年才有机会见到你…  相似文献   

17.
由刘宗武、自牧等编选的《回忆孙犁先生》一书,收入纪念诗文近一百五十篇,其中有魏巍先生所写的短文《孙犁帮我编过诗集》。记述了他与孙犁先生在战火中结下的友谊,尤其是在追忆孙犁帮他编辑诗集的往事时,情真意切,真挚感人,叫人不胜唏嘘。但他在文中却未提这部诗集的书名:《两年》。  相似文献   

18.
(一) 我年轻时,主要做报纸工作,编过副刊,当过文教版的编辑和记者,因此,和出版界多少打过些交道,也多少了解一些出版界的情况。但真的干起出版工作来,却是1977年年初的事,到现在,算是满了10年。这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0年。这10年,是中国出版业大转变,大进步,大繁荣,大发展的10年;也是矛盾最多,问题成堆,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的10年。以后,有人写当代中国出版史,我想,这10年,应该在这部史书中,占着显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叶至善先生是叶圣陶的长子.他是1945年正式从事编辑工作的,直到晚年还在为父亲编文集,写传记,编龄长达60年之久.这在出版界当属凤毛麟角.先生还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当过出版社的社长、总编,又是全国政协常委、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民主促进会名誉副主席……但他最看重的头衔还是"编辑".他曾编过一本集子,书名便叫"我是编辑",干脆,明确,坚定,从中流露出来的是职业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今年九十二岁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作家、教育家、语文学家,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其实他在编辑工作上花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一九二三年,他进商务印书馆,编小学课本,编《学生国学丛书》,后来代郑振铎先生编过《小说月报》,还编过《妇女杂志》。一九三一年,他进开明书店,编辑《中学生》、《新少年》、《月报》等刊物,编辑《开明青年丛书》和《开明少年丛书》等,并和夏丐尊先生等一同编了若干种中学语文课本,独自编写了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