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九江市双峰小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九江市的中心城区,创立于1873年.原是一所融中西方文化于一体的教会学校。1905年因美国Rulsion女士募集巨款资助.学校便以她的音译汉文“儒励”而定名为“九江儒励附设模范小学”。从此,“以儒行立德而成人、以励志好学而成才”这一儒家教育思想便渐渐地熔铸为学校的核心办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有着136年历史的九江市双峰小学,坐落在美丽的甘棠湖畔.她秉承儒励女中附属小学"以儒行励德而成人,以励志好学而成才"的办学理念,培养了无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曾以优良的校风获得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嘉奖,以独特的校园文化亮相央视而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3.
戴芳  殷英 《江西教育》2011,(5):23-23,26
当今,学校教育与社会的期望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如何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我们力求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以九江市双峰小学原校名“儒励女中模范附设小学校”当中的“儒励”两字为主旨,从内容与方法两个角度剖析这所百年老校,总结既传承历史又有创新的办学模式——“以儒为本、以励为法”的儒励教育,即将儒家文化与时代办学追求对接,  相似文献   

4.
春色满园竞芳菲──九江市第二中学刘新发九江市第二中学,创立于1867年,前身为九江私立同文中学和九江私立儒励女子中学,1952年更名为“九江市第二中学”。校园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校园内古樟参天,绿树成荫,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现有教学班41个...  相似文献   

5.
戴芳 《江西教育》2009,(9):27-28
有着136年历史的九江市双峰小学,坐落在美丽的甘棠湖畔。她秉承儒励女中附属小学“以儒行励德而成人,以励志好学而成才”的办学理念,培养了无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曾以优良的校风获得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嘉奖.以独特的校园文化亮相央视而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6.
深厚的文化积淀无论对于哪一所学校,都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而我,就正好守着这么一笔财富."儒行励志,崇文尚德"这一校训,传达给双峰人的是无比丰厚的人文气息.传承和发扬双峰一百多年孕育的这种"儒励"精神,也是历代双峰人共同的责任.于是,我把学校文化建设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做,努力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让每座楼宇都洋溢着人性化的关怀,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个角落都充满书卷气.  相似文献   

7.
子夏的"小人儒"倾向,应追溯到晋国的文化传统.周初统治者对封于晋的夏遗民"怀娃九宗"实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政策,是子夏"小人儒"产生的历史根源."小人儒"以文明的形式出现,其"重利轻义"、"同于一人"与"爱无差等"的行为方式特点却与"戎夏"传统一脉相承,同孔子之道背离,从而具有野蛮的特点.而前期法家继承的则是"重利轻义"、"同于一人"和重刑主义的戎夏传统.因而,他们与小人儒在行为方式特点上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从小给予孩子"根"的滋养,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为使这些"儒芽"成长为"翩翩少年",我校确立了以儒雅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管理理念,围绕"雅润校园、儒行天下"的追求,架构国学经典课程,让师生在学习、工作、成长中乐享国学经典带来的幸福体验。一、环境浸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秉承"雅润校园,儒行天下"的校训,学校紧扣国  相似文献   

9.
当今,学校教育与社会的期望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如何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我们力求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以九江市双峰小学原校名儒励女中模范附设小学校当中的儒励两字为主旨,从内容与方法两个角度剖析这所百年老校,总结既传承历史又有创新的办学  相似文献   

10.
<正>大儒中心小学始创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最早建校叫元和高等小学堂,一百多年间,相继有学校并入,校名也几经更迭。校址原来在南面的大儒巷,故名"大儒"。我们的校训是"儒雅博纳";校风是"情系校园,爱满天下";教风是"厚德启智,严谨治教";学风是"学而不厌,质朴风雅"。近年来,学校又着力发展以"儒"为精魂的校本精神。学生通过学习《新论语》《行知园》《昆缘》等校本教材启智树德;学校制定了"温良恭俭让——儒雅五标准"校本道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徽商秉承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宗旨和教条,将三纲五常思想与经商实践相结合,从而创造了独特的儒商文化,形成了所谓的贾道儒行,使徽商逐渐形成了"贾而好儒"的特点。而徽商这一特点对于徽商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又为徽商的衰落埋下了伏笔。通过对明清徽商"贾而好儒"现象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具体体现和内涵﹑利与弊等方面来解释明清徽商"贾而好儒"现象,从而阐明徽商"贾而好儒"特征对于徽商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中国传统儒文化在道德领域的规范要求为依据,分别从儒文化对个体价值观的塑造、儒文化对道德教育的意义两个纬度探讨儒文化对现时期德育工作现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文化名城九江市的甘棠湖畔,坐落着一座西洋风格的校园,校园内有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欧式教堂,见证着该校的发展历程.这所创办于1873年的双峰小学,一校三区,分别被命名为笋园、竹园、箐园,突出竹韵味. 漫步校园,记者看见一丛丛竹子挺立在教学楼旁,生机盎然.竹的图案也随处可见.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叫"竹语小屋",小屋的咨询老师叫"小竹姐姐".学校的校刊名叫《儒风竹韵》……校长戴芳拿着校报《儒风竹韵》介绍说:"‘竹’的幼年为‘笋’,‘箐’是山谷中的大竹林.  相似文献   

