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一浮的新儒学思想主要由文化思想和哲学思想构成。在文化方面,提出“六艺论”,认为在所有的学术中,惟有儒学真正圆满地体现和代表了人类学术和文化的根本目的和方向,其他学术不过儒家六艺的流失而已。故此他主张以儒家六艺赅摄一切学术,其中包括西学。在哲学方面,提出“义理名相论”,于本体论主张理气一元,心性一元,于认识论主张知行合一,性修不二。马一浮是民国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一生不图名,不图利,默默无闻地为阐发儒学精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了毕生精力。其新儒学思想在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两千多年来 ,中国儒学一步步走向世界。秦汉时 ,经学博士将四书五经传到东亚南亚 ;唐宋时 ,朝鲜、日本诸国通过留学生获取儒经 ;明清之际 ,欧洲传教士西译出版儒学著作 ;2 0世纪以后 ,新儒家们在海外传经布道。可以预言 :走向世界的儒家文明 ,将是未来人类最耀眼的星空之一。  相似文献   

3.
现代新儒学评诂邵汉明现代新儒学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术文化思潮。它产生于五四时期。50年代以后,大陆奉行马克思主义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现代新儒学失去应有的生存土壤和市场,它的中心便从中国大陆转移一了港台和海外。几十年来,经过新儒家学者们的苦...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语境中的儒家本体伦理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后现代”进行了探讨,指出后现代社会作为对现代性的发展,具有两重性,并包含着对人自身发展的危害,因此而提出人在后现代社会中仍需进行自我精神修养的问题,以便借此认识自我并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而这也就是需要发展儒学尤其是儒家本体伦理学的理由。为应对一些西方学者以后现代的方式消解儒学的原始经典,文中提出以本体诠释学的方法解读文本意图,以克服偏见与盲目性。为探究儒家精神的真谛,本文勾勒了儒学发展的五个阶段,以为后现代社会的出现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由此而提出了在当今后现代语境中发展新新儒学的可能。最后质问了儒学本体论和道德论能否被解构的问题,并提出在解构中建构的方法与原则。  相似文献   

5.
当下形成了对鲁迅全方位、多样态的贬损和亵渎。其主体均系所谓"知识分子"。大陆新儒家则系中坚者。其之所以如此,是因鲁迅妨碍他们拒斥自由民主,主张复古更化,建立儒教国家的政治诉求。而鲁迅通过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而实现"立人"的人之解放伟大战略也使得基于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大狂们不满。中国当下知识分子站在权贵一边,鼓吹为奴的价值取向,借以谋求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这与鲁迅对知识分子的规范恰成反调。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结怨甚深,不单挖掘了祖坟,而且预言了子孙。所以他们视鲁迅为仇雠。整个社会文化语境不变,贬损、亵渎鲁迅就会演变成为中国当下某些"知识分子"的"新常态"。其实,唱衰鲁迅,就是唱衰民族,乃是一种亡国之音。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生态世界观是后现代世界观。后现代世界观是西方社会现代化晚期阶段兴起的文化批判思潮。它以反现代性的方式,发挥着优化现代性结构、拓展现代性边界的作用。生态世界观对自然“内在价值”的鼓吹,与对同性恋、女性、儿童、少数族裔、殖民地等“边缘”权利的鼓吹一样,联系着后现代思潮解构现代性社会结构所造成的压抑和专制的努力。儒家价值取向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但由于“天人合一”观念和“中庸”思维方式的影响,儒家的人类中心主义又表现出和西方现代性思维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极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就是不同于现代性思维的无限发展观,儒家认为应该对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活动作出必要的限制;不同于现代性思维的机械论自然观,儒家坚持自然和人的生命世界的亲缘关系,并据此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起伦理性义务。这种对待自然的态度,使儒家和后现代生态世界观之间具有了相互呼应之处,并为我们从生态世界观的视角诠释儒家思想提供了基本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以均富与平等为重要诉求的人类理想,是对近代各种思潮都有感染力、辐射力的一种"共同观念",成为具有不同倾向的思想家的共同追求。被称为三大思潮的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社会主义的色彩、社会主义的取向,都不同程度地将社会主义纳入其思想框架。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相当的亲和性,远离资本主义、亲和社会主义成为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重要特征;激进主义与社会主义更有着更天然、更密切的亲缘关系,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都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与倾慕,中国共产党人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了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保守主义者以传统"大同"思想资源去附会现代社会主义,去思考儒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从而建构出具有近代色彩的儒家大同社会主义模式。与三大思潮对应的激进社会主义、自由社会主义与儒家社会主义在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表达、实现社会主义途径的探索等问题上既有相似相近之处,也有区别与分歧。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2005年3月26—27日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主办的"儒家与中国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钱穆先生来马来亚大学任教四十周年纪念"的主题演讲。文章就钱穆1948年离开中国大陆前撰写的《湖上闲思录》关于"历史文化学"的论述与1950—2000年间西方学术主流的新论说进行比较,分析了钱穆与当代新儒家对儒学与中国文化的论说的分别,并申述了钱穆对西方思想文化(包括"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和"天人合一"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儒家人格美理想即是君子,其人格美内涵主要是浩然之气、勤于思而敏于行与尽名分、反躬自省等方面,本文相应地从三个方面分析现代大儒梁漱溟与儒家人格美理想的对应性,从而确证梁漱溟正是儒家所谓的君子,其言其行体现的正是君子风范。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新儒学一方面主张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又对西方现代文化提出了颇为严厉的批评,表现出了立足于儒家思想的基本背景、力图成就一个更为合理的现代性的理论意向。现代新儒学的基本理论意旨,是力图对反于相对主义、平面化和碎片化,以深度整合的方式将作为人类文化之基本形态的宗教、哲学、科学乃至艺术在精神归趋上统贯为一,使之收归于“仁心”。就处理宗教、哲学与科学之整体关系的基本取向而言,后现代主义与新儒家可以说是代表了面对一个相对主义盛行的时代所可能有的两种正反相对的基本选择。如何在这对立的两极之间找到一条“从容中道”,以寻求人类更健康、合理的存在方式,值得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11.
"生生之谓易"--试论《易传》"天人合一"论生态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西方生态哲学的兴起及其向古老的东方文明寻求支持精神的建构取向,引发了海内外学界重估传统的思潮,传统的“天人合一”由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杜维明先生曾提到,新儒家学者钱穆、唐君毅、冯友兰都认为“儒家传统为全人类作出的最有意义的贡献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在他看来,这标志着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①蒙培元先生进而指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究天人之际’的问题,而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论’”。②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哲学是深层生态学”③。这些思考对挖掘中国传统思想的生态哲学资源、发扬其…  相似文献   

