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的新闻改革爆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事实:报纸副刊散文以其前所未有的鲜活与敏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并与当前中国散文走俏的大背景成呼应之势,成为散文世界里一块美丽的绿洲。笔者从事副刊散文编辑工作,现就90年代以来副刊散文的新面孔、新气象作一试描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 地方报纸副刊的功能,说到底可以概括为一是参与地方的文化艺术建设,二是向当地读者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食粮。以秦岭副刊为例,每月4次的秦岭周末,以寓教于乐、乐中得益为原则,以品种较多的文化艺术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来满足群众文化娱乐要求;每月6—7期的秦岭副刊,则主要是作品、评论和文艺信息,直接参与地方的文化艺术的建设和繁荣。无论是参与文化艺术的建设,还是引导文化娱乐,立足的是一个地方性的地域,面向的是地方的读者,这便决定了副刊生存发展的环境,或者说是向副刊提供了一个地方性的文化背景,以至成为报纸副刊发  相似文献   

3.
自从编辑浙江法制报副刊《天日山》以来,我便与法制散文和她的作者们交上了朋友。把法制与散文嫁接在一起,会否是一杯难喝的“鸡尾酒”?我没有研究。但细想来,既然有法制文学一说,总该也可有法制散文吧。《左传》及韩愈、柳宗元著作中的一些篇章,似乎就有法制散文的痕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为繁荣法制文学(包括法制散文)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作为法制报副刊的编辑,我也常常发出“苦恼人的笑”:真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新闻改革爆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事实:报纸副刊散文以其前所未有的鲜活与敏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并与当前中国散文走俏的大背景成呼应之势,成为散文世界里一块美丽的绿洲。笔者从事副刊散文编辑工作,现就90年代以来副刊散文的新面孔、新气象作一试描和分析。 (一) 关于副刊大战与散文走俏的背景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报纸的改革首先从周末版开始,然后又有人注意到周日版。“周末”和“星期刊”开始仅仅几家办,但很快就蔓延开去。到1993年,全国几乎所有的省报、省会市报和沿海大的城市报纸多由原来的对开四版扩为对开八版,有的甚至扩  相似文献   

5.
报纸的版面编排是二维平面艺术,作为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传播文化艺术信息的载体,副刊版面必须遵循图文并茂的版面编排原则。报纸文化艺术类副刊的特点内容决定形式,副刊要办得好,主要靠稿件内容取胜。报纸副刊所登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期刊上的文学作品虽有共同之处,在报纸副刊所登载的文学作品中,虽然各种文艺体裁都有所展示,但主要以适合报纸版面特点的散文为主。《辽宁广播电视报》《家春秋》副刊就是  相似文献   

6.
散文是“文学树”上的一支绚烂的奇花。它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表达方法又不拘一格,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也可以唱和。报纸的文艺副刊是发表散文的一块不可或缺的园地。报纸副刊上的散文作品,与其它书刊上的散文作品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报纸副刊散文的基本特征归纳起来,即新闻特征、纪实特征、地域特征、短而精的特征。新闻特征我国报纸副刊是随报纸的诞生而诞生的,它一开始就以新闻为骨肉,奠定了新闻副刊的基础。“五四”时期,我国饮誉报坛的四大副刊——《晨  相似文献   

7.
报纸发展到今天,纯文艺体裁的作品逐渐失去其在副刊的领袖地位,而副刊在一些新生报纸出现后,因其扩展自己的领域,以前副刊中常见的散文也进入了大散文时代.散文则成了家庭生活类报纸的主要体裁,那么传统副刊的散文有变化么?是怎样的变化?本文以<家庭百科报>副刊版--"青园茶坊"为例,试分析副刊散文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报纸文艺副刊,是报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几年来,报纸副刊越来越受到文化消费群体的关注、读者的喜爱。这与副刊作品更加接近现实,贴近生活,靠近读者,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副刊散文则因为能更迅速敏锐地反映社会变革,和应生活节奏,折射心态变化,而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报纸副刊一直青睐散文,副刊散文的盛衰又往往受到社会环境、文坛景况的影响。这两年报纸副刊散文红红火火地兴旺起来,并非只是在原有格局上“增其旧制”,还出现了新的走势:一是取材趋向平民化,在多层次观照社会、描绘“寻常百姓家”、抒写悲喜人生等方面有了突破,赋散文“登堂入室”以新意;二是作者呈现民众化,而且不少新人涉足散文创作,为的是借此倾诉在普通生活、艰辛跋涉中积累起来的体验,将其作为审视人格力量和显示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尽管他们无意当“文人”、挤“小道”,仍然为副刊散文送来清新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大凡散文,不外乎两种:一种,虽然也以现实生活为根据,但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对事实进行艺术加工,掺进了想象和虚构;另一种,则是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为描写对象,而没有虚构成分。后者通常被称之为纪实性散文。由于散文的艺术功能和读者对散文的审美需求,纪实性散文较之前一种散文更有市场。尤其是,作为一种既带有一定的新闻性,又具有文学性、艺术性的载体——报纸文学副刊,在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寓言、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各种文体的作品中,刊发量较大的也正是纪实性散文。  相似文献   

