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娟娟 《文化学刊》2014,(4):173-176
《金瓶梅词话》中有大量的山东方言词,有些现在依然被当地老百姓所使用。本文选取现在仍然"活着"的山东滨州方言词,进行归纳整理,考证阐释。旨在使这些滨州方言词有较固定合理的文字记录和较科学公允的义理解释。  相似文献   

2.
刘佳慧 《文化学刊》2009,(4):103-107
民俗语汇就是那些与具体的民俗形态或某种民俗事象密切相关的、反映民俗文化的语汇。《越谚》正是一部反映中国清代越地方言词语和谚语的著作,它以记录口头俗语为目的,对于越地方言词语、歇后语、惯用语、成语、谚语均有大量记载、,这些均为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重要语料。  相似文献   

3.
阮崇友 《文化学刊》2015,(3):206-209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方言研究对于探讨蕴含于该方言背后的特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透视其民族心理结构等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之一。本文围绕语法对昆明方言词进行研究,以揭示昆明方言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汉语北京方言出现大幅度变异的时期,这种变异主要是满族入主中原及定鼎京师的影响.清代的整体文化态势使满语淡出于历史文化场域,满族却通过与原来操汉语民族间能动而充分的双向交流互渗,将自身在语言方面的系列信息乃至语言习性,铸入到了北京方言之内.北京方言的突出特点——轻重音处理方式与"儿化韵"大量使用,以及若干满语词汇的留存,都与满人长期打磨玩味北京方言有关.满人在学说汉语文的过程中,本能地规避汉语古音韵及传统文言的态度,也拉动着北京的汉语方言向着自由、晓畅、俗白、平朴的方向伸展.曾经作为清代官话的"京腔京韵"的北京方言,其最为切近白话语体、极富表现力等多项优势,使之在中华民族的现实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方言与中原官话有明显不同,更接近于山西晋语方言。在温县方言的"老AA"用法中,"老"字是当作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可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在需要强调的情况下,"老"字需要重读或拖长音。另外,"老AA"能更加强烈地表现说话者的主观感受和感情倾向,还可以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  相似文献   

6.
方言区现代汉语教学要立足本地区方言状况,有针对性地将方言与现代汉语结合,让学生立足母语方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学习,从而在语言实际中遵守现代汉语的规范性。本文从方言示范与现代汉语语音教学,方言比较与现代汉语词汇、语法教学,方言调查与现代汉语课外练习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为例,探讨闽方言区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杨晓红 《文化学刊》2014,(5):142-147
对乡村民俗的研究挖掘应具备历史发展的观点,当今乡村民俗的现状应从古代的民俗演变过程中寻找原因。《醒世姻缘传》中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山东区域民俗的历史线索,用它与当今鲁南乡村民俗进行对比,这对研究山东民俗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选取方言词汇与人生礼仪两个角度做纵向的比较,以期达到描画鲁南乡村民俗发展演变轨迹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许晓娜 《文化学刊》2012,(4):147-151
《齐鲁方言存古》和《渔古碎金》两卷是“清代怪才”吴秋辉遗稿中的两卷,大部分词条是作者在研读经书的过程中收录的方言俗语。本文则是对这些语汇从释词方式、内容概述和语汇分类等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使人们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民俗语汇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虽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但其方言却属胶辽官话而非东北方言。由于政治、经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满语、山东方言、俄语、日语对大连方言的影响极大。本文以食物词汇为例,对大连方言中的语音现象进行分析,简要阐述大连方言中的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10.
方言是一个族群的社会符号和文化载体。然而,目前长岛方言已处于濒危状态,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亦面临着失去传承的载体,因此加强对濒危的长岛方言或长岛渔家方言的研究和拯救已刻不容缓。本研究采取实证研究和文献考证并重,以期提升研究结果的信度与效度。研究结果认为:在现实生活中,长岛方言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互补性,人们的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具有正相关性,保护方言其实就是保护地域文化,放弃方言就意味着放弃一个族群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因此抓紧对长岛方言的收集、记录和整理,有利于拯救濒危的长岛渔家方言,维护其文化生态平衡,传承其颇具特色的渔家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伴随普通话普及率的提高,方言使用频率有所下降。我国的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研究教育教学主要语言也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课题。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出发,对吕梁方言和普通话的语法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吕梁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异同点,在为其他方言区提供研究蓝本的同时,促进普通话和方言互补优势的发挥,为我国教育教学语言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麻晓芳 《文化学刊》2009,(6):152-155
东港地处辽东边陲,是中国海岸线最东端的地区。其方言隶属于胶辽官话次方言登连片。东港方言共有三个声调:阴平、上声和去声,属三声调方言点。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探讨东港方言声调的历时演变规律,着重探讨东港方言中古平声及古入声字的走向,并就其特点作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熟语是语义、结构上定型的,使用上等同于词的短语或句子。张家界方言熟语非常丰富,有歇后语、谚语、惯用语等。其中歇后语有直陈型、谐音双关型、转义双关型;谚语有农用谚语、哲理谚语、常识谚语;惯用语有定中型、动宾型、其他型。艺术特点上,比喻辞格和形象化的事物、形象化的词语的运用使得张家界方言熟语具有形象性,方言词语和粗俗词语的运用使张家界方言熟语具有俚俗性,此外张家界方言熟语还广泛运用比喻、双关等辞格。张家界方言熟语反映了张家界的农耕文化,反映了张家界人民的智慧,反映了委婉含蓄、幽默诙谐的文化传统,反映了率直、粗犷的民风。  相似文献   

