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危机意识与共时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并且与现代主义文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力图从陀氏与现代主义相沟通的思想意识、相继承的诗学艺术入手,寻求答案,着重分析陀氏以共时艺术传达出的人的命运危机、思想道德危机、以及延伸到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焦虑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在配方非理性哲学思潮影响下诞生的。西方哲学叛逆者的逆向思维,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现代主义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创作上,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真善美主题的进而覆。因而,对“恶”的审视与展现就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母题。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观和审美观,它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继续,后现代派文学在创作原则、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等方面,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一代现实主义宗师巴尔扎克的《钮沁根银行》与现代主义文学特别是意识流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有着最为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以及哲学、心理学的依据,也可从中窥视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之间有相容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从Aptronym的渊源、类型及功能视角,探讨英美文学中人物命名从拟人化到标签式、象征型、戏谑性的艺术演化过程,发现拟人化命名同寓言体文学,标签式命名同现实主义文学,象征型命名同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戏谑性命名同现代主义尤其荒诞文学之间的大致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比曾经辉煌过的中国动画片、家喻户晓的迪斯尼动画片,作为大众文化的官崎骏动画片,因为使用了很多文学手段,尤其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手段而达到其他同类主题作品所达不到的深度并独具魅力。以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为观照,可以发现,官崎骏动画系列的主题、文学手段、创作理念、美学主张等方面的独创性是它成功的原因,它的道德价值取向则对全世界动画艺术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世界文学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各种文学并存,相互渗透,文学出现了生机盎然的景象。特别是非洲文学,近十年来,已有三名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表现出色的是拉美文学,从1967年到1982年,拉美就有三位文学大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授予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时指出:“拉丁美洲文学很早就表明,它具有其它地区文坛上少有的活力,并且已经占有受到当代文坛特别关注的地位”。当代世界文学的发展动态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种文学潮流的交叉。许多现代主义作品是现实主义题旨与意识流手法的结合,既进入心理意识之内,又步入社会现…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对“真实”的不同认知,体现着二者对文学本质属性和涵义的不同诠释。由此形成的20世纪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对立与交融,反映着20世纪独特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赵昉 《语文知识》2010,(3):62-63
毋庸置疑,20世纪是迄今人类所遭遇的最为复杂、曲折的一个时代,相对恒定、整齐划一的“前现代”向着日新月异、革故鼎新的“现代”一路高歌猛进,而文学也理所当然地成为20世纪现代性景观的构成部分之一。文学与世界之间存在着远比机械模仿更复杂的互动关系,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研读无疑是描述20世纪世界现代图景的一种有益探索。可从教学实践来看,裹挟在“人文学科危机”中的现代主义文学课程却往往深陷于尴尬之中。  相似文献   

10.
郑民 《现代语文》2007,(6):48-49
鲁迅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滥觞者,《故事新编》具备了一定的现代主义特质。以《补天》作为范例,可以从解构具有神圣意义的人物,以揭示人生困境;消解历史文本及规范历史话语,建构新的艺术范式;荒诞怪异的美学效果;心理分析、内心独白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的运用等四个方面探求文本与现代主义的交切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曹禺作品与现代主义的关系,曹禺作品中表现的对人生的困惑和命运的恐惧,与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人生的迷惘,宇宙的神秘,生命的冲动及对理性的质疑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为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描述之一,全面阐述了作为同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第一个浪头——“源脆诗”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对“朦胧诗”的精神意象、艺术特征和流派特点进行了描述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新马华文文学关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从未断歇过。在论争中,现代主义渐渐为读者所接受,由此发展成为与世界文学潮流相接轨的"东方现代主义"。文章通过梳理这场论争的来龙去脉,旨在厘清这场"现实与现代之争"对新马华文文学研究之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五四”以来出现了审美经验的递嬗,从写实到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再到现代主义的生成,以及对应现代主义创作所发生的审美心理的变化与适应,包括新感觉派和“身体写作”之中的文学经验,都是与审美现代性相关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 2 0世纪文学史上有三次崛起 ,但始终未能形成主潮。本文通过溯寻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 ,试图探求到现代主义文学这一发展特点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革”之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先后成为新时期文学主潮,充分体现了“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比较而言,现实主义主要承担了文学的启蒙意识,现代主义则致力于审美形式建构。90年代之后,在市场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新时期文学迅速走向文化,呈现出无主潮的多元共性格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文本中“物”的普遍存在入手,并分析其存在主义中的特定内涵,进一步说明“物”在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物”与人、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情感中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化主、客体分离、对立的思维模式及由此形成的西方理性主义认识论传统,确立了西方美学“美真同一”的基本观念,并使得对真实的注重与强调成为西方文学基本的价值追求。西方现代社会主、客体的尖锐冲突,使非理性主义认识论发起对传统理性的攻击,并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真实观的哲学基础。现代主义将真实归结为主观精神对现实之荒谬、丑恶的感受,将对真实的追求导向非理性,表现了对西方现实更彻底的否定和更激烈的抗议。但它以牺牲理性为代价,使现代主义真实观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走上反现实、反文学的极端。  相似文献   

19.
狂悖与务虚:20世纪西方文学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条原理可以为宏观界定20世纪西方文学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本文着重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这三个部分论汪20世纪西方文学的总特征是狂悖与务虚。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既成说法进行质疑与修正;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印证,对现代主义文化运动、文学现象的梳理与论述.以及具体描述了现代主义文学追求空间形式的特征表现.阐明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价值取向:消解与营构的两面性表述。从而阐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解构价值形态的过程中.努力寻找意义的重建、价值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