12.
(一) 在艺术风格趋向上,文备先生开创了“诗情主义”这一现代水墨艺术流派。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被诗化了的情感,而他作品中内蕴的那如陈年老酿般的思绪情感,则是当下前卫艺术群体中最为具有民族主义特征的。 此外,文备先生的诗情主义艺术,还体现出对现代新儒家思潮的某种亲合征兆。众所周知,现代新儒家的思想反映到艺术创作,则是强调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于是,这也就自然而然使信奉诗情主义艺术观念的文备,重新发现了中国古典艺术思想中的精髓,并由此意识到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应当首先是体验自然宇宙本体的生生不息的千变万化,其次,才是酝酿理想中的艺术的美。文备深知,在中国,艺术的审美,叫“品评鉴赏”而不叫“欣赏享受”,这便是要求艺术家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发生与中国社会的非宗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巫文化的神治逐渐发展到人治 ,再到礼治的升华 ,为儒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巫文化与礼治文化传播的不平衡性 ,决定了儒家只能发生于鲁国。鲁国浓厚的礼治传统 ,造就了道德型文化 ,对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的发生 ,使中国走向了礼治化、世俗化社会 ,避免了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宗教化。  相似文献   

14.
“以仁义为本”的精神超越、以“孝悌为先”的道德教化、“以和为贵”的德性之美、“以德教为主”的人格孕化体现着儒家家庭伦理的文化特征;在当代社会,作为一种植根于民众生活方式而存在的儒家家庭伦理,具有道德人文关怀的精神价值、普适性质的文化价值、巩固家庭的实践价值、承前启后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关鸣 《文化学刊》2023,(3):125-128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发表前有所谓“前马克思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他深受西美尔、新康德主义与黑格尔主义哲学的影响,这体现在《现代戏剧发展史》《心灵与形式》以及《小说理论》三部主要以文艺形式为研究主题的早期著作中。《现代戏剧发展史》和《心灵与形式》深受西美尔与新康德主义哲学的影响,而《小说理论》则在承袭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探讨了古希腊史诗与近现代小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学,且在最后表达了对于超越当时社会生活形式的新文艺、新世界的期待。只有研究卢卡奇早期文艺思想背后的哲学向度的变化,才能更好理解其马克思主义转向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儒家之道德思想禀承于周 ,孔子及其弟子已有明确的表述。很明显 ,儒家道德思想虽经孔子的发展而趋系统 ,但其思想的核心来源于周则是事实。有关这方面的探索 ,郭沫若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作成《周彝中之传统思想考》①,根据西周青铜器铭文寻导儒家道德思想渊源 ,获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 ,它使我们可由真实之史料清晰而可信地将儒家道德观之形成追溯出来。现在我们根据出土文献 ,就儒家道德思想的结构及其所涉及的某些细节问题略作申述  相似文献   

17.
聂涛 《文化学刊》2015,(1):181-184
儒家传统人文学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基本目标,重点在人生实践而不是知识体系。如何在现代重建儒家传统人文学术成为中国崛起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学记》所见,围绕为学之"道"与为学之"术"两个方面,首先应明白儒家传统人文学术的终极指向,即为学之"道"的内涵,从而通过"志""信""乐"与学不躐等、博约相济、为学次第等为学之"术"形成传统学术的正信与正见,最后开展"正行"的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在后现代的语境下重建儒学,是当代学术界传达出的一个新的声音,而这种重建首先遇到的便是其与多元文化如何相处的问题。本文以宋初佛儒关系之交涉为题,考察了其时二教争端的历史事实,提醒我们需要关注历史上儒家呈显出的排他与偏狭的倾向,及同时出现的儒家温和改革的主张,以便更好地接受历史的经验,使儒学能以积极与更有意义的方式参予当代社会与文化的各种对话。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新清理了有关古典儒家与道家之间关系上的一些混淆,以为实际的情况是:在儒家和老庄学说之间尚存在着一种未被揭示的共通性,并较之二者的差异性更为根本与重要。通过借助于“逻辑秩序”与“美学秩序”相区分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考察与阐明孔子与老庄修身论范式中蕴合的共同性,从而进一步将两家之间的差异性析离出来。  相似文献   

20.
商庆华 《职业圈》2012,(26):17-18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提出和引入到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并在以后的理论和实践中被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当今已经作为现在企业管理的思潮代表,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企业文化发展了以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