14.
儒服分广义的儒化服饰与狭义的儒家服饰。狭义儒服并非虚无,也非学派制服,"孔子不知儒服"的实质是儒家对形式与内容关系的辨证思考,体现了儒家的理性精神。它象征三代文化,是表达儒家思想的工具。它用高冠、宽衣长袍、方履等符号,象征"以道得民"的儒家特色,强烈暗示儒家与上古巫史文化的关系。儒服还象征了"中正平直"的思想内涵。儒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在特定场合提倡。  相似文献   

15.
元代以吏治国,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儒士由科举及第入仕为官的道路被阻断,纷纷加入由吏入仕的行列,在社会中出现了一个人数可观的儒吏阶层,使得"以儒饰吏"在元代的文人叙述中成为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以儒饰吏"的广泛使用,是儒吏阶层文化身份认同的产物,也反映了元代独特政治环境下主流知识层对"儒"的社会功用和终极价值原则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6.
戴芳 《江西教育》2009,(3):20-20
深厚的文化积淀无论对于哪一所学校,都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而我,就正好守着这么一笔财富。“儒行励志,崇文尚德”这一校训,传达给双峰人的是无比丰厚的人文气息。传承和发扬双峰一百多年孕育的这种“儒励”精神,也是历代双峰人共同的责任。于是,我把学校文化建设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做,努力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让每座楼宇都洋溢着人性化的关怀,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个角落都充满书卷气。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17,(1):103-108
乾隆帝继承了先辈"崇儒重道"的文治理念和文化政策。乾隆朝以"崇儒重道"为文化政策的核心,开展了"尊礼先师"、崇尚儒学、"涵儒教化"、纂修儒典等一系列广泛的文化方面的儒治实践。乾隆朝"崇儒重道"文化政策实际践行的效果和影响在掩映之间被虚虚实实地呈现出来:一方面,在国家大典、文治规模上,"崇儒重道"可以说贯彻始终;但与此同时,绝多的以儒治国思想的精髓却没能真正融入到这个政权的骨髓当中,发挥它被预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儒释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对灵魂有无的理解、人生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禀赋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但是儒释文化由于善恶观念、"和"的观念、"仁"的观念基本相同,又都有利于社会稳定,所以能够汇融发展。汶上县周代称中都邑,公元前501年,孔子初仕时任中都宰。县城内的宝相寺是北魏古刹,1994年在寺内太子灵踪塔地宫内发现了释迦牟尼佛牙。汶上县正在积极打造"儒释圣地"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9.
<正>大儒中心小学始建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最早建校叫元和高等小学堂,一百多年间,相继有学校并入,校名也几经更迭。校址原来在南面的大儒巷,故名"大儒"。我们的校训是"儒雅博纳";校风是"情系校园,爱满天下";教风是"厚德启智,严谨治教";学风是"学而不厌,质朴风雅"。近年来,学校又着力发展以"儒"为精魂的校本精神。学生通过学习《新论语》《行知园》《昆缘》等校  相似文献   

20.
<正>大儒中心小学始建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最早建校叫元和高等小学堂,一百多年间,相继有学校并入,校名也几经更迭。校址原来在南面的大儒巷,故名"大儒"。我们的校训是"儒雅博纳";校风是"情系校园,爱满天下";教风是"厚德启智,严谨治教";学风是"学而不厌,质朴风雅"。近年来,学校又着力发展以"儒"为精魂的校本精神。学生通过学习《新论语》《行知园》《昆缘》等校本教材启智树德;学校制定了"温良恭俭让——儒雅五标准"校本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