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是人的自觉心理,自觉心理缺乏的人会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精神是一个人的最宝贵的品质,缺乏精神的人则如行尸走肉,培养学生高尚的意识和无畏的精神对于将来贡献社会成就平凡生命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医院文化是应用文化观念、历史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因素,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事业心等,将医院各种力量统一于既发展医院又发展个人的共同方向上,培养医院的共同价值和医务人员的共同情感,形成医院自身的文化。医院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齐鲁文化的道德传统在当今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诸多不适应甚至制约现代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一面。具体表现在它浓郁的酒性特征、蕴涵较多的民粹主义思想因素、对山东各方面制度的现代化的阻滞和对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强化。齐鲁文化精神传统的现代提升和创新发展,需要我们正视和反思这些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共中央多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问题.这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和关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精神胜利法"是一种人们普遍具有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是一种共同的人性。不同的人持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精神胜利法"。《阿Q正传》通过生动传神的描写,集中反映了"精神胜利法"在阿Q身上的6种主要表现形式:等级高贵法、自寻开心法、想象弥补法、目标转移法、健忘法、掩饰法。  相似文献   

6.
神志病,指的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情志言行不正常症状。由于精神、心理过度兴奋刺激,人的脏腑受损,气血、精液、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根本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加给它的,而是国家民族在长期群体参与互动中,历史地形成并认可的。如果把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划分为文化心理与文化观念两部分,那么,文化价值观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而文化精神则是超越欲望、目的、动机、情感、情绪一类文化心理,上升到无欲的形而上学高度,  相似文献   

8.
周伟明 《职业圈》2013,(22):78-78
人是生产关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所以企业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学习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的竞争。新和成从废酒精回收起家,发展到目前拥有多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从维生素行业向营养品、原料药、香精香料及新材料等多领域跨越,这与推行以培养人、教育人、造就人为目的的“老师文化”和创建学习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研究>已走过15个年头.在当前中国文化重新为人瞩目之际,回瞻<中国文化研究>与中国文化共命运的世纪走向,确实令人感慨与反思俱生,高兴与忧患共存.<中国文化研究>诞生于90年代的第3个年头,当时还是一个乍暖还寒、阴睛不定的时期,精神与世俗互为消长,光怪陆离,不一而足,<中国文化研究>也处于一个更为艰难与微妙的时代.人们还都记得,8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文艺与美学领域的人文思潮的兴起,人们再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研究.当时有些学者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精神是背道而驰的.1985年,在当时的文化热中,大型不定期文化学刊<文化:中国与世界>出版了.第一辑发表了<八十年代文化讨论的几个问题>一文,文中提出:"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传统心理、传统知识形态、传统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必然要求于中国人的现代意识、现代心理、现代知识形态、现代行为方式之间的全方位遭遇了总体性冲突."而冲决这种传统的目的乃是使中国文化在80年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管理,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文林业是指在现代林业建设中从人的文化需求出发,用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精神为指导,发展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满足人们的旅游、休闲、保健、审美、心理等精神文化需求。因此,要弘扬森林生态文明,发展现代人文林业则是其关键。森林的人文精神。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朋友,它为人类提供着生命、生产、生活、生态、精神的保障和资源。同样,人类也本应该是森林的朋友、建设者和保护神。  相似文献   

12.
邹玉 《职业圈》2012,(29):106-106
女职工素质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女职工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思想道德品质、心理承受能力、职业能力、创新精神、观念、气质、性格、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的总合。全面提高女职工素质就是要引导女职工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观念和意识,帮助女职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一、工作压力过大。受激烈的市场竞争驱使,企业在员工的劳动强度、劳动质量、绩效考核等方面往往制定出严格的标准,使得员工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一些员工因为年龄、性别、技术、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等因素.顾虑到淘汰出局的危险。精神长处于焦虑之中;另外,职称的评定、职务的晋升也使人寝食不安。这些现象对人的心理承受力造成重压,使人身心俱疲,甚至出现危难情绪,日积月累就成为一种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到员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愈高,竞争力愈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愈快,这是众所周知的不争的事实。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从哲学的高度深刻地提示了素质概念的科学含义。辩证的阐明了素质既是生理的存在物,又是心理的存在物;既表现为肉体力量,又表现为精神力量;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历史的、民族的)属性的综合,是由知识能力等各种身心品质构成的整体结构,具体表现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做为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讲解员,担当传播、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重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才能适应大庆快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萧山沙地文化是吴越文化中钱塘文化的一部分,它受钱江潮的滋润,在独特的地理环境里形成的区域性文化。沙地文化以沙地人的独立自强、艰苦奋斗的"围垦精神"为基础,以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为核心。随着时代的演进,沙地文化被赋予以新的内涵,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而言,现代化是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不断深入地运用,以及由此推动工业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全面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涉及到文化在器物层次、制度层次、人们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变化,还特别涉及到人们在心理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方面的转型。虽然从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产生与发展的范围上看,现代化过程肇始于17—18世纪的英、法两国,19世纪才扩展到欧洲大部分地区和北美地区,但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化却构成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并且延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特别是促进了人类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发展。因此60年代以后,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建设而言,普遍面临的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就是,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接轨。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界也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学者们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现现代化的意义、价值。我们认为,在讨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关系,探寻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任务时,无论如何都不能不把传统文化与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关系包含其中,因为从历史因果关系上看,现代化是伴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得到不断运用并促进了工业化文明的  相似文献   

17.
曾超 《职业圈》2014,(2):113-113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大庆油田实现4000万吨原油持续稳产,继续搞好油田建设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对大庆油田视察的题词、批示和讲话中,反复强调传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在当前油田不断深化改革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新时期,如何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我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胥志英 《职业圈》2013,(8):56-56
伴随着人的逐步成长、成熟,人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事物、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自身经历的影响,人的价值观念会发生一些变化。同样,作为一名企业员工长期受企业政策、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等影响在企业价值观上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员工的行为选择。所以要培养良好的企业价值观,除了以上因素的影响,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否扎实有效开展。党的十八大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在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年时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双百”宏伟目标。围绕这一宏伟目标,就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员工树立有利于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带领广大员工同心合力、群策群力、攻坚克难。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宏伟目标的实现做出最大的贡献。那么如何提高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得到自身的完善和成就感,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以培养劳动素养为主体,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明确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该文展现了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毛南族的勤劳与智慧的文明成果,内容和形式质朴平易近人,感人至深,散发着毛南族特有的泥土气息,注重情感意向的表达,围绕“人”的特性,把道德伦理和内在情感因素融入其中,从心灵出发去追求情感的真实性,对教育的本质认识,对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罪与罚》是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带着血和泪的社会悲剧,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人,在杀人犯罪后背负道德和负罪感的鞭挞,经历挣扎最后选择自首,重获精神的新生。《罪与罚》也是一部优秀的社会心理小说,小说中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不仅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独占魅力。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悲剧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对其形象的描述,表达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谴责,以及对经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命运的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