14.
《俚语证古》是丁惟汾先生《诂雅堂丛著》之一,它以方言为研究对象,采用音转原理探求方言词语的渊源,为我们今天探索俗语学提供了极其珍贵而又极为有限的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15.
平顶山方言的程度副词范畴具有特殊性,“恁”经常出现在口语表达中。该文认为,平顶山方言中的“恁[n?n41]”为程度副词,并尝试从语法、语用和量级程度3个方面来探讨“恁”的用法及特点。研究发现:从语法功能来看,程度副词“恁”主要用来修饰具有隐喻性或感情色彩浓厚的名词,修饰部分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能愿动词,或者修饰短语等;从语用角度来看,“恁”受其搭配成分感情色彩的影响,主要表示肯定、劝阻、疑问的感情色彩,“恁”一般通过重音、倒装,个别情况下通过重叠形式“恁X恁X/Y”来凸显焦点;从量级程度来看,“恁”属于绝对高量级程度副词,并且平顶山方言中的程度副词“恁”“镇”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常替换使用。该文旨在丰富平顶山地方方言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点校叙《俚语证古》是丁惟汾先生《诂雅堂丛著》之一,它以方言为研究对象,采用音转原理探求方言词语的渊源,本文是其卷十四的部分内容,本卷是对日常生活口语中具有鲜明方言土语特征的俗语的训释,体现出以雅证俗,以今言证古语的特点,这一卷位于此书的最后一个部分,其收词很多,占到全书的20%。它其中保存了大量仍具有生命力的方言俗语,如丁个、单崩、趣黑、当戈、拉到等等,这些都为我们研究民俗语汇提供了难得的语料资源。  相似文献   

17.
《君莫笑读本》是清末民国初邵阳人陆蔚奇编撰的一种对子启蒙教材,该书有三个版本,体例与《声律启蒙》相同,记录了姓氏、人名、地名、节日、道德训诫、地方风俗等多方面的内容。该书收纳的大量方言词反映了民国时期湘西南邵阳地区的民俗文化。本文就《君莫笑读本》中的生活、生产、婚嫁和生育、岁时节日、宗教信仰和游艺类民俗方言词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8.
半个多世纪前,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ward Sapir)论证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时,提出一个令人心悦诚服的论点,即语言很少是“自给自足”的。萨丕尔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务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 很难想象一种语言或方言,始终是“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就好像封闭型的自然经济形态的封建社会一样。就以我国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然经济形态的封建社会而论,语言之间的接触也是经常发生的。一方面是域外语言与汉语相互的借贷,一方面是域内各兄弟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包括方言)之间的接触;不管是那一种形式,语言与语言之间,方言与方言之间都增加了互借的机会,于是就产生了语言的“借贷”。 语言的“借贷”实质上反映了文化的交流。在语言接触过程中,只要有文化交流,就可能把有关的词引进或贷出。因为语言中的三大要素,只有词汇最为敏感,也是容易洞察到的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方言差异很大,天南海北的民间团体,使用的秘密语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秘密语,都必定与其所依托的地方方言密切相关,尤其是反切秘密语。这种通过变异共同语语音结构而创制的隐语,在语音上非常受制于其脱胎的母体——母语方言。反切秘密语自古便广泛流传于我国南、北方的民间群体中,本文试图将北方淮河流域的反切秘密语使用情况与南方广东梅州的"下市话"(亦为反切秘密语之一种)从语音结构、聚合形式、使用群体、社会功能、传承方式等角度加以比较,分析它们流变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天津人的幽默情怀、天津方言与市井百态、天津方言与北方戏曲、天津方言与津味相声等四个方面,剖析天津城市性格,论述了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互为表里,相济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