10.
报纸副刊上的文章.近年来.散文唱了主角.而且它正处于愈来愈火的热头。人们爱读报纸副刊的散文.除了散文自身特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外.是散文与新闻联姻.用散文的笔法.反映新闻的事实,使散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赢得了读者。报纸副刊的散文。反映时代的气息。反映改革的脚步.它较之其他文学形式.来得快.被称为报纸副刊的“小木兰”。它  相似文献   

11.
庞进 《新闻知识》2005,(10):57-58
副刊散文,即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散文。副刊散文的特点在与新闻报道的比较中显而易见。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短短的十个字,说出了新闻的三个特质:1、新近发生的,即时效性;2、事实的,即客观性;3、报道,即讯息性。副刊散文不讲究这些,它的描写对象,可  相似文献   

12.
吴万里 《新闻界》2002,(6):46-47
解放日报的副刊《朝花》名气很响,办得确实不错,特别是所刊登的杂文都可谓精选。但常常有一点想法想给她提一下(包括对其他报纸的副刊、特别是文艺副刊),即不要过分地依赖名家,因为名家≠名文。办报、包括办副刊,只有立足于“大家”,依靠“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才能办好!比如7月23日该报副刊围绕“7月26日”——120年前这一天在上海外滩出现了第一批弧光灯,组织了五位名作家写文纪念。名为散文,应该有真情实感,但是否人人都有这种艺术构思、能写出真情实感呢?看来,未必!特别是散文,硬作是作不好的。所以,…  相似文献   

13.
副刊能否吸引读者,除了所载文章的内容与体裁外,版面的编排艺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报纸副刊在编排上是否也有规律可循呢?结合自己从事副刊编辑几年来的体会,试提出如下拙见。要编出一期读者喜欢的副刊版,首先得有一篇好的头条。抓不到一个好的头题,整个版就立不起来,就会显得没份量。因此,副刊编辑要花功夫、下气力,精心抓头条,头条除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外,在体裁上是不应该有什么限定的。可以是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特写、通讯,也可以是文艺评论或是诗歌、小说、散文。总之,抓住了头条,就等于抓住了整个版的“龙头”,这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4.
郑翔 《传媒观察》2008,(1):43-44
报纸副刊散文在现代中国曾以承载“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批判意识和变革意识”①为己任。在那个沧海横流、风雷激荡的时代,在新旧文化的冲撞中,关注社会、开启民智、引导变革便成了现代报纸副刊散文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哲学隐匿、广告崛起”^②。当前的报纸副刊散文呈现出与现代报纸副刊散文不同的思想取向和美学风格。同时,  相似文献   

15.
浅议如何办好校报副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转宏 《新闻知识》2003,(10):58-59
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而校报副刊在繁荣校园文化和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更是发挥着极其独特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校报副刊编辑,笔者以为,高校校报要在新的形式下发展和壮大,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就必须重视校报副刊的建  相似文献   

16.
副刊作为报纸正刊的延伸,是报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块共同担负着服务于读者的重任。如今,报纸副刊的内涵已由传统狭义的文学副刊扩张为新型广义的综合性大副刊,其体裁不仅保留了往日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艺术类文体,更多的是融合了新闻与文学众多特点的透视、扫描、特写等文体,其内容更是囊括了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卫生、军事、体育等领域,涵盖了家居、旅游、消费、休闲、娱乐等方面,辐射至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在新的历史时期,副刊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已成为各家报纸版面的…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7,(11)
报纸副刊如何创新文/魏尧副刊,是中国报纸独有的设置。从副刊可以看出报纸的格调和读者层次。在当今信息泛滥以致形成“信息焦虑症”的时代里,策划报纸副刊传递最佳信息,已经摆在每一个副刊编辑面前。早先那种单发诗歌、散文、小说的作法显然不能满足时代需要。历史与...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报的副刊怎样才能“活”起来,以满足多层次读者的需要,成为企业干部、职工、师生及家属的心爱读物呢?我们在办企业报的副刊中,经历了一个不平常的过程。我们《广旺矿工报》副刊刚开办的时候,颇受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文学爱好者和中学生的青睐。稿源不断,表扬信也不少。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读者便开始“冷落”副刊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编辑部通过“征求读者意见”调查活动了解到,一些读者认为,副刊每期都是一个老面孔,不是诗歌就是散文,不是散文就是小说,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看了没兴趣,读了没“口  相似文献   

19.
党报文艺副刊是党报版面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一张党报如果没有文艺副刊就很难说这是一张完美的党报。而文艺副刊作品的体裁除了小说、散文、诗歌、书画、篆刻、文艺评论以外,围有花边的杂文则是党报副刊的旗帜和灵魂。历代名报和名报总编都十分重视打造副刊杂文这个品牌。  相似文献   

20.
副刊代表着一张报纸的文化品位和“软实力”,体现着报纸编辑的办报智慧与社会责任。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方面,在引领文化潮流、传播生活新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报纸副刊特别是主流报纸的副刊,应该扮演一个活跃的角色。就应对媒体竞争而言,副刊是报纸的独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